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惜壺如命的紫砂泰斗顧景舟"摔壺"為哪般?. ?
他是藝術界公認的壺藝泰斗,
身價最高的紫砂藝術大師。
他的作品,脫俗樸雅,儀態紛呈
造型古樸典雅,雄健嚴謹,
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
散發濃郁的東方之美,
他便是紫砂壺"一代宗師"
--顧景舟
顧景舟
曾有那么一個故事:早年間,顧老在當地一家茶館,聽到一群茶客在談論顧景舟的茶壺。其中,一位資深的老茶客拿著一把顧景舟的壺點評,顧景舟站在一旁,耳聽其詳。老茶客列舉壺幾大不足,顧景舟發現,自己的壺藝功夫還很淺,待改進的地方很多。他從老茶客手中接過茶壺,奮力一摔,行了個禮,說:我就是顧景舟,先生您剛才的話是對的。我會賠一把新壺給您。說完,便揚長而去。后一把新壺便如約而至。
壺,是顧景舟藝術的結晶,是他人格、審美的一種宣示,他性情清高、布衣淡飯,不慕財富、不求權貴。誰要想得到他一把壺,難!顧老有著與生俱來的造詣、孜孜不倦的潛心專研,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精湛的制壺技藝,在壺藝創作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一把如意仿鼓,顧老一生曾三次制作此壺式,此舉在先生砂壺創作生涯中實屬少見。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在紫砂行業已經嶄露頭角的顧老先生參照當時著名紫砂藝人儲銘制作的"如意仿鼓壺",第一次制作該品種,基本保留原樣的風貌。把原有的嵌蓋改為壓蓋,使其更實用;將壺之重心放低,流、把也略微收緊,極具民國特征。此時期創作的"如意仿鼓壺"還是深深地打上了其師儲銘先生創作風格的烙印。
上世紀六十年代,顧老第二次制作該款式砂壺。在壺流、把處作了調整,比之前那款適度放開,彰顯舒展之美;壺的重心明顯提升,清秀、俊美之韻得以體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顧老再次制作"如意仿鼓壺"這一壺式時,已年過七十。人生閱歷、制作手法、壺藝經驗等方面都已步入頂峰時期,故第三次制作的"如意仿鼓壺"也是顧老的巔峰之作,紫砂器中"黃金比例"的寓意在此壺中得到了全面的注解,作品儒雅文氣,工藝精湛。
在北京保利2016秋拍顧老的如意仿鼓壺以6325000高價成交!"寸壺竟有斗米貴"的聲譽的他,不停刷新著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在很多人眼里,他的一把壺,是尊嚴的象征,也是可以升值的財富,就這樣,顧景舟成了紫砂壺藝界身價最高的大師。但在顧老眼中我們看到的只有匠人對于自己作品的用心。
顧景舟先生的藏六方紫砂作品,藏六方壺式早在《茗壺圖錄》即有所載。此書是日本明治時代的奧玄寶所著,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日本實業家,但營賈之余,好文藝古董,尤嗜中國紫砂茗壺。他在書中稱此種壺式的砂壺為"藏六居士"。他所編撰的《茗壺圖錄·卷下》載:"通體似龜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態,如動如止,故號曰藏六居士"。其意是:此壺通體上看形似龜形,而且壺嘴和壺把又有龜昂首曳尾的形態,如動如止,因此命名為"藏六居士"。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即有韜光養晦之意。
藏六方壺在2011的和信秋拍上以5376000元高價成交!
值此契機,蜀工坊推出兩款顧景舟老師之作。
傳世經典,靜候有緣人!
01藏六方壺
藏六方壺
此壺是顧景舟大師經典方壺之器通體陽線筋紋排布,六條線條從壺紐頂端一瀉而出,六條曲線,依壺造勢,線條明晰利落,方圓相結。壺蓋穹窿凸起,整壺呈現出蓄勢待發之勢,品讀有味。
顧景舟先生中年時期所制,標志著其壺藝已趨成熟,很有紀念意義。
02如意仿鼓壺
如意仿鼓壺
此壺在傳統"仿鼓"壺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使作品氣韻生動、飽滿。整壺形、神、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顧景舟所制壺中一件極品之作。
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顧景舟先生愛徒--潘持平先生也給予這把壺文字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