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護理養護.qi轉載編整 眼睛毛病:大腿內側正中的痛點,兩眼對過去的腦后面兩手按下去、手往上摳一點,如果眼睛有問題會非常脹,耳穴眼。壓手第四指掌骨外側與中渚穴平行之痛點,點到痛止.眼部會非常舒服.壓8分鐘即可. 2輕微白內障壓絡卻穴即可. 白內障已多年,視力很差,一眼睛做過手術,但效果不好,應如何按摩?按手穴肝掌無名指第1、2節橫紋中、腎1掌小指第2、3節橫紋中,腎上腺,養老,前谷,新眼點耳穴新眼點 食道賁門穴中點的下緣, 肺穴的上緣。 現在眼病我一般都是按上眼框中央的小凹陷處,很有效,比這個方法來的更便捷。 眼睛疲勞:撳捏右手中指的三個關節; 眼睛病如麥粒腫,紅眼病等,在二耳尖上放血見效。 也能治失眠。結膜炎、腮腺炎、中暑,咽喉炎、 眼點穴位于人體的頸部,在后頸風府凹陷部旁開左右約2厘米處。指壓此穴,對于治療老花眼、頸部扭筋(落枕)、腦溢血后的復原都非常有效,此外,長期指壓此穴,還可以緩解歇斯底里。針對急性結膜炎、急性角膜炎、麥粒腫、霰粒腫、青光眼等所致的眼痛。咳嗽,哮喘,肺結核。頸項強痛,角弓反張。 眼穴 此穴位于雙手手掌食指與中指指根中間。此穴具有預防和治療眼部疾病的療效;本穴是河南省一位老讀者,在按照拙著《手部穴位病理按摩法》一書中介紹的治療眼部穴位,治療自身的視力減退時,無意中發現此穴點對眼部疾病有較好療效。手部穴位病理按摩臨床使用上,可用此穴與其他治療眼病穴配伍,才能收到較好療效,不宜單穴使用。 小骨空穴有明目止痛的作用。 小骨空穴主治目赤腫痛,白膜翳障,目翳,風眩,爛眼,耳聵無聞(耳聾),喉痛,咽喉炎,掌指關節痛等。 小骨空穴主治目疾、耳聾、喉痹、指痛等[1 . 小骨空穴主治眼紅腫痛,白膜翳障,風眩,爛眼;耳聵無聞,手指關節痛,喉痛 配風池、太陽、睛明、肝俞,治目腫痛、目生翳膜[3]。 13 刺灸法宜灸,一般不針,一般艾炷灸3~5壯[1]。 14 文獻摘要 《玉龍歌》: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痊。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風眩爛眼可憐人,淚出汪汪實苦辛,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壯病除根。 《醫經小學》:小骨空大小指,第二節尖眼目治。 《針灸大成》:小骨空二穴……灸七壯。治手節痛,目痛。 《針灸集成》:小骨空穴,治眼疾及爛眩風眼。灸九壯,以口吹火滅。 《東醫寶鑒》:小骨空二穴……治眼疾及爛眩。灸九壯,以口吹火滅。 經外穴——新明 位置:新明1:位于耳廓之后下方,耳垂后皮膚皺襞之中點,或顳骨乳突與下頜支后緣間之凹陷前上五分處。左右計二穴。新明2:位于眉梢上一寸,外開五分處。 新明1本穴位于三焦經翳風穴前上方0.5寸處 耳穴名,分布于耳垂背面。位于耳明穴與耳垂下緣連線的中間處。主治近視、暴盲、耳鳴、耳聾、面癱、下肢軟弱。為診斷耳鳴、耳聾、近視等癥的參考穴。 耳明耳穴,耳穴名。位于耳殼背部耳垂與耳甲隆起交界、近耳殼根部,左右計2穴。主治沙眼,耳鳴,耳癢,耳聾等。可用針法等。 主治:結合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角膜斑翳,虹膜睫狀體炎,白內障,青光眼,玻璃體出血、混濁,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剝離,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屈光不正。 方例:青少年近視眼:新明、睛明、光明。 視網膜炎:新明、晴明、翳風、球后;腎虛肝旺加合谷、太沖、太溪、腎俞;肝腎陰虛加腎俞、肝俞、照海;脾腎陽虛加脾俞、腎俞、關元;氣血兩虛加足三里、大椎、三陰交、絕骨。 視神經萎縮:新明、球后、翳明、光明。 