1、線路施工專業術語
1、線路施工專業術語 中心樁: 表示桿塔中心的位置,由設計在線路中心線上測定的木樁。有時也就叫桿位。根據線路不同可用P1、A2、B3等表示,P、A、B表示本線路桿號,同一條線路一般都用一個符號表示(也有不同情況),后面數字表示桿位號,由1、2、3依次排序,表示**號桿位。 測樁: 在檔距內線路中心線上,為方便測量(通視、交叉跨越、風偏點等)而加設木樁,簡稱測樁,方便于線路測量,一般用“Z1、Z2”表示。 ▲圖 檔距示意圖 檔距: 兩相鄰桿塔導線懸掛點間的水平距離。實際工作中一般以相鄰兩基桿塔之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 水平檔距: 相鄰兩檔距之和的一半,又為風載檔距。 垂直檔距: 桿塔兩側電線最低點的水平距離,又稱重力檔距。 代表檔距: 我們把大小不等的一個多檔距的耐張段,用一個等效的假想檔距來代替它,這個能夠表達整個耐張力學規律的假想檔距,稱之為代表檔距或稱為規律檔距。 代表檔距的計算公式: Ⅰ)導線懸掛點等高情況: Ⅱ)導線懸掛點不等高情況: 式中: Lo—規律檔距(米) Ln—各檔檔距(米) Qn—懸掛點高差角(度) 高差: 兩點間的垂直距離,線路中分為懸掛點高差、桿塔中心高差,用“h”表示。 弧垂: 一檔架空線內,導線與導線懸掛點所連直線間的最大垂直距離,稱為弧垂或弛度。一般用 “f ” 表示。 基礎根開: 指相鄰兩基礎中心間的距離;如果是地腳螺栓式,則表示相鄰兩基礎地腳螺栓幾何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電桿根開是指雙桿(三聯桿)在平面上的桿與桿中心間距。 ▲圖 根開布置示意圖 基礎半根開: 基礎主柱地腳螺栓中心(斜插式以主角鋼操作印記為基準)與線路中心線或中心線垂直線的水平距離。 基礎扭轉: 基礎地腳螺栓中心與線路基準線的實際夾角與設計夾角的差值,分順線路扭轉和橫線路扭轉。 桿塔埋深: 電桿(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稱為桿塔埋深。 呼稱高: 桿塔基準接腿底面至橫擔下平面的距離。 施工基面: 施工基面是計算基礎埋深和定位桿塔高的起始基準面。設計單位在桿塔定位測量時,根據基礎受力情況,以及不同的土壤形態、桿塔所需高度,測定了施工基準面,從這個基準面起始計算坑深 H 和定位桿塔高,桿塔樁地面至施工基準面間有高差 K 叫做基礎施工基面值,一般習慣上常把這段高差 K 叫做降基。不同單位施工基面有差異,一般在全方位高低腿基礎配置中,是以最短接腿為基準面,設計確定的降基值為桿塔中心樁至最短接腿基礎頂面基準面的高差。 ▲圖 施工基面示意圖 水平角: 相交于一點的兩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夾角,稱為水平角。水平角一般用表示,角值范圍為0°~360°,見下頁圖。 ▲圖 水平角測量原理圖 豎直角: 在同一鉛垂面內,觀測視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稱為垂直角,又稱傾角,用α表示。a=0°~±90°,仰角為正,俯角為負。如下圖所示,視線在水平線的上方,垂直角為仰角,符號為正(+α);視線在水平線的下方,垂直角為俯角,符號為負(-α)。 ▲圖 垂直角測量原理圖 2、施工測量常用工器具 施工測量常用工器具有:經緯儀、塔尺、花桿、皮尺、鋼卷尺、線垂、角度儀等。 經緯儀:施工測量主要工器具,利用光學原理用于測量較大的水平距離、垂直高度、角度,在施工中廣泛使用。 塔尺:經緯儀的配套輔助工具,一般為鋁合金材質,以厘米為刻度單位,用于經緯儀的垂直讀數,常用的有5米長度。 花桿:經緯儀的配套輔助工具,用于遠距離坐標定位。 