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卦本義是什么?是天文星占。它的本義是這樣的: 乾字的寫法: ![]() ![]() 從圖中可以看到“九晶”字樣。大家不知所以,有人猜測晶與三有關。其實晶與三沒關系,是“曑”與“?!庇嘘P。參、參、曑字被假借為“叁”,寫作“叄”、“曑”。 先看看商星(心宿二)是什么樣子的: ![]() 再看看參星(獵戶座腰部三星)的樣子: ![]() 參星宿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在西方天文學中屬獵戶座。商星為東方蒼龍七宿之心宿之心宿二,即大辰、辰星、“大火”?!对娊?jīng)》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火”,就是大火星即此商星。心宿二在西方稱天蝎座α星。參宿在西,心宿在東,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后人多用參與商寓相距遙遠、此生永不相見之義。如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碧贫鸥Α顿浶l(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标P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我覷著那珠翠金銀,我可便渾如似參辰卯酉?!?br> 乾字造字,專用于《周易》第一卦,用的正是參升商落、以周代商之意。其內容均為古代天文之占星。乾為干、為幹、為天、為君子、為大丈夫、為男人等凡此種種詮釋、解說,均為引申義,已非乾字本義。 (2) 潛龍勿用:不是潛水的龍不能用,是指冬天蒼龍七宿在地平線下。 乾卦顯有五龍、隱有一龍。解乾卦,不得不從先解“龍”字開始?!墩f文解字》: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實乃龍星即東方蒼龍七宿也。 1909年,法國法學家德沙素,在荷蘭《通報》發(fā)表《中國天文學史源流》,指出《周易·乾卦》龍為龍星、為東方青龍。德沙素的文章廣被中國近現(xiàn)代天文學者引述。 “龍”的樣子之一: ![]() “龍”的樣子之二: 徐剛 王燕平合著《星空帝國》步天圖的局部(2016年8月出版) ![]() (3) 見龍在田:不是龍來到了田間地頭、走向新生活,是指春分(3月22日)之后,蒼龍七宿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 ![]() 九二“見龍在田”、九四“或躍在淵”和九五“飛龍在天”均有“在”字?!墩f文》:“在,存也,從土才聲?!薄墩f文系傳》:“在,存也,從土才聲。此與坐同意。”《漢語大字典》“在”有十四義:存在、居于、留在、所在、由于、存問、省視、通“載”、通“哉”,介、副、助詞及姓。將“在”理解為“坐”、坐落、座落,應是其本義。 ![]() (4)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不是說君子要天天奮斗同時還要小心警惕,是指北斗終日指向代表姬周祖庭的南斗建星,很不吉利,但如果月陽在戊曰厲,則沒有關系?!跋μ枞魠枴睂崬椤霸玛柸魠枴?。 ![]() 先從誤讀最甚的“夕惕若厲”開始。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從古至今,皆認為無關天象、無關龍,是在告誡世人君子,要日日勤懇、振作向上,但同時要小心警惕,這樣方能處事無虞。此真謬議也。實際上,九三爻辭仍是天象。 沂、泥、惕 今 本: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馬王堆帛書字體有篆、隸之分。據(jù)考證,篆書的抄寫于漢高祖十一年 (公元前196年)左右,隸書約抄寫于漢文帝初年。此時,正是中國漢字由篆到隸的轉變時期,出現(xiàn)“沂”、“泥”、“惕”等多個版本,表明抄寫者對此字的分歧。“夕沂”、“夕泥”與今本“夕惕”雖一字之差,但這可能正是關鍵所在。 “夕惕”乃“月陽”也!“夕惕若厲”乃“月陽若厲”也。 “夕即是月” ![]() 月陽在戊曰厲 ![]() 乾卦爻辭除了貞卜結語,全是天文星占。沒有一句說教。但是今天我們隨便翻開一本周易注釋,沒有一句不是說教。古人占星最初是為了觀象授時,并不是在搞封建迷信,對于農耕民族來說,觀象授時意義重大:要么豐收要么顆粒無收。各位在讀歷史甚至世界歷史,要懂得把握真諦,謹防讀到西方偽史。 綜上,“君子終日建建,月陽若厲,無咎”全句含義就是:北斗斗柄始終指向象征祖庭的建星,這看似不吉利,但如果月陽在戊為厲的話,就沒有關系。九三爻辭仍全為天象,具體為古代北斗星占。后人早已不識。 (5) 或躍在淵:不是又跳進了深淵里,而是蒼龍七宿橫跨銀河。 在春分之后,銀河慢慢在夜空升起,龍星橫跨銀河。此當為二千多年前文王演《易》的夜空星象。 ![]() 陳久金、夏含夷、何新等都將“淵”理解為銀河,但很可惜的是,夏含夷認為是龍星躍出了銀河,而陳久金先生認為這不合理(原本龍星就沒藏在銀河里啊),不認同夏含夷的解釋。何新呢,干脆把“或躍在淵”解釋成跳進了天上的銀河里面、看不見了。 再說“淵”,最初也認為“淵”為天淵星。但是經(jīng)過推演星圖軟件,我覺得應該是整個銀河。因為天淵星的亮度不足,在夜空應該沒有橫亙的銀河更顯眼。但是二者也不矛盾,二者臨近,或許天淵星也是命名源于此。 (6) 飛龍在天:是指蒼龍七宿橫亙夜空。 聞先生將九五飛龍在天釋為春分之象。