視網膜靜脈阻塞:新明、球后、腎俞、肝俞;配穴睛明、光明。 刺灸法:新明1:針體與皮膚成60°角,向前上方快速進針,針尖達耳屏間切跡后,將耳垂略向前外方牽引,針體與身體縱軸成45°角向前上方徐徐刺入,當針體達下頜骨髁狀突淺面,深度約1~1.5寸時可獲得針感;若針感不明顯時,可再向前上方刺入五分;若針感仍不明顯,可稍改變針尖刺入方向,耐心尋找至獲得滿意針感,使針感傳導至眼區。新明2:針尖向額部成水平位刺入,緩慢進針五至八分。 上明穴就在魚腰穴的下方,也就是眉弓的中點,兩個穴位距離非常近,有些人就會因為是不是兩個穴位的功能也非常相近。其實這兩個穴位還是有所區別的,魚腰穴主要調節一些面部的神經,而上明穴是作用與眼睛的一個穴位,專門治療跟眼睛相關的疾病,對于頭部面部的疾病并沒有太多的作用。 概說:青光眼亦稱綠內障,原于房水排流不暢,眼壓增高而起,常發生于40~60歲的人,青光眼有時突發疼痛,而造成失眠,亦有潛在慢慢地開始。病因:中醫認為此病與肝、腎二臟有關,為真陰耗損,情志失調,激動肝氣上逆傷目,以致神水淤滯而成。病狀:急性者突發失明或視野縮小,另此病亦常有頭痛、眼內痛、結膜充血、虹視、流淚、羞明、惡心、嘔吐、神疲。治則:益氣養陰,通絡行血。處方:靈骨、上三黃、腕順一穴、珠圓穴、下三皇。 治療眼睛常用穴道- 1、針腎關穴,配合復溜穴,特效- 2、珠圓穴明眼穴、鳳眼穴、,配合七華穴,手背食、中、無名指、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外側各2穴,頭痛、頭昏、三叉神經痛、腦鳴、腦脹痛、五臟不安。腦瘤(特效)腦炎。特效- 3、三叉一穴- 4、下三皇穴,特效- 5、五形穴- 取穴:包括水俯、水援,水市、水江、水清等五穴。 劑量:使用三寸毫針斜刺:以十五度由內往外斜刺二寸~二寸五分。主治:腰酸痛(特效)上腎盂炎(特效)、蛋白尿、賢虧。眼疾。視神經萎縮(視力模糊不清)。刺針法 特效主治:腰腎疾病:五形穴在臨床上治療腰腎疾病確具(卓效)。針感:下針三~五分鐘後,針部位附近有熱感。 6、上三黃穴- 7、花骨一穴- 在足底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之間,每隔五分一穴,共四穴。:沙眼、角膜炎、眼皮炎、眼迎風流淚、怕光、眉棱骨酸痛脹痛。鼻骨痛、頭痛、牙痛、耳鳴、耳聾。筆者經驗外來引起的角膜炎可針刺此穴,不必配合其它穴位,留針一小時,紅腫可退。迎風流淚可本穴配手珠圓穴治療。耳鳴本穴配腕順一、二穴。 8、水頂穴- 木頂穴在尺澤穴直下5分。土頂穴在曲澤穴直下5分。水頂穴在少海穴直下5分。橫三針倒馬即可。 眼睛周圍病、視神經萎縮、近視眼、麥粒腫,白內障、眼酸、老花眼、加配木穴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中白、下白、三叉一、二即可 9、復溜穴(十四經)-光明穴,內踝尖直后一寸,上一寸內踝骨上緣。復溜穴下一寸,白內障、眼酸痛、眼散光、弱視、中風、半身不遂。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一)眼睛疲勞、干澀,本穴配人皇,三叉一穴有效,另耳穴目1,目2,肝點,眼點亦可選擇配用。(二)白內障本穴長期配合上三黃、下三皇,有效。 (三)視一物如二物,腰背腎水區放血,本穴配三叉一穴及上三黃穴。(四)弱視,本穴配三叉一穴,人皇穴,再配上三黃穴,長期治療有效。(五)本穴配腎關、人皇穴、上白穴可治飛蚊癥。 10、臂臑穴(十四經)-手陽明大腸經。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主治肩臂疼痛,頸項強急,癭氣,瘰疬,及肩關節周圍炎,急性結膜炎等。 11、水泉穴-足少陰腎經位于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近視眼,膀胱痙攣。 12、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計有五穴。