線垂:經緯儀的配套輔助工具,用于經緯儀垂直定位。 皮尺、鋼卷尺:用于小距離長度的測量,鋼卷尺最小刻度單位為毫米,用于高精度長度測量,常用的有3米、5米、10米規格。皮尺刻度單位為厘米,由于其有伸縮性,測量精度較低,常用的有15米、30米、50米規格。 角度儀:用于測量角度。 3、經緯儀的構造和使用原理 3.1 經緯儀的用途和構造 經緯儀根據原理不同分為光學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我們施工中使用較多的是J2光學經緯儀。全站儀屬于電子經緯儀,它配合有紅外線,測距遠、精度高,適用于高精度、地貌復雜、地形等的測量。在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光學經緯儀的基礎上,制造出現了更方便測量的電子經緯儀,它的使用和原理與光學經緯儀相差不大,在讀數已采用數字顯示,很方便,但在潮濕、高溫等環境下使用受周圍環境影響波動較大,有時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在送電線路工程中,全站儀比較適合進行路徑復測和交叉距越測量,但在基礎分坑、澆筑過程中使用較少(貴、精密),一般使用J2光學經緯儀、普通電子經緯儀。 光學經緯儀按測角精度,分為DJ07、DJ1、DJ2、DJ6和DJ15等不同級別。其中“DJ”分別為“大地測量”和“經緯儀”的漢字拼音第一個字母,下標數字07、1、2、6、15表示儀器的精度等級,即“一測回方向觀測中誤差的秒數”。下面以我們使用較多的J2光學經緯儀為例。 光學經緯儀由于生產廠家的不同,其結構有所差異,但它的主要構造大體相同。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盤、照準部等幾大部分組成。 ▲圖 J2光學經緯儀 基座是支撐整個儀器的底座,基座的下部中心有個螺母,通過它與三腳架上的中心螺孔連接,使儀器固定在三腳架的頂面上。基座上有三個腳螺絲,轉動腳螺絲來置平儀器,從而使照準部的水準管氣泡居中,水平度盤處于水平位置,即儀器的豎軸處于鉛垂狀態。 3.1.2 水平度盤 水平度盤是由光學玻璃制成的圓環,在度盤上按順時針方向刻有0°-360°的刻度線,用來測量水平角。水平度盤中央有一個固定的軸套,它套在基座軸套的外面,因此,度盤可繞豎軸軸套旋轉。在度盤的外殼附有照準部制動螺旋和微動螺旋,用來控制照準部與水平度盤的相對轉動。當關緊制動螺旋,照準部與水平度盤連接時,如轉動微動螺旋可使照準部與水平度盤作微小轉動;若松開制動螺旋,則可使照準部繞水平度盤而旋轉。 3.1.3 照準部 照準部在基座的上面,由望遠鏡、橫軸、豎直度盤、讀數顯微鏡、照準部水準管、光學對中器和豎軸等部分組成,安裝在底部帶豎軸的U形支架上。 望遠鏡、橫軸(水平軸)和豎直度盤固連一起,由左右兩支架所支承。望遠鏡用來照準目標,被固定在橫軸上,繞橫軸而上下旋轉,利用望遠鏡的制動螺旋和微動螺旋控制其俯仰轉動。望遠鏡是經緯儀的主要部分,并且有放大作用,它主要由物鏡、目鏡、對光螺旋、十字絲(線)等部分組成;十字絲分上線、中絲、下絲。 豎直度盤是一個圓周上刻有刻度線的光學玻璃圓盤,用來度量豎直角或天頂距。 望遠鏡旁邊有一個讀數顯微鏡,用來讀取水平度盤和豎直度盤的讀數。照準部水準管和光學對中器用來置平儀器,使水平度盤處于水平狀態,并使水平度盤中心位于測站鉛垂線上。旋轉軸的幾何中心線就是儀器的豎軸,豎軸插入水平度盤的軸套中,可使照準部繞豎軸左、右轉動,并由水平制動螺旋和水平微動螺旋控制。 ![]() 3.2 經緯儀的讀數方法 (本部分介紹簡單,如果想更詳細的掌握讀書方法請閱讀:輕松學會經緯儀對輸電線路工程測量 ) 經緯儀在使用時角度讀數分為兩類:水平角和豎直角。 