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的身世,得從一個人說起——呂不韋。呂不韋是衛國的大商人,戰國末年,經常來往各國做跨國買賣,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一次他來趙國做買賣,在邯鄲見到一位落魄的公子,這位公子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秦太子安國君,但他的處境,卻相當窘迫。
彼時,天下的格局以秦趙并重,兩國對峙不下。按舊例太子安國君得送自己的兒子去趙國做人質,這名公子就是被送到敵國做人質的“異人”。自然,他最不受寵,雖貴為王孫卻備受冷落,待在趙國,還隨時面臨被撕票的危險。
呂不韋見了他,大喜: 此奇貨可居! 于是馬上跑回家,問自己的父親: “一個農民耕田,一年到頭能獲利幾倍?”老爸說:“十倍?!?/p> “那么買賣珠寶,能獲利幾倍?”老爸答:“百倍?!?/p> “那如果兒子我能立一個國家的君主,能獲利幾倍?”其父道:“無數?!?/p>
看官,你道這大商人做筆生意,何必跑回家跟爹媽打招呼?要知道,立一個國家的君主,非一朝一夕之買賣,投進去的錢,能少嗎?而這件事的風險,又極其之大。呂不韋這是下了傾家蕩產的豪賭決心,因此非要與老父親打聲招呼,才好下手去做這筆大買賣。
安頓好了后方,他就回到邯鄲拜訪異人。兩人第一次見面,也不熟,只說了三句話,買賣就成了。他對異人說: 我,能讓您的門庭廣大。 異人笑道: 你還是先搞好自己的門庭,再來光大我的吧!
異人何以會如此無禮?只因他再怎么落魄,還是王室子弟,而呂不韋再怎么有錢,不過一個生意人。戰國時,士農工商,商人是很被人瞧不起的,恐怕異人連話都懶得跟他說。
但呂不韋又說了一句話, 您有所不知,我的門庭要等您光大了才能光大。 此話一出,異人瞬間就領悟出了其間深意,兩人坐在一起聊到深夜。
為了讓異人這件商品身價暴漲,呂不韋一下子就拿出了一半的家產,去秦國找一個關鍵的女人。那便是太子安國君最寵愛的妃子華陽夫人,他游說了這個女人的弟弟、姐姐等周圍一圈的人,人人打點,各個擊破,最終讓太子安國君注意到了異人。太子不僅讓呂不韋教導異人,還與華陽婦人私下刻下玉符,許諾日后立異人為太子。
從此,異人在邯鄲的日子一下子富有起來,庶出的娃也有春天!就在大計即將圓滿之際,發生了一件事。
這天,異人去呂不韋家中參加宴會,宴席像往常一樣有歌舞表演,只是這回領舞的女子,是呂不韋的一名姬妾。此女長相極美,異人當場驚呆!史書說寫“驚為天人”。以至于,他竟不顧忌諱,起身向呂不韋敬酒,要呂不韋將這名姬妾送給自己。不韋大怒。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何況是要奪走自己寵愛的女人呢?可呂不韋不得不忍呀,已經為他付出大半的家產,一本萬利的生意眼見就要交賬,這個時候得罪異人,豈非功虧一簣?不得已,不韋只好割舍了這名舞女趙姬,送給兄弟當老婆。由此生出了千古謎團。
《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說,異人對趙姬一見鐘情,娶她做了老婆,兩人生下兒子,即秦始皇。但在《史記·呂不韋列傳》里,司馬遷卻這樣寫道: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也就是說,這名趙姬嫁給異人的時候,已經懷有身孕,并且呂不韋和她明知此事,卻不跟異人說。言外之意,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的兒子。
看官,原本傳得神乎其技的私生子傳聞,就像今天的八卦,要有多離譜就有多離譜,但原來這條小道消息,居然是司馬遷親筆記下來的。若說此事不可信,他一個嚴謹的史官又怎會憑空捏造史實呢?可見司馬遷自己,也覺得這事不好說。不僅如此,后世許多史料都采用了私生子的說法。
班固在《漢書》里棄本紀說法于不顧,卻照搬了這條疑似小道消息的街頭巷聞,說“知其有身而獻之王,產始皇帝。”更在書中直呼秦始皇為“呂政”,而非趙政。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也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而且他還補充道:“不韋佯怒”,意為此事是呂不韋有意為之。
那么究竟真相是怎樣的呢?秦始皇的親爹到底是誰?
后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異人自己,倒從未懷疑——我的兒子不是我兒子。從嬴政出生,一直到他繼承王位,異人始終如一地認定,嬴政就是自己的長子。
要知道,嬴政一回國,異人就馬上立他做了太子,當時他還有兒子成蛟。但異人堅定不移地立了嬴政,我們知道,異人很精明,是不是自己的兒子,皇室血統這樣重要的事,他自己都沒有疑義,應當說不會有錯。孩子大了,長得跟自己不像,難道看不出來嗎?
說到底,雖然秦始皇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得到諸多史料的肯定,但我們還是更愿意相信他是秦王的兒子。畢竟此事太匪夷所思,偷龍轉鳳難道不是狗血劇里的情節么?誒,看官,你還別說,這種狗血劇在戰國末年,也不是沒發生過。
這就要講到春申君之死了。我們都知道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趙國有平原君趙勝,齊國有孟嘗君田文,而春申君就是楚國的黃歇。春申君年輕的時候替楚國干過不少大事,因此被立為相國,在楚國權勢鼎盛,但他卻有一件糟心事——楚王沒有兒子!