小孩流口水、中風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虛泄、角膜炎、結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 13、公孫穴、配合液門穴(十四經)-公孫穴足大趾內側后方,距太白l寸處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為本穴。健脾益胃,通調經脈。 (一)視力模糊〈視物不清〉、高血壓引起眼花 1.后頭區及五嶺穴放血,效果甚佳。 2.腎關、光明亦甚好。 3.耳背穴點刺更佳。 ④針下三皇、雙合谷、曲池丁字刺亦可。 (二)眼睛疲勞- 1、上三黃穴。針木穴、手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即中間穴內側三分處。脾氣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緊痛、右脅下痛、項強痛、膽固醇過高、胃脹痛。 2、針光明穴,配人皇穴、三叉一穴。- 3、針上白穴、分白穴、腕順一穴,特效。- 4、針上白穴、分白穴,有卓致。- 5、針上三黃穴,配通腎穴,效果極佳。- 6、針通背穴,五分鐘見效。- 7、針珠圓穴,配耳針目1、、目2、、肝點、眼點,奇效。- (三)用眼過度導致頭暈惡心- 1、針七華穴,或指壓七華穴,特效- 2、下三皇穴,特效- (四)眼睛干澀- 1、針明黃穴,有效。- 2、配復溜穴、光明穴,效更佳。- (五)兩眼睜不開- 1、針三叉三穴、火菊穴,即可睜開。- 2、針光明穴、人皇穴。- (六)眼酸脹- 1、針上白穴、分白穴手背朝上,中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半處。即上白穴上一寸 。- 2、針上白穴、分白穴、腕順一穴,特效。- 3、針水頂穴。- 4、針上白穴、分白穴。- 5、針中間穴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下間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三叉一穴- (七)眼眶脹痛- 1、少商穴、合谷穴、太陽穴點刺放血- (八)眼角紅赤- 1、針上白穴、花骨四穴在足底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距趾間叉口一寸半。 - (九)眼紅腫痛- 1、針重魁穴。手背第二掌骨近食指處,距大白穴一寸。 2、先火硬穴青筋放血在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在跖關節與趾關節五分。,再針珠圓穴。- 3、結膜炎眼白充滿紅絲:在其耳背上紫色靜脈點刺出血,一天可痊愈- (十)眼黃- 1、針眼黃穴,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手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及背后肝俞,及腎水區放血。-
(十一)眼珠痛 1、針火膝穴,配珠圓穴。- 小指甲外側角后二分。(位置有爭議) (十二)眼睛癢- 1、針上白穴、珠圓穴。- (十三)眼皮上長瘡- 1、后背心肺區第四至六椎間,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再針三重穴。- 2、后心五、六椎間放血。- (十四)近視眼- 1、針五形穴,效果卓著。- 2、針珠圓穴,配耳針眼點穴、新眼穴,特效。- 3、針太陽一穴、太陽二穴掌面小指第二節之中央點。,配失枕穴手掌面小指第二節中央偏內側二分上二分處。效果甚佳。- 4、五形穴點刺放血,配上白穴、分白穴、上三黃穴。- (十五)假性近視- 1、針五形穴放血,配合耳針留針,有卓效。- 2、針上三黃穴,有奇效。