夏含夷認為是六月天象。陳先生依據(jù)“初昏大火中”,大火在龍星之心宿,認為“飛龍在天”為五月夏至天象。之所以有五月與六月之異,是因為存在“歲差”的緣故。 ![]() (7) 亢龍有悔:不是驕傲的君子會后悔,而是蒼龍角宿隱入日光的余暉中,僅見亢宿。 “亢龍有悔”說亢奮的龍會后悔,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晦”在古代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 從星圖模擬來看:在夏至過后,隨著日期的推移,龍星角宿在傍晚逐漸隱入落日的余暉中而不可見;當落日余暉轉暗,角宿也就已落到地平線以下;此時西天僅可見亢宿與絲許余暉。筆者不才,不能推算望朔,不能確定此時是否也是“朔”之前一日,是否也蓋為“亢龍有晦”。用星圖略加示意,如下: ![]() 我學習乾卦時,最不忍讀前人對“夕惕若厲”與“亢龍有悔”的解釋?!跋μ枞魠枴蔽以谇懊嬉呀?jīng)解讀了,其被誤讀的關鍵在于“月”字被隸變?yōu)椤跋Α弊至?。而“亢龍有悔”之所以被誤讀,也在于,原本描述自然現(xiàn)象的“晦”字,被訛傳或通假為“悔”,人為得加入了主觀色彩,最終描述天文的爻辭又變成了一通說教。 再者,對于“亢龍”的解釋,我非常奇怪為什么前人都沒有將它解釋為“亢宿”,甚至連陳久金先生也沒有解釋為“亢宿”,除了一個老外夏含夷。夏含夷將“亢龍”解釋為龍的脖子,其實這就是亢宿的本義。我的印象中,好像馮時教授也沒釋為亢宿(不確定)。 (8) 群龍無首吉:不是一群龍都不爭強好勝就吉祥了,也不是說你當了頭兒之后,要對部屬平等相處。是指蒼龍七宿的角、亢等宿在黃昏時已落入西方地平線下。 ![]() 殷商其實是一段非常獨特的存在:我們不知道他們來自哪里,但他們卻駕乘中國最早的馬車,殺入羌戎、百濮文化圈,留下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周人說大邑商“有典有籍”,但直至今日我們還尚未見到。或許過去的答案在未來。 在學習古代二十八星宿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古人在星宿名中藏有語重心長的告誡。這個似乎一直被我們后世子孫忽視了。將四象二十八星宿按太陰、少陰、少陽、太陽順序排列: 北宮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斗牛女虛危室壁) 《周易》分析有象釋和義理。但不管如何,應該將這些天文星占的本義先告訴我們,然后再自圓其說。有嗎?沒有,完全沒有。雖然《周易》貴為十三經(jīng)之首,可是它的本義二千多年來一直失傳!直到聞一多! ![]() 儒家以人文入世的觀點來解釋周易,是立身處事、自立立人與君子修德進業(yè)的指針,開導了儒家修養(yǎng)之說的先聲。與文王本意是否一致,我們不得而知。 “乾,元亨利貞”:天的功能是萬物創(chuàng)始的偉大根源,而它無所不正、通行無阻、祥和的。所以為人做事時要動機純正,并且持之以恒,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潛龍勿用”:德才兼?zhèn)涞膹娬撸谧约毫α窟€不夠強盛的時候,不宜過早地施展自己的才華,要等待時機。 “或躍在淵,無咎”:德才兼?zhèn)涞膹娬撸斔叱鰸摲鼱顟B(tài),在常規(guī)露臉活動中有所表現(xiàn),小圈子內有一點名氣,是受人看好的苗子,但消沉與上升,前進與后退之路尚未決定,不為邪不離群故無咎。他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和價值,抓住時機則可飛騰在天,失去機會,智在惡則為妖,藏經(jīng)閣的“掃地僧”就沒有了。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德才兼?zhèn)涞膹娬咴诰哂幸欢ǖ幕A后,利于向外發(fā)展,尋找無限量的活動空間,去一展抱負,居于尊位是理想和吉祥的。古代雄才大略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偉大人物應該造福萬民。有作為的人應追隨偉人,子曰“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 ![]() “見群龍無首,吉”:“潛龍、現(xiàn)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六龍誰也不居誰首,在乎本位,只有平等自由共存,大吉無兇。一個人具有智慧之后,必須能客觀地分析環(huán)境的變化因數(shù),不要反被變化所迷惑而拘束,如此方能無往不利。 我們應效法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則,領悟從無到有,由盈到虧的一個法則性。正所謂“居易以俟命”,在通達時要自惕自省,不要過分追求滿足,須注意樂極生悲,大自然生態(tài)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堅守純正,方能祥和安全。 乾卦六龍,聽起來高深莫測?!皾擙埼鹩?、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這不是金庸筆下最上乘的武功之一“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嗎?不錯,這就是丐幫的鎮(zhèn)幫絕學,喬峰、洪七公、郭靖等人就是憑借這幾招威震武林的。而這些招式名稱,其實出自《易經(jīng)·乾卦》。 ![]() “潛龍勿用”: “見龍在田”: “夕惕若厲”: “或躍在淵”: ![]() “飛龍在天”: ![]() “亢龍有悔”: ![]() “群龍無首”: ![]()
