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系作者及時刪除) 大學的排名,官方的有學科評估、一流學科數量、本科教學評估,民間的排名花樣眾多,比如校門最大的、校園面積最大的、校區最多等。當然,如軟科、校友會等平臺,同樣對大學進行一個綜合性的比較,不過爭議歷來比較大。 排名是個很無奈的事情,你和他說學校層次,他和你聊學生就業;你和他聊學科發展,他和你聊招生分數線;你和他聊學校到賬經費,他和你聊碩士點、博士點。是不是朋友這樣的無奈... 今天小編的排名依據都是單向,比如國家自然科學家、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三大獎的數量。 鑒于獎項設置的前提,在三大獎獲獎數量上,工科院校比較占優,其實這個排名也類似于工科院校的排名。 再來看一個2018年國家自科基金力量數量和金額的排名,最大的感觸是不是前2名居然是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山大學。 借官方發布的學科評估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科評估的優秀率上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是前三。單獨比較數量的話,不少人會有質疑,可是比優秀率肯定就沒問題了吧。 再來看一個第4輪學科評估的博士學位點學科優秀率,前三名是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依然是比較官方的第四輪學科評估,借學科評估的工學門類評估成績,工科院校的前3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哈爾濱大學、浙江大學。 其實,我們會發現,通過不同的指標排名,前30名的高校都有機會進入前10。之前也有人提議通過各類權重和指標,將這些因素都綜合起來,得到一個類似的排名不是就可以嗎?可這個權重的比值不會有一個信服的數值啊。 另外,小編想說,其實在你進入大學之后,除非你換專業,要不你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會和這個專業和對應的行業相關,與其了解國內大學的前10名,不如知道自己專業的學校排名,嘗試在讀研、讀博的時候進入更好的平臺深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