- (十六)老花眼- 1、針五形,配太陽穴,特效。- 2、長期針上三黃穴、下三皇穴。- 3、預防老花眼:長期針上白穴、分白穴、珠圓穴,有預防老花眼之效果。- (十七)弱視- 1、針珠圓穴、上白穴、分白穴。- 2、針水相穴在內踝骨直后,跟筋(阿基里斯腱)前緣貼骨下陷處下五分,即十四經中腎經之太溪穴下五分。大鐘穴內五分處為水相穴。水仙穴水相穴當內踝骨尖直后二寸下五分處是穴。即十四經大鐘穴內五分骨縫中取。太溪下二寸取水仙。、三叉一穴。- 3、光明穴配三叉一穴,人皇穴、再配三黃穴長期治療。- (十八)增強視力- 1、針下三皇穴,配三叉一穴,再于五形穴放血。- (十九)眼散光- 1、針下三皇穴,效果卓著。- 2、針珠圓穴,配眼針穴、中白穴,特效。- 3、針中白穴、下白穴、腕順二穴及五形穴放血。- 4、針中白穴,有效。- (二十)眼球歪斜- 1、針下三皇穴,特效。- 2、針五形穴,特效。- 3、針腎關穴,特效(對側)- 4、針下三皇穴,極有效。- 5、針下三皇穴、光明穴,有卓效。- (二十一)青光眼(綠內障)- 1、針上三黃穴,配腕順一穴,特效。- 2、針水相穴、水仙穴、光明穴,效果卓著。- 3、針下三皇穴,配光明穴,上白穴,效果甚佳。- 4、針下三皇穴、光明穴、光明二穴、光明三穴,特效,馬上緩解- 5、針珠圓穴,配水相穴、水仙穴、光明穴。- 6、針下三皇穴、光明穴,有卓效。- 7、靈骨穴,配火主穴-在第一蹠骨與第二蹠骨叉口下緣,即十四經太衝穴上五分處。 8、火硬穴在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在跖關節與趾關節五分。,配火主穴- (二十二)白內障- 1、針水頂穴水頂穴在少海穴直下5分。、火菊穴在火連穴後一寸。距趾骨與蹠骨關節三寸處是穴。光明穴,效果甚佳。- 2、長期針上白穴、分白穴、珠圓穴,有卓效。- 3、針上三黃穴,配下三皇穴,約二個月痊愈。- 4、針止涎五穴、珠圓穴、光明穴。- 5、針下三皇穴,長期治療,有卓效。- 6、腎關穴、光明穴。- (二十三)視神經萎縮- 1、針止涎五穴、三叉一穴。- 2、 (二十四)飛蚊癥- 1、針光明穴,配腎關、人皇穴、上白穴。- 2、針水相穴、水仙穴、三叉一穴。- 3、針腎關穴,特效- (二十五)夜盲- 1、針上三黃穴、木枝穴俯臥取穴。在小腿後側、金枝穴(膝窩橫紋直下三寸外一寸處。)內三寸、火山穴下一寸取之。亦部「十四經」之合陽穴內側一寸處是穴。直刺一寸。 、腎關穴,有卓效。- 2、針下三皇穴,配上白穴、分白穴,有效。- 3、針珠圓穴,配婦科穴,有卓效。- 4、針夜盲穴手掌心 小指末節 正中心點,特效。- (二十六)麥粒腫、針眼- 1、針靈骨穴配大白穴,效果甚佳。(針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針靈骨穴,再針大白穴)- 2、針火菊穴,配光明穴,效果佳。- 3、背部找出紅點,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一次痊愈。(大椎穴、心肺區一帶)- 4、針側間穴手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間穴下二分半處。重魁穴、膽穴中指背第一節正中央內側、外側五分處各一穴。水頂穴。- 5、耳背后及耳尖找紅筋放血,或膽穴放血。- 6、針靈骨穴,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7、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點刺出血少許,效果佳。- 8、耳背穴點刺放血,- 9、曲池穴點刺放血,- 10、足中趾尖點刺放血。- 11、脾俞穴、胃俞穴點刺放血- 12、耳后靜脈穴點刺放血、曲池穴點刺放血。- (二十七)沙眼- 1、用三棱針直接點刺紅點,效果神速。- 2、針火菊穴、花骨一穴,效果甚佳。- 3、將眼瞼內皮上的紅點,用針點刺出血,效果很好。