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發現“聽了這么多道理,可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這句經典臺詞,是多么扎心刺耳!可是我們又是否想過為什么看了這么多課程,讀了這么多的文章,訂閱了【得到】這么多專欄,或者是加入了XX培訓班,我們真的學到了么?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學習之后,似乎感覺腦袋裝滿了,但又死活用不上力。 重新定義“學習”二字那是因為這些道理都是被人悟出來的,你未被消化,沒有應用實踐的人永遠不可能有體會,不光這一生過不好,下一輩子也過不好! 所以我們需要取進行刻意練習,將知識“種”在腦子里面,而不是簡單只做知識的搬運工。 每次學習之后,監督自己是否將知識再次加工,轉化成自己的,同時應用到現實中,每一周的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匯總和總結,不光要演說和寫作,還要真實應用,說出來是對知識的轉化,而做出來是對自己吸收效果的驗證。 我的學習方式可能比較激進,我并不是為了去做學問而學習,而是為了去切實的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解決問題一定是有個流程和套路的,而它需要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思維“工具”,而什么東西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生成能效最高的工具呢,這就是底層鍛造工具的鐵錘–“思維模型”,將學習拆解成2個動作–“學”和“習”,學高手的思維模型,練習自己的方法論。 “思維模型”有深淺之別,它是生成解決問題方法論的超級工具93歲的智慧老人查理·芒格提倡要學習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普世智慧”,用它去研究商業社會和投資領域的各種問題。 這個“普世智慧”就是他多次提出的多元“思維模型”,下面我們看一下查理·芒格對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復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后,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有些學生試圖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他們在學校中是失敗者,在生活中也是失敗者。 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給大家做個推薦,《窮查理寶典》中極為推崇的幾個高復用的思維模型:
學習方法的奧秘全藏在教科書里!教科書式的教育可以把一個很笨的孩子通過刻意練習變成高手,里面不僅包含了定義和概念,同時還為你你總結出來了公式,什么時候可以去套用他,之后老師弄了一堆案例,把解題思路告訴你,最后還弄了一堆各種坑的習題讓你去練習,鍛煉你的辨識、分析、公式的應用能力,試問被這樣一套訓練方式做下來,中國小孩能不厲害么? 所以我們成年之后的自由開放式的學習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首先定義清楚問題的范圍,然后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底層思維模型(也就是教科書上的公式),對標優秀的案例,跟最好的人進行學習,提煉他的方法論,大部分的偉大一開始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模仿而來的,最后自己去做刻意練習(同時反饋迭代),這樣才能將人家的知識進行內化。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教科書般的學習方式!底層的思維是一樣的,所以說中國的教育底蘊還是很深的! 學習的效果不在于你輸入了多少,而在于你輸出了多少!建立自己身邊的學習型分享小組,可以是線上的,但是最好的是線下的。大家帶著自己每周學習總結好的思維模型和方法論,來到這里和別人交流-碰撞思維,付出一個模型,收獲了另外N個模型,這就是分享小組想達到的目的,運氣好的話你可能收獲N2個模型。形式如下:
始終保持在“學習區”內是最好的學習狀態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
一個人想要進步,必須進行有效的練習,任務必須精確在受訓者的”學習區”內進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這樣才能通過刻意練習去突破恐慌區,當你在某一項技能上通過刻意練習達到專家級水平,從心理上而言,你的自信會大大的增強,同時你會覺得自己對事情的掌控性更強,所以恐慌區對你而言也就不攻自破。 學習的價值觀我們都需要堅信凡事背后必有道理,人的一生中如果將十種思維模型玩得爐火純青就已經是大師級別了,優秀如“芒格”“喬布斯”“巴菲特”,而在現實生活中你能把一種思維模型玩的得心應手,獲得自己諸多的方法論并進行大量的關鍵應用,你就已經能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了。 學習的高效公式:思維模型+方法論+刻意練習愿所有伙伴,都能掌握自己的學習要領,至此在這里分享我的首篇學習心得給大家,2018新年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