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社保都是由公司交,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不少人的社保都是個人在交,比如從某公司離職后,打算一段時間內都不上班,或者是到一些小的民營企業,企業常常采取給員工一定補貼的方式,讓員工自己交社保。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比如自己做個體生意,也常常是個人交社保,那么,個人交社保與公司交社保,到底有何區別呢? 每個月,總有一部分錢要被劃掉去繳納社保。想必每個職場人應該和盟主我一樣,心在滴血吧。但又說回來,這個錢不交也不行,因為它關系到我們以后的日常起居,關系到我們未來的養老。對于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社保的區別,先給個結論:區別大大的,具體體現在繳納險種、繳費基數與比例、繳納方式、享受待遇、養老金領取以及戶籍限制這6個方面。在職員工,單位給你交社保,叫做“職工社保”,具體繳納的保險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和住房公積金,而且單位給員工繳社保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的。個人交的社保,也就是我們說的“居民社保”,主要針對兒童、老人、無業或者自由職業者。在城市,它叫城鎮居民社保;在農村,一般就是新農合。以個人身份繳納的社保,只有養老和醫療兩種保險。而且個人繳納社保屬于自愿參保,這里就不贅述了。 能讓單位交社保,肯定是最理想的。首先,享受的保險待遇就不同,單位參保后,假如有一天你失業了,至少還可以領取一段時間的失業金,如果是個人交社保,則只有干瞪眼;其次,還可以省一部分資金。然而,現在也有不少企業,就是不為員工考慮,他們只想節約成本。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盡力游說讓員工自行交社保,單位可以給一定的補貼,比如給500元。有的員工一聽,覺得還可以,畢竟補貼500元,再加上自己每個月少扣300多,加起來就有八九百了。然而,這種方式真的不劃算! 首先,是大家要知道的,從單位離開后完全可以也應該以個人身份參保,這個是自由職業者的繳費,當然這是自愿的,不像企業職工那樣是強制的。但是自愿的也要交,這個就不展開了。那么問題來了,將來像養老金待遇什么的社保待遇會變化么?要說啊,肯定會變化,而且可能要變得不那么合適。咱們從繳費到領取分別說。首先說繳費,企業職工的好處就是他有單位,單位會為你繳納一部分,你比如說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進入統籌基金將來領取基礎養老金,然后你自己只需要繳納8%進入個人賬戶;但是自由職業者他沒有單位了,那對不起,兩個賬戶的繳費都要自己交,所以個人繳費費率高達20%。大家看這個費率就高得多,所以從繳費看自由職業肯定要更高。 領取的時候呢,單位職工繳費工資一般都比較高,而自由職業者繳費工資都是按高中低三擋,最高也只是社會平均工資,所以繳費基數就低,這樣待遇也要更低。所以大家看到,自由職業者繳納社保交的多領的少,那么從企業出來轉為自由職業者當然在社保待遇上是要受損的,但是受損也比沒有強,所以大家如果有自己的夢想創業的話該出來就出來,但是社保還是要交的。 需要繳納的險種就是不同的。我們都知道,單位為我們繳納的保險包括五險一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而以個人身份繳納的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種。按照規定,靈活就業的人員,以個人名義自愿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不納入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加人群范圍。而且,單位為職工繳納社保是帶有強制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72條規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