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不過,成交量非常容易造假,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成交量不僅不能完全反映市場,而且還會迷惑投資者,所以,投資者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了解量價關系的兩種類型 量價關系的類型,從廣義上來講,分為量價配合與量價背離兩種類型。 一、量價配合 量價配合指的是股價與成交量變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即股價上漲時,成交量也跟隨著股價的上漲而放大;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也跟著縮小,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量增價漲”和“量縮價跌”。 如圖1-3所示的中集集團,該股在大部分的時間里都遵循著量增價漲、量縮價跌的形態,顯示出典型的量價配合形態。 圖1-3 量價配合(中集集團) 二、量價背離 量價背離是指股價與成交量呈相反的發展趨勢。通常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當股價創出新高時,成交量非但未增加,反而開始下降。發生這種情況時,股價的上漲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持,很難繼續維持。二是當股價下跌時,成交量卻往相反方向發展,出現放大。這種情況預示著后市低迷,說明投資者看淡后市,很有可能正在進行恐慌性拋盤。 如圖1-4所示的中天城投,股價在連續的放量拉升之后,短暫整理三天,但當股價再次上攻創出新高后,成交量相對之前卻有著明顯的萎縮,這說明多數投資者對后市并不抱有希望,從圖中也可以看到,沒有了成交量支持的上漲,很難繼續維持,隨后股價開始走弱。 圖1-4 量價背離(中天城投) 了解成交量的形態 從整體上來講,成交量的形態無非是縮量和放量,而放量通常還可以分為突放巨量、溫和放量等,下面我們來認識幾種成交量的形態。 一、縮量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清淡,多數投資者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投資者都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第二種情況是投資者都看好后市,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s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后市走勢十分認同,當遇到下跌縮量,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遇到上漲縮量時就應堅決買進,持股待漲,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如圖1-5所示。 圖1-5 縮量(銀泰資源) 二、放量 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時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一部分投資者堅決看空后市的同時,另一部分投資者卻對后市堅決看多;一些投資者紛紛拋售的同時,另一部分投資者卻在大手筆吸納。如圖1-6所示。不過,相對于縮量來講放量的真實性并不可靠,因為這個量完全可以由莊家自買自賣產生。作為投資者,要學會結合不同的指標以及股價相對的價位進行分析。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就可以靈活應對。 圖1-6 放量 三、突放巨量 突放巨量可以發生在任何階段,在上漲過程中的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已使用殆盡,后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突放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后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如果遇到逆勢突然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這類個股往往曇花一現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當天追高的投資者被套牢,而如果是突破某一重要形態的放量,則往往說明形態成立,后市將沿著形態固有的發展趨勢進行。 如圖1-7所示的旗濱集團,在一段時期的下跌之后,收出一根長下影線,次日便突放巨量,連續上穿三條均線,接著成交量依然保持放量的狀態,這說明股價探底成功,即將開始新一輪的漲勢。 圖1-7 突放巨量(旗濱集團) 四、溫和放量 溫和放量是指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個股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表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當調整。調整持續一段時間后,股價的上漲會逐步加快。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后,其調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說明市場的拋壓還是很大,后市調整的可能性就較大。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征就是量柱頂點的連線呈現平滑的拋物線形上升,線路無劇烈的拐點。換手率應該在3%~5%。溫和放大的原因是隨著吸籌的延續,外部籌碼日益稀少,從而使股票價格逐步上升,但因為是主力有意識地吸籌,所以在其刻意調控之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個溫和變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場的關注。 圖1-8 溫和放量(遠興能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后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后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 成交量也有形態,當成交量構筑圓弧底,而股價也形成圓弧底時,往往表明該股后市將出現較大的上漲機會。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投資者絕不可把它們分開來看,只有綜合分析、綜合判斷,得出的結論才會更準確。 不同行情下的量價走勢 成量交在不同的行情下與股價也存在著不同的關系,下面我們分別對牛市、熊市以及平衡市的行情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牛市的量價走勢 牛市是指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此時的買入者多于賣出者,牛市通常發生在經濟環境向好,大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優良等情況下,其量價走勢特征主要表現如下。 (1)與價格走勢的上升三波相對應,成交量也可大致分為三段,而且最大的成交量常發生在第二上升波中,其次是第一上升波,較少出現在第三上升波。通常莊家控盤的小型股不符合上述規則。 (2)在高位經過一段時間縮量調整之后,突然放量,價格急速上漲,則可能是最后的瘋狂。投資者不宜追高。 (3)當股價已經震蕩上漲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出現持續放量而價格上升緩慢或走平,表明主力資金在逐漸退場。 