- (二十八)中心性網膜炎(視一物如二物)- 1、針上白穴,配中白穴、分白穴,效果卓著。- 2、針下三皇穴,配腕順一穴、腕順二穴,有效。- 3、針上三黃穴,配五形穴點刺放血,效佳。- 4、腰背腎水區放血,再針光明穴,配三叉一穴、上三黃穴 眼睛看不見字 ①于腰腎部兩側點刺放血(腎區)立即見效。 ②心臟區、前頭區點刺放血。 ③針上三黃、配通天通心特效。 目赤〈角膜炎〉 1.耳尖點刺,效果甚佳。 2.充血重,太陽穴刺血尤佳。 3.背部五嶺穴點刺。 4.針火主穴有效。 5.針駟馬穴有效。 ⑥背部肝區點刺放血,效果甚佳。 ⑦針三黃穴配上白穴、立白穴 ⑧耳針目1、目2、眼、肝,效果良好。 眼肌震顫 1.腕順一、二。 2.針側三里、側下三里、腎關。 3.針風市、復溜。 4.上泉、中泉、下泉。 眉棱骨痛 上里穴放血,立可止住疼痛。 ②天皇穴、腎關穴特效。 先用拇指按壓昆侖穴,同時讓患者反復用力睜眼閉眼皺眉以活動疼痛處,按壓約30—60秒鐘,若疼痛減輕,再行針刺,用提捻轉瀉法,同時讓患者繼續活動眉部疼痛處,留針30分鐘。一般針后即能緩解。若疼痛緩解不明顯,則屬胃熱上攻,起針后再針解溪。 ①眼跳: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腎關。2.針風市、復溜。 (十五)青光眼:1.針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見風流淚:1.針木穴特效。2.針下三皇,效果亦佳。3.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點刺。 按揉晴明穴。膀胱經的走向是從頭開始的,然后沿著頭后邊一直到腳外側小趾邊緣的至陰穴。睛明是它的第一個穴。先用兩手大拇指指肚夾住鼻根,不要特別使勁兒,然后垂直地往眼睛深部按,按的時候把眼睛閉上(凡是明目的穴,按的時候都要把眼睛閉上),然后按一下松一下,再按一下再松一下,如是做9次,這個穴就能真正起作用了。 2. 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熱癥:揉攢竹穴。攢竹穴在眉毛邊上。 明目醒神、降血壓、防治頸椎病、感冒:揉天柱穴。天柱穴在脖頸子這塊兒入發際0.5處,揉的時候不用多想,揉到酸痛點就行了。 降血壓、祛痘痘、治皮膚病、明目:點揉曲池穴。把胳脯彎曲,肘橫紋這條細縫靠近肘尖的部位就是曲池穴 治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眼睛酸脹、痛癢、迎風流淚:++敲打臂臑穴。臂臑穴在肩膀三角肌下緣,臂臑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臂臑穴位于人體的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7寸。 臂臑穴配合光明穴治療眼疾方法 針刺臂臑穴的方法:臂臑穴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脹,可向整個肩部放散。 艾灸臂臑穴的方法:臂臑穴艾條灸5-20分鐘,臂臑穴艾炷灸3-5壯。 急性視神經炎 穴位:光明。 特點:清肝明目,消腫鎮痛。治療眼睛發癢疼痛、白內障、夜盲癥、青盲及偏頭痛。 用針方法:采用2寸針,直刺1.5寸,提插捻轉,輕運針以導氣,留針15—20分鐘。 張仁老師是上海針灸名家,治療疑難雜病善于異病同治,異病同穴。現選其用經外奇穴新明1號為主穴治療多種疾病的經驗,舉案說明, 新明1號在翳風前上五分,耳垂后皺折中點。該穴處在手少陽三焦經上,三焦與心包相表里,內寄相火,主腠理肌表,分布一身之氣。相火喜條達,宜疏泄,惡抑郁;若郁而化熱,熱而化火,火易生風,風盛而動。此時可取該穴,用平補平瀉,開其竅,泄其氣,瀉其火,使經氣得通,肌肉得養,從而疾病痊愈。尤其是頭面諸疾因風邪內動所致諸癥更為適宜。張老且常以此穴合球后、上睛明、風池穴,組成治療眼科疾病的有效配方。