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日到來前,我想用文字與你們說說話。 在2014年的1月,我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見素》。從簽約到書的正式上市一共經歷了半年的時間,那半年因著它,時而歡喜時而憂,如同幸福的媽媽孕育一個新的生命。收到《見素》的那個晚上,來來回回地翻閱著它,心中有無法抑制的激動,整晚都沒有入睡。從小我就有一個文字夢,我向往此生能出書,能用文字去溫暖更多的人,我就那樣寫啊寫啊一直寫。在二十四歲這年,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竟然實現了。那陣子,我常常有一種想落淚的沖動。 《見素》收錄了我從十七歲到二十四歲這些年寫的散文隨筆,因為年齡跨度大,所以有些文章還顯得有些青澀。書上市之后,被越來越多的人捧在掌心閱讀,有人贊美,當然也有人批評。某天與一位長輩在湖邊散步,與他說起這本書,聲音都是怯怯的。他說,“你見過哪個母親嫌棄過自己的孩子嗎?《見素》是你的第一個女兒,有人喜歡她,當然就有人詆毀她,但是她是一個那樣美好純粹的生命,懂你的人一定也能懂得這本書的真。書,是給懂的人看?!?/strong>此后我對它有了一份母親對孩子一般的深情。 有讀者朋友給我留言:“從未有一本這樣的書能讓我的內心如此平靜安寧。陽光溫暖的午后,一束光斜射在書面上,反射溫暖的光。手捧著《見素》,一字一句的品讀,每個字眼都散發著純真的光和力量,讓人在紛繁復雜的塵世間,找到了返璞歸真的氣息?!?/span> 散發著純真的光和力量,這是對《見素》最真切的贊美。 書出版之后,講座、簽售會、讀者見面會、采訪等活動紛至沓來。還是學生的我連上臺的底氣都沒有,總在心里一遍遍地問自己“我能給別人講什么呢?”讀書尚不足,又毫無社會經驗,也缺乏人生的閱歷。自知根底太淺,心里誠惶誠恐。 第一次講座是在陜西科技大學,寫了一萬字的稿子,又跑到校園的角落里反反復復背了三天。到講座的那一天依然緊張萬分,臺下氣氛壓抑,臺上的我好似在背書一樣,生硬無比,有好幾處還忘了詞。那天還有幾個朋友特意從外地坐飛機、搭火車趕來,結果卻這樣,我滿心自責與愧疚。 之后又接到了不少講座的邀請,心里舉棋不定。與那位長輩說起了心中的困擾,他說,“你應將它當作分享會,而不是講座。講座,會在無形中給你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與束縛,而分享會就意味著你只需要把你的故事講述給他們聽,讓他們在聆聽的時候被你身上美好的、向善向陽的、充滿正能量的那一部分所觸動,便足矣。哪怕在幾百人的聆聽者中間只有一個人被你身上帶來的光照亮,這分享會就是有意義的?!?/strong>我將他的話銘記在心。 四月份回母校四川文理學院做分享會的時候,我已不再緊張。分享會所在的大教室曾是賈飛師兄新書首發式的地方,幾年前的那一天我也坐在臺下,聽著他的文學夢,心里充滿了敬佩與仰慕,我還上臺去給他送了一束鮮花。那時候的我在心里默默的想,會不會自己有一天也會帶著自己的書回母校?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我對著話筒說,“我終于回來了?!毖蹨I在那瞬間奪眶而出。因為這兒是我夢想起飛的地方,如果你也有過從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經歷,你一定知道當自己還是一只毛毛蟲的時候是多么卑微,又是多么努力。我與臺下的師弟師妹們分享著我的成長經歷,告訴他們,“人生中總有一段時光是留給自己一個人的,它不是孤獨,不是艱辛,更不是寂靜,它只是一個蛻變的過程?!?/strong>分享會之后,我收到了許多人的留言,他們告訴我,從我的分享中他們獲得了一種迸發的力量。 之后我有半年的時間都未曾參與任何的公眾活動,因為我知道還是學生的我應該靜下心去沉淀自己,只有聚集更多的光才不會被壓力與挫折輕易熄滅。 半年后,我再一次走到了臺上為同學們做分享。我懂得了一個充滿能量的講述者一定是風趣的,有魅力的,是可以讓聆聽者開懷而笑又能讓其淚濕眼眶的。那一次分享,臺上的我淡定從容,自己一直保持著笑臉,臺下的聽眾也每每發出歡笑聲。想起當初第一次分享會時雙腿發抖的自己,我不禁在心里為現在的自己鼓掌。我知道,這份自信來源于不間斷的努力與積淀。 有人曾在一位作家面前提起她的粉絲怎樣喜歡她,她當下就說,“他們不是我的粉絲,而是我的朋友。” 這段話我一直刻在了心里。此刻的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寫作者,但是讓我慶幸的是,依然有許多人發自真心的愛著我的文字。