二、熊市的量價走勢 熊市與牛市相反。股票市場上賣出者多于買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稱為熊市。引發熊市的因素與引發牛市的因素差不多,不過是向相反方向變動。熊市的量價走勢主要表現如下。 (1)熊市初期肯定會有一個放量下跌的過程,這是因為資金在大舉退場或空頭入場的緣故,但并不一定就發生在破支撐位時。 (2)熊市中段成交量往往無規律可循,因為此時多空分歧較大、入場意愿都很強。 (3)熊市中的反彈有時也會出現放量,但很多時候不會出現放量,這時投資者切不可認為價格反轉,出現反彈的原因,一種可能是技術上的修復,另一種可能是莊家還有余貨未出完造成的。 (4)在熊市末期,成交量通常會出現極度萎縮,大熊市更是如此,而且時間很長。如果出現破位下行、速度加快,但成交量卻放大,則表明有資金入場抄底,底部很可能就在眼前,如果連續兩日有價格企穩現象,投資者可以適當入場。 三、平衡市的量價走勢 所謂平衡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牛皮市”,是一種股價在盤整中逐漸下沉的低迷市道,此時的成交量都很小,也有時忽大忽小。在平衡市中,由于指數在一定區域內波動,除個別股票外,大多數股票的走勢總是受制于大盤,股價就在一定的區間內震蕩,構成上有頂、下有底的盤局。對于主力來說,此時正是建倉布局的大好時機。平衡市的量價走勢主要表現如下。 (1)熊市末期進入平衡市時的成交量特征:在下跌趨勢中的后期階段,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其跌幅都已與同步成交量背離,并且從K線系統的排列和K線組合形態來看,股價走勢已逐步構筑成多頭態勢。 (2)一般在平衡市中,上漲和下跌的幅度較小,并伴隨著地量,市場觀望氣氛濃重。在平衡市中一般很難出現龍頭板塊領漲,只會有一些前期的強莊股會出現反復拉漲的情況。 (3)大盤不會永遠在平衡市中維持。大盤早晚會做出方向性選擇,在選擇的同時常常會伴隨利好或者利空消息的出臺。 有關成交量認識的誤區 很多投資者認為,股市中什么技術都可以騙人,唯有成交量是不會騙人的。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投資者就是上了成交量的當,特別是放量時。一些投資者會簡單地認為,成交量放大就標志著股價會上漲,而成交量出現萎縮,股價就會下跌。 這些說法從理論上講是沒有錯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根據這些理論來分析判斷股價的走勢,卻往往還是被套其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成交量的認識走入了一個誤區。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有關成交量的幾個誤區。 一、股價上漲時必須放量 很多投資者都認為,無量空漲的上漲行情一定會夭折。股價的上漲必須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也就是說,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必須是放大的。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成交量的放大主要是由于多空雙方出現了明顯的分歧,于是很多人買進,同時很多人賣出,這說明市場并未達成一致,即當市場人士的意志趨于一致的時候,成交量是無法放大的。例如,當投資者普遍都看好股價的后期走勢時,有幾個會把手中百分百要上漲的股票出手呢。這樣一來,雖然市場上有許多人急于買進,但就是無法成交,也就談不上成交量放大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莊家高度控盤??乇P的莊家在拉高股價的過程中,是不需要放量的,因為這時莊家已經完全可以控制股價,盤中的浮動籌碼相當稀少。在莊家拉升股價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什么拋盤,莊家也不需要用太多的籌碼去接盤,所以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并不會放量。如圖1-9所示的洋河股份,由于之前主力獲得了足夠的籌碼,所以在后期長期上漲的過程中并未出現連續的放量,相反成交量一直處理縮量狀態。 圖1-9 縮量上漲(洋河股份)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并非一定要放量才能使股價出現持續的上漲。投資者應該分析盤中的具體情況,不能一成不變地認為,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非得放大,從而走進這個認識誤區。 二、突破平臺時一定要放量 很多投資者認為,股價經過橫盤震蕩整理之后,股價突破整理平臺的過程中必須要放量,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向上突破,很多人以股價突破整理平臺時是否放量作為買進的依據,但往往會遇到放量突破之后買進,股價并不上漲,有的時候反而是縮量向上突破平臺后,股價卻出現了持續上漲的走勢。 為什么說股價橫盤震蕩整理之后向上突破脫離平臺時,并不一定要放量?道理很簡單:股價經過橫盤整理之后,莊家很可能達到了高度控盤的程度,要想把股價拉上去,只需要一點點的成交量即可,這樣自然而然地不需要放量即可輕松突破整理平臺了。 相反,放量向上突破也可能是莊家故意制造的假象,這種例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能夠看到。因此,放量突破反而可能預示著股價調整的開始。如圖1-10所示的深南電A,股價在經過4個多月時間的整理,終于有一天放量突破整理平臺,這時,很多投資者往往會跟風買入。然而接下來股價并沒有如期上漲,反而轉向下跌。 圖1-10 放量突破平臺(深南電A) 放量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市場行為,還有一種是非市場行為。所謂市場行為的放量,是指真正由多空雙方的分歧而造成的成交量放大,也就是說有大量籌碼在拋出,同時有大量資金在買入。非市場行為的放量,是指主力機構用自買自賣的手法來制造出成交量放大的現象,從而營造出一個交投活躍的市場氛圍,影響股價的漲跌。 三、下跌過程中縮量就會止跌 很多投資者往往認為,當股價在下跌通道中運行時,只要成交量出現了萎縮,就表明做空動能在衰退,股價即將止跌反彈,并以此為依據買進,但往往買進后股價卻越跌越深,從而導致被套。 出現這種錯誤操作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考慮到當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看好該股的時候,即使盤中的拋盤很大也無法成交,在沒有人愿意買進的時候,股價就會出現無量陰跌的走勢,并非像大家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做空力量正在衰退導致的成交量萎縮。因此,要學會區別對待,縮量止跌在股價處于長期下跌后的低位更可靠。而如果是在頂部或者下跌途中,往往后市還會繼續深幅下跌。如圖1-11所示的深物業A,在下跌的過程中多次出現地量,但是股價卻一直沒有止跌的跡象。 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大家要不斷總結學習,只有深刻的了解市場,理解股市的規律,才可以長期生存。如果您手中持有個股被套或不會選股、把握不好買賣點的朋友,都可以來找我,定當鼎力相助。識別主力資金流向,不再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解決你選股、買賣點和被套問題,并且清晰識別莊家操盤動向,希望大家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每天推送選強勢牛股思路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