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覺地發現《青花瓷》的歌詞寫得極妙:邏輯嚴謹,用詞考究,如詩如畫。部分歌詞在一些專業知識方面有些爭議,不過我覺得不影響它在邏輯、用詞和對意境構造方面的美感。 故事先從一個動作畫面開始,“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而瓶身上的牡丹讓我想起你初妝的模樣(聯想)。想到你,我便再也畫不下去,冉冉檀香傳來,走筆至此擱置一半。 停下筆,就開始要專心想妹子啦...... 想妹子不能就這么直接想,要含蓄,要有對比。于是,釉色渲染仕女圖的韻味被私藏,可妹子的笑卻如含苞待放,妹子的美更是飄到了我去不了的地方。(此處第一次點出妹子可能在小哥哥千里之外,遙不可及) 到這里,整個故事開始的場景搭建完畢,渾然天成,邏輯流暢(其實整首詞都很流暢,也很精巧,作者一定反復考究多遍),修辭手法包括對比,比喻,對偶。 下面,小哥哥要開始抒發肺腑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多少人被這句撩到。 天青色是純正上品汝窯的顏色,有一種說法是,雨過天青是一種非常難于制作的顏色,瓷器只有在煙雨條件下才會出現天青色。但是,我自己百度后覺得這個說法并不可靠......有懂行的朋友求砸醒。 不過,天青色的說法卻是皇帝為汝窯瓷御定的。彼時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當窯官將汝窯燒制完成后,請示皇帝為顏色定名。本公司常年舉辦大型拍賣公司的藏品征集。要求明清官窯精品,字畫古籍、雜項等。需經過我們跟拍行的初審才會有較低費用,無鑒定費、無托管費、無流拍費,注意:是公司送,有正規資質合同??稍?,一九.⑨⑤六.零零⑥.零貳三。王先生。致力于民間藏品出手建設。當時的皇帝是文藝小天王宋徽宗,大筆一揮批下“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于是天青色便成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 我自己傾向的理解是:天青色是雨過天晴后才會出現的顏色。天青無法自己出現,只有煙雨過后,積云散去,郎朗晴空方能呈現天青之色。故有“天青色等煙雨”?!岸以诘饶恪薄?/p> 可我們的現狀是“隔江千萬里”。(這里第二次點明,妹子和小哥哥天各一方。)等待的日子是多么的煎熬呀!于是我想盡力保持飄逸,于瓶底書寫漢隸,可我又明白,我們的結局如被暈開的月光,縹緲如夢,如傳世的青花瓷,一廂情愿,自顧自美麗。 后半段也很精彩......特別是“惹”字的用法,套路是差不多滴! 有人提到歌詞的爭議部分,指出馬未都曾質疑方文山:漢隸怎么能飄逸? 哈哈哈哈確實是這樣,漢隸一點也不飄逸,方解釋說按說應該是行書草書,但礙于歌詞要押韻,只能寫成漢隸;后來馬未都在博客里還對方、周二人在年輕人中弘揚傳統文化方面予以高度肯定。 我自己再補充一點了解到的爭議: 一是歌詞的語法部分,首句“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曾被某年某省高考題指出有語病。我自己是這么看這句話的: 從正常用語習慣來說語法確實混亂,按理來說是隱藏了“我”這個畫師作為主語,意思是“我于素胚勾勒出青花”,“我筆鋒濃轉淡”,是兩個句子。 原句將“素胚”作為主語,主謂搭配不當。不過從詞曲的藝術創作角度來說,可以理解。 二是馬未都還質疑歌詞“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說青花瓷瓶底從未書寫過漢隸,僅明崇禎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有隸書; 歌詞“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中錯誤在于,宋體落款僅見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見過。 這兩處質疑后被裴光輝以長文反駁,指出隸書非不見于瓶底,只是相對較少。宋體種類豐富,青花瓷上仿宋體落款比比皆是,仿宋體亦是宋體的一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