當我用文字照亮他(她)們的時候,他(她)們也用愛與支持照亮了我的人生。這種彼此的加持是那樣珍貴。 內心相契合的人會因為文字而找到對方。文字本身是帶著一種力量的,可以帶來信任,帶來發自真心的深愛。 《見素》出版之后,有更多的人因為文字而找到了我的博客。也有人說想要來見我,我告訴她,作者與讀者之間最好的相逢應是在作者的文字中。某一天收到了一封讀者朋友的來信,她寫了厚厚的一沓,一共有二十幾張信紙。我借著臺燈昏暗的光看了很久很久,直至眼淚掉下來。她在紙上向我訴說她的故事,從出生到現在,曲折迂回,滿是痛楚與辛酸。我們未曾相見,相識也并不久,但她卻從我的書中確認我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傾聽者。這是文字帶給人與人之間的暖意。 前些日子在河南漯河的慢鏡回放時日定格書店做分享會,一位讀者朋友從外地專程趕來,只為見我一面。見面的那一刻,她歡喜地走過來,喚我“吧啦姐”,我給予了她一個很大的擁抱。她將一條紅色圍巾遞予我,有些羞澀地說:“姐姐,這是我專門為你織的。”然后她又充滿懊惱地說,“本來還給你用彩色紙折了八朵向日葵,都帶過來了,剛才下車的時候趕時間就忘在車上了?!彼f這番話的時候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的眼睛,我也望著她,她的眼里寫滿了真誠,讓我疼惜。 后來,有許多讀者朋友通過博客給我留言,預定簽名版的《見素》。有學生送給敬愛的老師,有老師送給愛讀書的學生,有父母送給叛逆期的孩子,有女孩送給自己的閨蜜,有男孩送給心中深愛的女孩。我不僅在書的扉頁上簽上名字,還用心寫下祝福。這時候,書已然成為了一個傳遞愛的紅繩,牽起了更多人世的慈悲與善念之心。 當你發善心去做每一件事,你會收獲更多的愛。寫作的本身即是發善心。 出書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糾結一個問題,是專職寫作,還是業余寫作? 我曾在博客中寫出了當下的一種向往,“我盼望著將來能過上自己喜歡的自由生活。去喜歡的地方旅行或短暫居住,一路書寫與拍攝。再回到有家的那個城市,整理文字與圖片。用大量時間來閱讀,種生命力旺盛的綠色植物,練習書法,禪定。持續不斷的書寫。偶爾與朋友見面,彼此訴說與聆聽。” 有段時間我一直排斥著畢業后馬上找工作的規勸,因為在我看來,寫作就是一項工作。我對它始終懷著敬畏之心,哪怕它帶來的生活會很清貧,我也愿意。 后來我去北京拜訪了一位服裝設計師,與她說了心中向往的生活,她批評了我,并對我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吃苦,就應該經過一番社會的歷練。當你還沒有資本去過自由的生活時,你就必須放下心中的幻想,腳踏實地去生活。一個寫作者如果沒有去讀社會這本大書,他寫出來的文字是淺薄的?!彼脑掦@醒了我這夢中人。 當你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不管你的生活有多么忙碌,你都能夠為它空出許多時間。這源自內心的一種能動力。 我漸漸覺知到,每一次心靈的覺醒與認知的提升都來自于人生中不同的貴人。他們用自身強大的精神內核指引著我,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 我曾問先生,“您人生中的貴人一定很多吧?” 他回答得很堅定:“人生中真正的貴人其實是自己?!比绻悴慌Γ簧屏?,不積極進取,你生命中的貴人就會離你越來越遠,直至消失。后來我覺察到這些貴人的到來只是因著我的良善、勤奮,以及比同齡人多讀了那么一點點書。因此,在保持內心素凈的同時,我比以往更刻苦,也更珍惜每一次閱讀書籍的時光。 許多人都喜歡我的眼睛,因為笑起來的時候會彎成一輪月牙。朋友們告訴我,愛笑的女孩會有好運氣。但是我知道這還遠遠不夠,人生真正的好運都來自勤奮。 有人怕我這樣年輕的時候出書會輕浮起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反而因為它的到來而變得更加謙卑。因為我懂得這只代表著過去,我唯有靜下心去沉淀自己,多讀多思考,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受著父親的影響愛書成癡,每個月都會花上一半的生活費去購書。身邊的人都勸我:“如今誰還買書?看電子書多方便啊?!?/span> 我就會堅定地回答對方:“我夢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有一個很大的書柜,上面擺滿了心愛的書籍。