針刺該穴時以斜上方向,向外眼角方向進針,如遇有阻力時,稍加捻轉,結合提插,促使針感向眼區周圍放射,運針10分鐘,再加電針,用疏密波,強度以病人能忍受為適。 1 眼肌麻痹癥 高某某,男,52歲。因發作性頭痛3天,突然發現視覺模糊7天,視物呈雙層影。入住某某醫院,排除了神經內科疾病。眼科會診:雙眼視力0.9,左眼內轉200度,外轉受限。紅玻璃試驗報告:左眼外直肌麻痹,診斷為左眼外展神經麻痹癥。住院28天后,癥情同上,前來針灸治療。今檢查:眼珠偏于一側,不能外展,運轉失于平衡。此癥在中醫文獻中稱“偏視”或“目偏視風引”。多因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侵目系,筋脈攣急,眼球偏向一側,失于運轉。治療宜平肝泄風為主,以新明1號為主穴,操作同上。配穴及其操作是絲竹空透魚腰,針刺風池穴則將針尖刺向同側內眼眥,針感向前放射;瞳子 以常規針法。每次針刺30分鐘,每周兩次。經治療1月后復視消失,不用他人陪同前來就醫,15次后,眼球外展障礙癥狀好轉,20次后,眼球活動正常,囑每周針刺1次,續針5次鞏固療效。 2 外傷性面癱癥 何某某,男,28歲。2003年10月24日因車禍送往華山醫院急診,經腦CT: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左頭頂部血腫,經抗炎、脫水、止血、營養神經等方法,治療30天出院。自受傷迄今已2個月,余癥消失,唯左眼不能閉合,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左側面部肌肉張力減退,口角歪斜,鼓腮試驗+,露齒試驗+,診斷為外傷性面癱。中醫稱口僻。乃由于外傷氣血,血瘀氣滯,絡脈不暢,氣血痹阻,肌肉失養而動風所致。治療以新明1號為主穴,操作同上。配穴及其操作是攢竹透魚腰,地倉透下關,顴 透頰車,以及刺承漿、四白。每次針刺30分鐘,每周兩次。治療半年后,眼瞼能動,且能閉合,鼓腮試驗及露齒試驗陰性,惟張開眼時,左側嘴角略有抽動。 3 眼肌痙攣癥 李某某,女,48歲。數月來同側眼部肌肉抽動,甚至眼球亦感到疼痛,不能張開眼睛看書,伴有頭痛,且有畏光,一用電腦疼痛更甚。經多家醫院神經內科診斷為面肌痙攣癥。本癥因風邪阻絡,肝氣抑郁,肝血失榮,而肝風內動,風痰阻絡,致顏面抽搐。治療以新明1號為主穴,操作同上。配穴及其操作是刺攢竹,陽白透魚腰。每次針刺30分鐘,每周兩次。經過4個月的治療,面肌痙攣的頻率明顯減少,工作時間延長,逐步增加;通過半年治療后,基本控制癥狀,但在過度勞累時,偶有復發,為鞏固療效,每周治療1次,遂即平復。 4 視網膜色素變性 翁某某,女,36歲。自分娩以來近半年,發現夜間視物不清,逐步加重,視力減退。因視野縮小,故時有碰撞。前往醫院檢查,診斷為視網膜色素變性。視力:右眼為0.8;左眼為1.0。肝臟開竅于目,腎精濡養于目,此乃肝腎精氣不足,眼目光華受限。治療宜養陰清熱,平肝祛風,以新明1號為主穴,操作同上。配穴及其操作是取球后、上睛明、風池穴為主,用平補平瀉法。球后穴出針時須防出血。辨證加減:色素變性加新明2號。每3天治療1次,經治療6次后,白天與物相撞減少,視力有所提升,右眼由0.8,升到1.0;左眼由1.0,升到1.2。改為每周針刺1次,治療半年,視力未下降;夜間光線較好的環境中能行走,白天已能騎自行車。囑每周或隔周治療1次,以鞏同療效。至今隨訪,視力視野正常。 5 青少年黃斑變性 李某某,男,14歲。自幼視力極差,學習困難,已十余年,經診斷為青少年黃斑變性。上學后做作業須用放大鏡,病情還在發展。曾到全國各大醫院進行治療,無治療方法。檢查:右眼0.05,左眼0.06。辨證為先天稟賦不足,精氣不能上承,腎虛肝熱之證。治療宜補陰平肝,清熱明目,以新明1號為主,操作同上。配穴及其操作是取球后、上睛明、風池,均用補法為主。球后穴出針時以防出血。每3天治療1次,10次后,做作業已不用放大鏡,經3個月后,視力有明顯的提高,右眼由0.05上升到0.2;左眼由0.06上升到0.3。堅持治療,每周1次,至今2年,癥情穩定。 