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轉眼已是深秋,漫步田野,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擺動,如同掀起層層金浪。 每年的這個時節,對于莊稼人來說,都是疲憊又開心的,一季碩果,終于豐收了。 人人都愛豐收,一如金秋的顏色,充滿希望。細細道來,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快跟隨詩詞君的腳步,一起走進詩詞中看一看吧!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時候,最先接觸的古詩便是李紳的這首《憫農》了,可謂是口口相傳,家喻戶曉。 餐桌上的每一粒米,田地里的每一粟稻谷,都是農家人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秋天的田野中,飽吸陽光的稻谷簇擁成一片金色海洋,在秋風中嘩嘩作響,彎如新月的鐮刀,收攏著豐收的喜悅。 那整齊的稻茬是大地的琴弦,伴著蛩鳴淺吟低唱,一半灑落秋陽,一半沐浴星光。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遙想當初耕田時,種下的莊稼長勢不太好,只得披星戴月,不辭勞苦地照料剛出的嫩芽。 幽深的灌木叢,狹窄的羊腸小道,冰冷的朝露,絲毫不能削減渴望豐收的喜悅。 《農家》 唐·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 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 對于農家人來說,世間最美的事物,莫過于漲紅了臉的高粱,咧開了嘴的苞米,黃澄澄的玉米粒和笑彎了腰的谷子…… 所以,哪怕需要在半夜里耕田,他們也會不辭辛勞,不說一句累,不喊一句苦。 《新晴野望》 唐·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主持人何炅曾說過一句話:
種田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播種下希望,來年才會收獲一季的快樂與富足。 《田家》 南宋·華岳 雞唱三聲天欲明, 安排飯碗與茶瓶。 良人猶恐催耕早, 自扯蓬窗看曉星。 等到莊稼成熟那天,雞鳴不過三聲,農家主人便早早安排好了飯碗、茶瓶,帶到田地中,開始收割農物。 傍晚,勞累的一天的人把最后一抹落日的余暉帶回家,飲一杯冰水,吃一頓飽飯,明天,又是新的開始。 《田家》 唐·王維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有人說,五谷豐登、一派豐收是秋天的極致,而滿目蕭索、一派肅殺,也是秋天的韻味。 生活不也是如此嗎?有時波濤洶涌,似一片汪洋大海,有時潺潺而動,似一條涓涓細流。 有人向往遠方,紅燈綠酒,揮斥方遒;有人心系當下,把酒言歡,共話桑麻。 每到金秋時節,總想到田間山坡上去,看一看黃燦燦的金穗,聞一聞青稞油菜的味道,聽一聽風吹麥浪的聲音,暢開心懷置身于田野。 春華秋實摘盡之后,也并不是生命的終止,來年的燦爛與輝煌,還等著我們去創造。 深秋將至,豐收在望,惟愿這個金秋,豐盈如常,碩果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