我習慣了在書上做筆記,也會將以前讀過的書再反復讀。電子書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我更愛紙質書籍。” 這個世界總有人會懂得你的堅持。 最近幾個月迷上了書畫類的書,去書店一買就是一大摞,這類書籍大多是彩印,書價都不便宜,算一算價錢得300元,眼睛眨都不眨就把錢給了。走出書店大門的時候,書店里熟識的店員姐姐都勸我以后少買點書,她說雖然自己是店里的員工,但看我一個學生如此破費去買書,也為我心疼這個錢。 走出店門后錢包干癟,只能去路邊吃碗面條了,但是抱著一摞書的我別提有多高興了。面條上來之前的那幾分鐘我還忍不住翻開其中一本來細細讀。得著了好書讓我食欲大增,一碗面條連湯汁都給喝光了。 研究生的宿舍是四人間,上面是床,下面是書柜、桌子、衣柜。書柜的空間用完了,我便買了一個裝衣服的大塑料箱,把書一本本疊著放在里面。后來再買書,大塑料箱都沒空位了,就想辦法在床鋪挨著墻的那邊排了個水泄不通,繼續買,就直接往上面重疊加高。有一次我睡覺,也許是書沒放穩的原因,手一搭,近邊高高疊起的那堆書就直接砸到了我的臉。那一刻,捂著臉的我在心里疾呼:“等我畢業后,一定要買一個巨大無比的書柜!” 有朋友見我時常買一大堆書回來就問我,“姐姐啊,這不是燒錢嗎,你這么多書有時間看嗎?” 我不回答,只是傻笑。 我當然不會告訴她每天晚上我不管忙到多晚,早上必須六點多起來閱讀書籍。我讀得很慢,因為一邊讀也會一邊做筆記,靈感涌現的時候拿著手機都能寫一段。買了好看的衣服,你今年穿,明年穿,可能很多年后你就扔掉了。但是買了好書不一樣啊,你今天不看,明天不看,可能很久之后你就會將它捧在掌心,如浴暖陽。 每天上午如果不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我一般不會出門,有時候手機都會調成睡眠模式。其一是害怕打擾,其二是擔心自己沒有自制力,一開手機便會情不自禁地去回復各種信息,這樣寶貴的早晨就會在不經意間荒廢掉。省下來的時間我只愿讀書寫文章,做的讀書筆記比當年高考時還認真。這才感受到書中寫過的一句話: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要你熱愛一件事情,你就會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幸運的女孩,除了愛笑以外,她還會要有一個美麗的夢想以及一顆為了實現夢想堅定不移的心。 這二十幾年,我時常是自卑的。自卑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自卑自己說話結巴,自卑自己成績不好,自卑自己不聰慧,缺少邏輯能力與思辨能力。 我學過畫畫,可我畫不出一幅屬于自己的作品;我學過設計,可我依然會被別人嘲笑作品毫無設計感;我學過鋼琴,可我現在連《夢中的婚禮》都忘記了指法;我學過爵士舞,可我記不住一支舞曲完整的動作;我學過播音,可我還是分不清鼻邊音;我學過書法,可我的字依然笨拙。我知道我沒有把學過的東西學好,學精,是因我把所有的熱情都給予了同一件事——我的文學夢。 惟有寫作讓我找到自信,即使我的第一本書還很稚嫩,即使我還沒有老練的文筆,即使我的底蘊還不夠深厚,即使我讀過的書屈指可數,可是我知道我是在用整顆心,整個生命的熱情來寫作。寫到這兒,我的眼淚一滴滴地落滿了臉頰,我知道,這份愛早已深入我的骨髓。你若深深愛過一個人,一定會感同身受我心中的這份深情與執著。 我的心里裝著許多故事,許多構思,許多想法,我惟覺時間是最珍貴的,有了時間,我便可以將這些靈感像泉水一般慢慢地溢在筆尖。在臺灣那四個月,沒有幾篇成型的文章寫出來,卻寫了整整一本的手寫日記,回大陸之后朋友幫我把這些手寫字輸入在電腦上,已是六萬字。這些手寫文字,對于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我來說,如此珍貴,是一粒一粒散發光芒的珍珠。這六萬字從不急著給別人看,因為我知道,有一天它們會變成我一本書中的文字。 如果人生是一棵生長的大樹,對我而言,寫作就是埋在泥土里的樹根,繪畫、設計、攝影、旅行、戀愛、工作都是枝干與枝椏,每一天的歡喜與哀愁都是一片片樹葉。每一部分都會給予樹根源源不斷的養分,樹根亦會把來自天地的能量傳輸給每一根枝椏,每一片綠葉。 寫作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我一生中最堅定的信念所在。 再過幾天,我就二十五歲了。閨蜜說:“二十五歲,一個女人的黃金年齡?!庇H人說:“二十五歲再不嫁人,都成大齡剩女了?!?