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霸道 家長該怎么做 如果看人不順眼或不隨自己的意愿,輕則罵人家兩句,重則拳腳相加。一次,就因為一個同學看了他一眼,他就把人家打得鼻青臉腫,受到了學校的處分。這位男孩的爸爸每次知道他打了人,就用同樣的辦法狠狠教訓孩子一頓,但卻沒有從根本上糾正孩子的霸道行為。 蠻橫、侵犯、攻擊性都與霸道有聯系,這是一種不良的道德品質。一些孩子形成這一品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心理發育過程中自我意識顯著增強的階段教育不當造成的。這一階段一般在11—15 歲左右,如果在自我意識覺醒,獨立性增強過程中出現個性偏差,就可能發展成為唯我獨尊,獨斷專橫,侵犯霸道等消極的個性品質,促成這種偏差的教育責任是關心不夠或嚴厲過分,使孩子或冷漠或逆反,在行為上表現出攻擊性。二是受到了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對待孩子的粗暴態度與行為,會對處于自我意識增強過程中的孩子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父親的角色地位處理不好,最易對男孩子產生不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對妻子、孩子過于蠻橫,過于專斷,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這是男子漢性格”的錯誤認識,進而去模仿,發展為霸道的品行。三是不良小群體的影響作用。如果在自我意識增強過程中誤入了不良小群體,群體中又有逞強拔份兒,攻擊性很強的同齡伙伴,就會使每個成員都受到影響,造成霸道的不良性格。 孩子的霸道行為是與社會要求及日常行為規范格格不入的,發展下去也是很危險的,家長對有此不良行為的孩子決不能放松教育,要下力量糾正,但又要講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正確區分情況。同是霸道,表現是不同的。有的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有的是逞強耍橫,當小霸王,以制服更橫者為攻擊對象。對這樣的孩子進行教育難度比較大,但不能手軟,家長要用嚴肅的態度,經常性的檢查及必要的紀律法規教育制止這一不良行為。還有這樣一種孩子,表現為好打抱不平,自認為是主持正義者,實則是霸道行為。對這樣的孩子要采用教育加引導的辦法,適當肯定其行為中積極的動機,幫助其認識錯誤的行動,因勢利導,把這逞強的“正義心”轉化為上進的要強心。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錯誤理解男子漢角色形象而造成的霸道,對此,可以通過加強思想修養,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男性角色意識予以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