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胖瘦。為什么?
原因很多,比如近期兩項研究表明,吃東西的時間間隔,以及不同食物“進肚”的順序都是影響胖瘦和健康的。
進食要遵循人體生物鐘:縮短早晚餐間隔可減肥
很多試驗表明,人體的生物鐘與代謝、營養等密切相關。基于此,有學者就提出“限時飲食”和“時間營養”的概念。
“限時飲食”意思是縮短每天第一餐和最后一餐之間的時間;“時間營養”強調人體生物鐘和營養的關系。
發表在《營養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早晚餐時間縮短,如早餐推遲90分鐘,晚餐提前90分鐘,可以減少熱量攝入,體脂也明顯減少。也就是說能減肥。
當然,早餐推遲,也不要太晚,有研究顯示不要晚于9點半。因為9點半之前吃早飯,可以通過調控生物鐘的基因減輕體重,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島素的分泌。
對于晚餐提前的好處,也是有很多研究來佐證的。
比如香港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晚上10點后進食,會增加女士得乳腺癌的風險,尤其是那些苗條的、夜宵多是主食的以及長期吃夜宵的女士風險更高。
先吃蔬菜后吃主食: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波動
水果蔬菜、米飯饅頭、雞鴨魚肉,一餐上來,先吃什么最好?
近日發表在《糖尿病、肥胖和代謝》的研究顯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米飯饅頭等主食是比較好的,這樣吃的順序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減少血糖波動,還能預防低血糖反應。
研究者認為,簡簡單單調整飲食順序,就可預防糖尿病,何樂而不為?不同文化背景和飲食模式的人,都可以試試。
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