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花卉的畫法 花卉構造包括花頭、葉子和枝干?;^有花瓣、花蕊、花萼和花柄等部分。各種花的外形是不同的,有球形(如大麗花)、碟形(如梅花)、筒花(如喇叭花)等?;ò暧址謭A形(如梅花、梨花、杏花)、長方形(如荷花、曇花)、筒針形(如某些菊花)等?;ㄈ锖突ㄝ嗟男螤罡訌碗s,具體畫法因人而異。有的花卉題材以葉為主,如芭蕉、竹子等。葉子對花起陪襯作用,與花頭在色彩、造型上形成較復雜的反差效果。葉子對烘托畫面氣氛也有很好的作用。畫葉子時要注意其與花頭的高低、向背、掩映等關系。大片的葉子要把側梢(旁梢)、頂梢與垂梢畫好?;ㄈ锸腔ɑ艿摹把劬Α?,起醒目作用。畫淡色的花要點重色的蕊,反之畫重色的花要點淺色的蕊,以此使花蕊與花瓣形成反差。畫蕊柱要有力,點蕊要見筆力。 畫家何文錚作品《清香》(作品選自:易從網) (一)梅的畫法 畫梅要表現好枝干。枝干要有粗細、曲直、長短、疏密等變化,墨色要有干濕、濃淡的變化,用筆要有聚鋒、散鋒、側鋒、逆鋒等不同筆鋒及捻、轉、折、順等交錯變化。這樣才能表現出具有較強節奏感的抽象線條之美。一般大干多曲,小枝多直;大干多側、逆、散鋒,小枝多中鋒。畫時要注意枝枝相隨、相輔相成。枝的方向不要過多,應大勢統一又縱橫交錯。我們還可運用披麻皴來表現枝干。 學花鳥畫都有一些練習造型的東西,即所謂的“起手式?!痹谝欢ǔ潭壬?,“起手式”很像書法中的“筆順”。我們先從畫枝干學起,注意枝干的結構與穿插關系,以及梅花枝干的特點。其后注意表現不同季節與不同氣候給予枝干的影響與變化。梅枝須留出著花部位,著花尤須注意枝后和花后花朵。初畫梅枝要筆筆交代清楚;待技法熟練后,用筆要松活一些。 畫家何文錚作品《胸中意氣激情染》(作品選自:易從網) (二)蘭的畫法 蘭花有蘭和蕙之分:一梗一花為蘭,一梗多花為蕙。蘭花由于品種繁多,其花形也不一樣。畫中之蘭一般為山蘭:春日開畫為春蘭,秋日開花為秋蘭。蘭花為六瓣,分兩層:外三大瓣,內三小瓣。畫蘭花一般只畫五瓣,即外三大瓣、內兩小瓣。花以淡墨、青紫色或墨綠色繪成,用重墨點花蕊。畫蘭葉是練習的重點。蘭葉的筆法要求多中鋒,要柔中見剛,少而不單,多而不亂。畫蘭葉一般有“一筆長,二筆短,三筆交鳳眼”之說。蘭葉的墨色不受太大限制,既可只以濃墨繪出,也可有濃淡的墨色變化。 (三)竹的畫法 畫竹從竹干、竹枝、竹葉哪個部分入手都可以。畫竹干要多用中鋒,一般自下向上畫,要注意下筆與收筆的筆鋒運用。節與節之間要留一道白縫。點節時墨要重些,要有醒目的效果。竹枝要左右互出。老枝節短枝密,要畫得蒼勁一些;嫩枝節長枝稀,要畫得圓潤一些。竹葉有附葉與仰葉兩種畫法。無論附葉竹還是仰葉,都是從實際觀察角度出發,再經過藝術加工而逐漸形成的表現程式。畫仰葉時,根據可著葉的小枝將一個個倒入“人”字形的竹葉畫出,一般運用“雙疊人”單位進行重疊描繪。畫俯葉也要將一個個單位綴連畫出。俯葉竹多為“介”字形。畫竹葉要特別注意把旁梢和頂梢畫好。 處理墨竹墨色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是只用濃墨畫,一葉穿過另一葉時用隔斷法處理。這種畫法能讓畫面顯得十分工整,展現出較強的裝飾意味和圖案意味。而是分別用濃淡墨進行描繪。前一層竹用重墨畫,待干后再用淡墨畫后面的竹,濃淡兩層竹豁然分開。三是在一筆中強調出濃淡的變化,隨濃隨淡出之,使畫面展現出淋漓之感。 畫家何文錚作品《激情灑寫紫云生》(作品選自:易從網) (四)菊的畫法 較之畫其他花卉,畫菊花的用筆要簡單一些。通過畫菊花,我們可以訓練、學習勾花點葉的基本方法。菊花花頭有兩種。一種是較為規整的圓形花頭。此種花頭描繪起來較為簡單,一般畫兩層。先以淡墨勾花瓣,可畫得工整些,也可草勾。花瓣可大可小,墨色可干可濕。用筆要準確、有力,要能看出運筆的起止痕跡。之后以重墨畫花蕊。另一種花頭顯得相對活潑些,花形為八分或半側面為多,外形變化較大。畫時注意不要把花瓣缺口兩邊畫平均,要表現出大小、粗細的變化。勾花時筆尖蘸重墨,先從花心處起筆,逐漸向外勾,使墨色逐漸變淡、變干。不要經常蘸墨,要表現出干濕、濃淡的變化。此種花頭一般不點花蕊。如果墨色較平,可再以重墨提勾花心處,用重墨點花萼。用小寫意畫法描繪菊花葉一般不分反正,只著重表現外形與墨色的變化。菊花葉屬五出的葉子,可一筆畫一片葉,也可兩筆或多筆畫成,墨色要有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半干時勾葉筋。葉筋的多少克根據葉片墨色而定,墨色平可多勾,墨色變化較多可少勾或只勾主葉筋。勾葉筋時用筆要有力,但不可太實。菊花葉片較多,因此莖外露的部分較少。畫時要思路清晰,不一定太具體,只是感覺上合理就可以。 畫家何文錚作品《鳥雀莫嫌秋事冷》(作品選自:易從網) 九、結語 學畫不外三個源泉:一是師造化,二是師古人,三是發心源。師造化是根本,是第一手的東西。而師古人則是第二手的東西,因為古人也是通過師造化進行創作的。傳統繪畫有造化的因素,也有發心源(主觀)的東西。發心源即發揮畫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創作中起主導作用。造化本身不是藝術,只是藝術創造過程中的素材。因此,師造化不是復制大自然的景象,而是經過發心源后形成的具有個人色彩的創作形式。學習中國畫必須善于發心源,這樣才能在師造化的過程中不拘泥于造化而自出新意,也才能在師古人的過程中不困于古人而自成筆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