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講孝道”的優良傳承。“養娃防老”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了養老的定義。時代不斷在發展“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父母在,不遠游”等行為規范已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更不用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錯誤的教育方式了。現在在大家還認為養老等同于盡孝嗎?孝之為道,涉及語義豐富的文化詮釋,三言兩語很難說清。但稍加探究就可以發現,養老與盡孝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要比后者明晰得多,討論起來也更加容易。 養兒防老,這就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養老觀念,這種觀念實質上就是把子女當成一種經濟工具,而最底層的原因就是大中國式“孝道”的束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過得都是別人設定的人生,我們難以為自己負責,從來都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先來說說最底層的原因吧,也就是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養老觀念。千百年來傳承的”大家族“制度就是將家庭成員牢牢地捆綁在一起,每個人對家族中的其他人負有義務。 大家族在具體形式上將人們牢牢捆綁住之后,封建禮教還給予了一個強大的精神工具——孝道——這對于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工具,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可以硬生生地將夢想斬斷,也讓子女在刀下低頭,披著“孝道”的外衣,過著父母的人生。 這可一點都不夸張,要知道,在封建時代,孝道的禮教約束力非常強大,子女必須無條件、無限度地對父母表示忠誠,而且盲目的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要盡力滿足。在強大的精神灌輸和文化壓力之下,年輕人就算被父母當作經濟工具也沒有絲毫可以反抗的余地。 而至于說為什么子女被父母當成是經濟工具,很簡單,在中國傳統的認知觀念里,養幾個兒子的投資回報率遠遠比自己養老要高的多。從理論上來說,在封建時代,養兒子的投資回報率可能無限高,高到你不可想象。 所以說,在封建時代,為人父母的很少會去考慮自己養老的事情,與其把錢藏在床底下,倒不如投資到子女身上,說不定有朝一日就“賺大發”了。也正是因為此,結合著“孝道”,就有了那句千古“名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沒有后代,這是在赤裸裸地斷財路啊,更何談孝道呢? 當然,我并不是要批判這種行為,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就像賣身葬父/母的現象,在今天的社會幾近消失,但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卻依舊在很多地方流傳著,這其中一定有我的父母,也有你的父母。只是,真的要說他們一定就是把我們當作是“經濟工具”,未免不近人情了。因為,即使是我們的父母受過高等教育,也不一定就能發現養兒防老觀念形成的根本原因。畢竟,這是幾千年來整個社會系統運行所形成的一個固定思維,如果不是后天的學習,身處系統之中,是難以自我察覺的。同樣的,即使察覺到了,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更改的,誰讓我們人是社會的動物。 還有一點,我必須要說明一下的就是,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讓子女過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父母規劃好的人生。這一點,在今天社會依然嚴重存在。在我看來,這是比把子女當成經濟工具更為可怕的行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具有自己的思想,而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束縛了人作為個體的獨立思想,過著被設計、被規劃的人生。 這是值得今天的父母深深思考的一點,更值得年輕深深思考,莫要再去規劃自己子女的人生路,因為每個人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能由別人負責。 前文分析了養兒防老的原因和弊端,我再來說說養兒防老在當今時代想要實現的超級難度,遠遠超過封建時代。 首先是養兒的成本大大增加,這一點我們的父母(60-70年代)應該深有體會。不說別的,單單說養育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成本吧,根據城市的不同,以及教育投入程度的不同,得出來的數據大約是30-100萬以上。若是再加上嬰幼兒時期的各種開銷,給孩子準備的婚房等等,總之,就是兩個字:昂貴。 這樣的成本比之古代十年寒窗可是不知道要超出多少倍了,也因為此,今時今日的大多數城市家庭只生一個,也導致了前文數據所展示的那樣,能夠創造價值的勞動力在逐年減少——因為孩子生少了。 其次就是因為成本昂貴,不可能“批量生產”。再說了,一夫一妻的制度,也難以“批量生產”,孩子數量的減少,也就起不到風險分散的作用,所謂的投資回報率就很低很低了。 先不說計劃生育政策的問題,即使今天放開二胎,基于成本角度考慮,生孩子也成為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了。絕不是像封建時代那樣,多子多福啊! 再說了,當代的子女也和封建時代大不一樣,今天的子女很有可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到了一個大城市,甚至于出國留學,更可能在一個新的地方和別人結婚,過著小倆口的日子,不回父母身邊了。說白了就是,今時今日父母不可能再像封建時代那樣,將孩子拴在身邊一輩子了。 最后一點就是當代的年輕人自己的生活壓力也非常大。封建時代,在村里養幾個兒子,他們只要自己蓋間房娶個媳婦兒,就能過日子了。而現代的年輕人,單單買房一件事,就讓他們頭大無比了,更不要說結婚的開銷、養育自己的孩子的費用等等。要知道,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對大多數女性而言,結婚之時對男性提出的必備條件之一——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耗掉男方父母一生的積蓄。 所以,對父母而言,養兒防老在今時今日已然不太現實;對子女而言,能不“啃老”已經很不錯了。所以,親睦家在這里建議大家與其固守著養兒防老的老舊思想,倒不如與時俱進,尋求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養老方式,父母也應該適時退出孩子的人生,去過屬于老倆口的老年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