/span> 對我而言,這是我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在這一年,我將要研究生畢業,離開深愛的校園,走向職場,走向社會。租房子、早出晚歸、各種人情世故……這些在身邊人看來習以為常的事情,我這個“象牙塔女”都得孤身去學習去應對。曾為畢業后找工作或全職寫作與媽媽意見不合,媽媽說:“不說我跟你爸,就說黨和國家培養你到研究生,你出來不工作,不為人民服務,你心里踏實嗎?” 我當時就特別想告訴她,寫作也是工作,并不是一個人天天好吃懶做就能寫出一本書來的,它也需要付出很多的智慧和心血。一本好書,也是一名寫作者對這個社會做的貢獻。 現在已懂得了這個年紀所給予我的擔當和責任,我不再排斥去工作,反而覺知到了社會是一本更大的書。只有讀懂了這本書,我的文字才會更接地氣,更有厚度。 我想起了十五歲的那個自己,那個時候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拉幫結派,逃課上網。大家抽煙,我不會抽,還裝著別人的樣子把煙從雙唇間哈哈地放出來,煙霧熏得一對月牙眼生生的疼,即使眼淚熏了出來,也佯裝沒事人一樣裝酷。我的十五歲也透著這樣一種畸形的偏執。后來我才發現,這偏執的根源是自卑。 十五歲的自己,是躺在校園的草地上對著天空發呆的女孩,我記得很清楚,看著頭頂那片湛藍的天空,我在心里默默地問:“我的夢想,我的希望,在哪里?”其實,我特別特別希望自己的青春也能像藍天一樣澄澈明媚。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年的某一個晚自習,班主任將我叫到了教室外面,他說:“我從未遇見過像你這樣對文字敏感的學生,我敢說,幾年后,或者十年后,你會是我們這個班最有出息的那一個。” 十年已經過去了。 我想告訴他,考上高中后,我學了繪畫,從此我找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我是畫室里最為拼命的那一個。在長沙學畫畫的時候,我每天晚上一個人在畫室畫到凌晨三點。我是我們那個班唯一一個考上二本院校的應屆生。 從那以后,我走出了小鎮。 我想告訴他,在大學里我參加了許多與文學有關的比賽,都獲得很好的名次。白天忙比賽,但是我從來沒有忘記對學業的付出。我總會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去畫每一幅畫,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畢業的時候,我獲得了大學里最高的國家獎學金。但我自己沒有用一分錢,都給家里裝修房子用了。 我想告訴他,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學的研究生,初試的那三天晚上我都沒有睡覺,一直在背書,因為覺得考研就像一場戰役一樣,我得拼到最后那一刻。研二的時候,我作為一名交換生去了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研修半年,我從未想過我會抵達那兒,四個月的游學生活像做夢一樣。我還在臺灣拜訪了簡媜老師、薛仁明老師、林文義老師、仙枝老師,他們都是臺灣的文壇前輩,在與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很多的啟發,讓我對文學持有一顆更為敬畏與虔誠的心。 我想告訴他,我的散文集《見素》已經在全國出版上市了,并且我用自己的文字打動了許多心懷文學夢的同齡人。《見素》的全部稿費我都給了爸媽,在電話里一遍遍地對爸爸說:“給家里添置一套沙發吧,不要舍不得?!蔽胰チ藢W校做分享會,用自己的蛻變告訴每一個孩子,只有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讓你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他早已忘記了十年前說的話,但是我一直都將它珍藏在心底,并且帶給了我光亮。 十五歲的自己一定想不到二十五歲的她會變得這樣美好,并且能將這份“美”這份“好”帶給更多的人。就如同這一刻的我一定不會預想到再過十年后我會擁有怎樣的生活。但是不管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幸福的,有人愛就是幸福的,能用文字傳遞力量就是幸福的。 愿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也是幸福的。 你會知道,人生中真正的貴人,是你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