當時的楚王羋完年紀一大把,后宮佳麗千千萬,偏偏一個孩子都生不出來。春申君那個著急呀,要是楚王一不留神掛了,他的兄弟上位,一定會起用自己人。如此一來,自己苦心經營的榮華富貴豈非付諸東流?
于是他想盡辦法給楚王進獻豐乳肥臀的俏佳人,然而一點用也沒有,楚王大概不孕不育。正當此時,趙國一位名叫李園的人找到春申君,把自己貌美的妹妹李嫣嫣獻給了他,李嫣嫣懷了春申君的孩子,對他說: 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呼?
這意思,我懷了你的兒子,這事只有咋倆知道,你把我送給楚王,神不知鬼不覺。楚王一定會寵幸我,到時我們的孩子生出來,就是楚國的太子,天下都是你的!哪里還用擔心區區的相國之位?”
嚇死寶寶了,但春申君聽進耳朵,居然還照做了。后來他倆的兒子果然繼位,這便是楚幽王??上?,春申君不僅沒有享福,反而死翹翹了……
閑話少敘,且說呂不韋令姬妾帶孕嫁給異人這事,跟春申君借種生子的事簡直如出一轍!可見再狗血的劇情,在戰國都有可能發生。要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而異人自己沒有發覺,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不過這個疑惑,在21世紀的今天,大概能夠解開了。這全靠《史記·呂不韋列傳》里的兩個字——大期。司馬遷一邊說,趙姬是懷著身孕嫁給異人的,一邊又寫道:“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font>
在古文里,大期指的是12個月,有時也指10個月,如果說秦始皇的親爹是呂不韋,從把脈把出身孕,少說1個月,那么秦始皇在他媽媽肚子里待了至少有11個月之久。依照現代醫學的常識,這是不可能的,就是生下來也身有殘缺。這與我們所知的生龍活虎的秦始皇不符,因此,我們可以說,秦始皇的爹不是呂不韋,他確確實實是異人的親生兒子。
既然嬴政的血統沒問題,為什么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等人都保留了呂不韋之子的說法呢?
始作俑者是司馬遷。司馬遷生在西漢,距離戰國末期,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很有可能,在秦始皇死后,漢朝之前,呂不韋之子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流傳到了連司馬遷都難辨真假的地步,因此被記錄在冊。
更早編撰的《戰國策》,與嬴政是同時期的,這本書文學性很強,風格就是熱衷八卦,恨不能每寫一個人物都要加點神鬼預言或是前因后果之類的小故事做輔助。假如秦始皇生父是呂不韋的說法在當時就流傳開來了,《戰國策》沒可能錯過這個八卦的機會,而事實上,它不僅沒有大書特書,竟然連一個字都沒有提到。 因此,很大可能,呂不韋之子的流言是在秦末漢初,由有心人捏造并炒作出來的。
事實上,這絕不是他們的第一次“污蔑”。在《史記》中,還捏造了秦始皇的相貌,作者通過尉繚之口,說道: 秦王為人,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這句話簡單點講,就是說秦始皇的鼻子是馬鞍鼻,并且雞胸,聲音沙啞如財豹。因為這句話,后來有許多人都認為秦始皇長得奇丑無比。
但事實上,根據《秦史稿》和《太平御覽》的記載,可以推出,秦始皇身高大約1米9,大眼睛,高鼻子,典型帝王之相,是西北漢子般很MAN的長相。
而且稍稍一想就知道了。他的媽媽當年是呂不韋花千金買來的美人,并且,她令異人驚為天人,不惜冒著兄弟情斷也要搶過來,這樣的女人,生的兒子能丑嗎?何況異人也是一表人才。一個是趙國人,一個是秦國人,放在今天,實打實的混血。
從丑化秦始皇長相這點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為什么會生出呂不韋之子的身世傳言。
眾所周知,秦始皇暴政,民心盡失。陳勝吳廣兩個小啰啰起義,都能聚集一大批反秦人士,可見當時民間對秦王朝的反感程度。
對起義者來說,秦始皇不是秦王的嫡傳子,他的王位就不合理,起義也就有了理由。
對憤恨秦始皇的人來說,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能解恨,意思你就是私生子,還是商人的兒子。
而對被秦國滅國的六國人來說,秦始皇的身世更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究竟是秦滅六國還是六國滅秦的問題。假如嬴政是呂不韋之子,那么實際上是六國滅秦,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告慰。
可以想象,呂不韋之子的傳言既有政治效用,又怎會有人不造謠呢?既可以解恨,又怎會缺乏傳播者呢?既說六國滅秦,就更不會有反對者。因此,這種說法在秦末漢初廣為流傳,以致影響到史書的書寫,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于秦始皇的傳說,真真假假,豈止是出身、相貌兩樁?嬴政其人,向來都說他是暴君,好比焚書坑儒,而把他的好處一筆抹殺。拋開功過論斷,真實生活中的這個人,究竟什么樣?我們不妨來讀點不一樣的秦始皇,下期抱樸說書,為您講述始皇的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