6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葛某某,男,70歲。平時看書和看電視頭痛眼脹,眼睛干澀疼痛,視物模糊。體檢時發現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眼壓14―15mmHg。屬中醫眼科之青風內障,由肝腎陰虛,風火上擾所致。治宜養陰清熱,平肝祛風。方法同視網膜色素變性翁姓案。每3天治療1次,治療6次后,癥狀減輕,自覺眼睛亮一點,視覺清晰。眼壓保持在10―11mmHg。之后囑每周1次,治療1個月以鞏固療效。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6/view-1135226.htm 收藏于 2017-03-02 艾灸三穴可治療多種眼疾,艾灸聽會、懸厘、耳尖 眼科疾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我用艾灸方法先后治過天行赤眼、云霧移睛、外傷性暴盲等均獲滿意療效。 艾灸可治療眼疾 1966年3月,有李姓男孩,16歲。將生石灰灌入竹筒內玩耍,當沖入冷水時引起竹筒爆炸,石灰氣體沖入右眼,滿蓋翳膜,瞳仁處尤為濃厚,眼球梢突,視力模糊不清。西醫認為患眼難以復明,后來我處求治,給艾柱灸聽會、懸厘、耳尖三穴各5壯,日灸一次。僅治6天,翳膜全消,復明如常又無瘢痕遺留,高興離去。 以后又用此法治療多種眼疾均效。1982—1984年,在援外醫療隊工作期間,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國家醫院時,患者西杜沙勒,男,46歲,尼日爾海關工作人員,右眼失明8個月,結膜輕度紅赤,瞳孔輕度散大,但未見翳膜遮睛,多方治療未效,西醫檢查診為視網膜周圍靜脈炎,慕名來我醫療隊治療。 同樣給予艾柱灸聽會、懸厘、耳尖3穴各5壯,日1次。經5次治療后病情好轉,能看清兩米內的物體后因筆者工作期滿回國而停止治療。 外傷性暴盲、視網膜周圍靜脈炎均因瘀血內阻所致,艾灸能活血通絡散瘀明目,調和氣血,經脈通,瘀血散,肝受血能視而復明也。 眼睛艾灸 1. 艾絨、冰片、乳香和沒藥的配比多少合適? 2.每次熱敷時間?每天幾次?一袋可蒸用幾次? 3. 乳香是用熟制的還是生的?艾絨選用3:1型號的可以嗎? 4. 胡廣榮老人同時灸:外關穴、養老穴和偏歷穴。 5. 還有其他什么注意事項嗎? 希望單老師能在百忙之中幫助解答。 一位昆明患者 這個網友反饋的信息是在3月初,我當時就已經關注了,只是我自己沒有親自嘗試這種治療方法,主要是用在眼睛上,是應該比較慎重的,所以我要先親自嘗試。沒有試過,我就不能說他的好與壞。當時我還說,我一定會形成文章的,以備大家借鑒。 在三月初我就已經加工了這個藥粉,如今我和老伴我們兩個人將近用此方法治療了2個月的時間,我沒有副作用,我感覺很好。老伴的眼睛年輕的時候,就是近視眼,近視眼鏡800度還有散光。 近年來,因為我倆都上網,所以感覺視力退步的嚴重,同時老伴還伴有玻璃體混濁,飛蚊癥。我的眼睛因為長期用眼,也是老眼昏花,有飛蚊癥,眼底動脈硬化等。所以這些治療的方法我要親自嘗試,以驗證他的可靠療效。然后我再介紹給大家。 也是昨天,外女交給我一個任務,說她們一個孩子的家長,患了玻璃體混濁,問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療。也正好趕上我買了一個小攝像機,我就想說的再明白,也不如拍下來,這樣大家看的更直接。 老人的眼花耳背,屬于中醫的氣血開始衰退逐漸運行不暢所導致的。氣血無法儒養耳朵和眼睛,聽和看的功能就會大大降低。單純艾灸也可以活血通絡,但是藥性差一些,在艾絨之中加上冰片,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香味,乳香,在《本草拾遺》中說,可以療耳聾。沒藥《本草綱目》說他散肝經血熱則目病除以,這三味藥加上艾絨,可以加強活血通絡的作用。