按班固《白虎通》載孔子云:蓍之為言耆也。老人歷年多,更事久,事能盡知也。也就是說,和用龜甲一樣,古人認為蓍草壽長,有靈性。據(jù)《易緯·乾鑿度》引古《經(jīng)》說:“蓍生地,于殷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shù),五百歲形漸干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色,一千歲上有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于下。”這些當然是傳說,不足為信。其實蓍草又叫“一枝蒿”,20多年前我的一個鄰居,喝下自己用一枝蒿泡的酒,整夜哀嚎,差點斷腸。靈性沒有顯現(xiàn),毒性倒是很大。 何為揲蓍法? 首先,筮者要準備五十根蓍草合攏在一起,取出一根,橫放在正前方,象征渾然一體的“太極”,在整個運算過程中保持不動。真正進行運算的,是為四十有九。 第一次運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為兩組,甲與乙。分而為二以象兩,象征宇宙分成了天和地。 2.從甲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間。掛一以象三,天地人三才也,象征又產生了人類。 3.甲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4.甲組所余之數(shù),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無余數(shù),則取出四根)將此余數(shù)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間。(歸奇于扐以象閨) 5.乙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6.乙組所余之數(shù),為一或二或三或四,將此余數(shù)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間。 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shù)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運算: 1.將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為甲乙兩組。 2.重復第一次運算中的2-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shù)置于左斜上角,但勿與前次的重疊。此時余數(shù)應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運算: 1.將第二次運算所余之數(shù),任意分為甲乙兩組。 2.重復第一次運算中的2-7,將左手二指之間所得之根數(shù)置于左斜上角,但勿與前兩次的重疊。此時余數(shù)應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數(shù)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與七為陽爻,八與六為陰爻。 經(jīng)過以上三次運算得到初爻,知其為陰爻或陽爻,陰爻記為虛線“——”,陽爻記為實線“一”并且記下數(shù)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復”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運算,是為“十有八變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為“本卦”。九為老陽,七為少陽;六為老陰,八為少陰。本著“物老則變”的原則,九、六為可變之爻(陰變?yōu)殛?,陽變?yōu)殛帲?七、八為不變之爻。經(jīng)過九由陽變陰與六由陰變陽,再形成“之卦”。本卦與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線索。 乾卦解 為六龍御天之卦,廣大包容之象。判曰:乾者健也。大哉乾元,蔭復不偏,元運造化,萬物資始,云行雨施,變化不言,東西任意,南北安然。 卦 辭:陽剛創(chuàng)造,象征天道。日光普照,萬物孳生,有健之意。天的功能,萬物資始,通行無阻,利于正道,萬國安寧。 初九爻下中:神黯黯,意悠悠。收卻線,莫下鉤。 九二爻上上:得意宜逢貴,前程去有緣。利名終有望,三五月團圓。 九三爻中下:意迷心不迷,事寬心不寬。要知端的事,猶隔兩重山。 九四爻中中:欲行不止,徘徊不已。藏玉懷珠,片帆千里。 九五爻上上:芰荷香里許恩材,桂魄圓時印綬來。從此威名山岳重,光輝玉節(jié)位三臺。 上九爻下下:心戚戚口啾啾,一番思量一番憂,說了休時又不休。 Tsz.zlxxx.rjf147. 2018年9月13日 |
|
來自: 天行健w4m7st8j > 《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