水平角讀數前,須確定水平制動螺旋已擰緊,角度換向手輪切換至水平,水平采光鏡打開調至合適位置。同理,堅直角讀數前,望遠鏡也應該被鎖死不能轉動,角度換向手輪切換至豎直,豎直采光鏡打開至合適位置,有豎直角開關的請確定開關已打開。如上述條件未完成,則讀數不準確,用于施工將會導致質量問題。 在上述操作完成后,目鏡里應該可以看到類似于以下圖上圖的情形: 如上圖所示,視場分為上、中、下三個視窗,上窗為數字窗,中窗為符合窗,下窗為秒盤窗。請注意,以上左圖中窗的上下盤未重合,即不符合視場。這時,須調節測微器手輪,使符合窗上下盤重合,如上右圖所示。上窗顯示的為度數,缺口處為分數的十位數,下窗秒盤顯示,最上面的分數的個位數,下面是刻度秒盤,刻法同普通的刻度尺。例如:以上右圖讀數應該為:90°14′45″。注意,秒位可以估讀,但實際意義不大,一般情況下相差一秒對施工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3.3 儀器的架設(對中、調平) 1)、連接螺旋:旋緊中心連接螺旋,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 2)、調節三腳架:將三腳架打開,調節高度適中,三條架腿分別處于測站周圍,并應將架腿踩實。調節三腳架腿高度,使儀器基座上的圓盒水準器中水準氣泡處于圓環圈以內,且盡量居中。 3)、光學對中器:調節光學對中器的目鏡和物鏡,使地面清晰成像,并移動軸座準確對準地面點,再擰緊軸座底的中心螺旋。 4)、腳螺旋:調節腳螺旋,將儀器精確整平。二次調整時,使水準管成90度夾角,第一次應與三角螺旋垂直或平行兩螺旋。 5)、光學對中器:復核光學對中器是否與地面點重合,出現不重合的現象重復第3、4步驟,直至對中、調平準確為止。 ![]() 3.4 儀器的觀測,測距、高差、水平夾角、豎直角 3.4.1 水平視距測量 式中: D —— 為儀器中心至塔尺的水平距離; n —— 為視距差,; K —— 為視距常數,一般儀器K=100; α —— 為豎直角。 3.4.2 高差測量 式中: i —— 為儀高; v —— 為塔尺中絲讀數,同時v =(上絲+下絲)/2; 當α為仰角時,取正值,取負值;當α為俯角時,取負值,取正值。 3.4.3 水平角測量 3.4.3.1 測回法 1) 測回法的觀測方法(測回法適用于觀測兩個方向之間的單角) ▲圖 水平角測量(測回法) 如上圖所示,設O為測站點,A、B為觀測目標,用測回法觀測OA與OB兩方向之間的水平角β,具體施測步驟如下。 (1)在測站點O安置經緯儀,在A、B兩點豎立花桿或測釬等,作為目標標志。 (2)將儀器置于盤左位置,轉動照準部,先瞄準左目標A,讀取水平度盤讀數 αL,水平角歸零,設讀數為0°01′30″,記入水平角觀測手簿相應欄內。松開照準部制動螺旋,順時針轉動照準部,瞄準右目標B,讀取水平度盤讀數bL,設讀數為98°20′48″,記入觀測手簿相應欄內。 以上稱為上半測回,盤左位置的水平角角值(也稱上半測回角值)為: (3)松開照準部制動螺旋,倒轉望遠鏡成盤右位置,先瞄準右目標B,讀取水平度盤讀數bR,設讀數為278°21′12″,記入觀測手簿相應欄內。松開照準部制動螺旋,逆時針轉動照準部,瞄準左目標A,讀取水平度盤讀數bRR,設讀數為180°01′42″,記入觀測手簿相應欄內。 以上稱為下半測回,盤右位置的水平角角值(也稱下半測回角值)為: 上半測回和下半測回構成一測回。 (4)對于J2型光學經緯儀,如果上、下兩半測回角值之差不大于30″,認為觀測合格。此時,可取上、下兩半測回角值的平均值作為一測回角值β。 在本例中,上、下兩半測回角值之差為:
