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9月5日報道,航航(化名)是一名初二學生,成績優異。不知從何時開始,他給同學講題、借筆記都會收費,講一道題5元,借一次筆記5元,如果沒錢,用筆記本、簽字筆、橡皮、薯片等東西換也行。
這則校園有償互助的新聞引發人們頗多的思考------ 按說學生時代,青少年肩負學知識,學技能,漲見聞,承傳統,建未來的關鍵時期,再加上校園是個神圣的殿堂,青少年的心靈是個純潔的園地,如此過早地染上銅臭味,豈不是使他們養成市儈習氣,玷污他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讓年輕人與時俱進地接觸并逐步學習掌握社會經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為他們今后立足社會,少走些彎路,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是有一定的好處的。誠然,是有一定的好處,甚至可以降低一些未來獲得成功的成本。但是,你們想想,這些做法對于引導社會正能量,對于另外一些有著其他高遠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年輕人來說,豈不是充滿著滿滿的負能量?! 細究起來,我認為產生這些不正常的校園有償互助現象的原因,無外乎有三個主要方面:一是社會影響。“賺到錢就是成功人士”是不是普通民眾的標準?二是家庭教育。現在的很多家長一味地往錢眼里鉆,是不是對他們的孩子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三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缺失。教育者的一系列違規做法就是嚴重的錯誤導向行為!他們之中有很多“能人”亂收費,辦輔導班,進行有償家教,賣學位,接受學生家長的吃請------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對學生“經濟頭腦”的有效“培養”! 可是話說回來,這些參與有償互助活動的學生雙方都獲得了些許的“成功感”,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互之間的友誼。這不,立馬就有專家出來指導說:同學間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錢關系的友誼。 以上是本人拙見。元芳——你怎么看? |
|
來自: 人生之初ABC > 《我的圖書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