一測回角值為: 將結果記入觀測手簿相應欄內。 注意:由于水平度盤是順時針刻劃和注記的,所以在計算水平角時,總是用右目標的讀數減去左目標的讀數,如果不夠減,則應在右目標的讀數上加上360°,再減去左目標的讀數,決不可以倒過來減。 當測角精度要求較高時,需對一個角度觀測多個測回,應根據測回數n,以180°/n的差值,安置水平度盤讀數。有時為方便計算,可將一次讀數直接將安置水平度盤讀數設置為0°。 2).安置水平度盤讀數的方法(歸零) 先轉動照準部瞄準起始目標;然后,按下度盤變換手輪下的保險手柄,將手輪推壓進去,并轉動手輪,直至從讀數窗看到所需讀數;最后,將手松開,手輪退出,把保險手柄倒回。 3.4.3.2 方向觀測法 方向觀測法簡稱方向法,適用于在一個測站上觀測兩個以上的方向。 1).方向觀測法的觀測方法 ▲圖 水平角測量(方向觀測法) 如上圖所示,設O為測站點,A、B、C、D為觀測目標,用方向觀測法觀測各方向間的水平角,具體施測步驟如下: (1)在測站點O安置經緯儀,在A、B、C、D觀測目標處豎立觀測標志。 (2)盤左位置 選擇一個明顯目標A作為起始方向,瞄準零方向A,將水平度盤讀數安置在稍大于0°處,讀取水平度盤讀數。 松開照準部制動螺旋,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依次瞄準B、C、D各目標,分別讀取水平度盤讀數,為了校核,再次瞄準零方向A,稱為上半測回歸零,讀取水平度盤讀數。 零方向A的兩次讀數之差的絕對值,稱為半測回歸零差,歸零差不應超過表3-3中的規定,如果歸零差超限,應重新觀測。以上稱為上半測回。 (3)盤右位置 逆時針方向依次照準目標A、D、C、B、A,并將水平度盤讀數依次記錄,此為下半測回。 上、下兩個半測回合稱一測回。為了提高精度,有時需要觀測n個測回,則各測回起始方向仍按180°/n的差值,安置水平度盤讀數。 2).方向觀測法的計算方法 (1)計算兩倍視準軸誤差2c值 2c =盤左讀數-(盤右讀數±180°) 上式中,盤右讀數大于180°時取“-”號,盤右讀數小于180°時取“+”號。計算各方向的2c值。一測回內各方向2c值互差不應超過下表中的規定。如果超限,應在原度盤位置重測。 表 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 (2)計算各方向的平均讀數 ,平均讀數又稱為各方向的方向值。 計算時,以盤左讀數為準,將盤右讀數加或減180°后,和盤左讀數取平均值。計算各方向的平均讀數。起始方向有兩個平均讀數,故應再取其平均值。 (3)計算歸零后的方向值 將各方向的平均讀數減去起始方向的平均讀數(括號內數值),即得各方向的“歸零后方向值”。起始方向歸零后的方向值為零。 (4)計算各測回歸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 多測回觀測時,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符合表 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 中的規定,則取各測回歸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作為該方向的最后結果。 (5)計算各目標間水平角角值。 當需要觀測的方向為三個時,除不做歸零觀測外,其它均與三個以上方向的觀測方法相同。 3.4.4 豎直角測量 同水平角一樣,垂直角的角值也是度盤上兩個方向的讀數之差。如上圖3-11所示,望遠鏡瞄準目標的視線與水平線分別在豎直度盤上有對應讀數,兩讀數之差即為垂直角的角值。所不同的是,垂直角的兩方向中的一個方向是水平方向。無論對哪一種經緯儀來說,視線水平時的豎盤讀數都應為90°的倍數。所以,測量垂直角時,只要瞄準目標讀出豎盤讀數,即可計算出垂直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