在艾絨中加入藥物,叫做藥灸療法、藥中的冰片有通諸竅治療耳聾和明目的作用,耳鳴和清肝目。 《中華醫藥》中介紹的胡大爺,就是使用的這三味中藥,有乳香,沒藥,冰片和艾絨。我在此基層上加了紅花和菊花。 紅花: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古人常有於血在體內時,常加紅花一小把。紗布包煮開可用一天兩次泡腳,適用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癥。又加了這兩味藥只要是加強了他的活血化瘀,清肝明目,降火解毒,降壓,促使眼周血液循環和活血的功能。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它的藥用價值古有記載。《本草綱目》中說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 這個方劑我個人感覺,不僅僅可以用于治療眼周的藥熏,還可以用于婦科的炎癥,瑕疵,肌瘤,囊腫,積液等疾病的輔助治療。還可以用于關節疼痛等一些瘀癥。 藥物配比:乳香100克,沒藥100克,紅花100克,菊花100克,冰片30克的比例,然后加工成藥粉,眼部每次使用5克.其他部位使用10-15克。 一:眼周微刺 先眼周微刺,給患眼局部造成一個微循環的場所。 方法:1、您可以使用梅花針或一次性的三棱針,圓頭針。 2、先在眼周用75%酒精消毒,然后手持一次性點此針,用手衡量針尖露出多些適合您。這個時候,可以在眼周微刺,以眼周感覺微痛為主。如果此時您眼周很痛當我們微刺的時候,您會感覺不到疼痛,這時微刺的力度要大一點。最好局部微微出血。用這種方法可以改善眼周的經絡阻塞問題和改善眼部位氣血運行,新陳代謝。 二:藥粉使用方法 1:把5克藥粉,用溫開水泡成糊狀,然后攤在濕紙巾上,攤的面積就是兩眼的距離。這時在裁一個和紙巾對折后大小相等的一個塑料薄膜,以備用。 2:點燃一個雙罐艾灸罐,然后躺下,把有藥物的濕紙巾蓋在雙眼上,上置塑料薄膜,然后扣上雙罐艾灸罐,這個時候要慢慢體會他的熱度,一般初次使用10分鐘左右,太熱的時候,一定記得用手絹墊上以隔熱。繼續循序漸進的原則,我一般最多使用20-30分鐘,老伴可以使用30-40分鐘,他用的時間比較長一些。 3:自我感覺,用雙罐艾灸罐,不僅僅起到了藥蒸的作用,同時也有了艾灸的作用,可謂一箭雙雕。熱度可以持久,溫度以自己逐漸適應為度。 用艾灸罐和藥物, 加強了艾灸特有的走串功能。藥灸法,水汽可以幫助眼周氣血運行,同時擴張眼周的微血管,達到治療眼花耳背的目的。 三:眼周按摩 上述治療完畢后,把藥物和艾灸罐拿下,一般一炷艾柱,大約可以燃燒40多分鐘。可以把沒有使用完的艾柱,放在你想施灸的部位。 這時,你可以沿著眼眶周圍由內向外在框周按摩,先上眼眶,然后循環到下眼眶,往返按摩5-10次,在按摩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痛點,應該是重點按摩,有了痛點就說明這里有瘀阻,就驗證了我們常說的“通則不痛和痛則不通”的原理。 當這一次治療完畢后,此時的眼睛并不是非常清晰地,甚至有一點點模糊,沒有關系,此時不要害怕會慢慢改善的。 耳尖穴點刺放血可治眼疾 來源:INTERNET 作者:張懷國 2005-7-22 摘要: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80-6115(2004)07-0644-01 筆者自2002年3月應用耳尖穴點刺放血治療麥粒腫、結膜炎、視神經萎縮,效果良好,方法同針灸一樣具有簡單易學,見效快、療效好等優點,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2 穴位與方法 耳尖穴:端坐或側伏,將耳輪向耳屏對折時,耳尖上尖端取穴。方法:不用任何藥物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收治109例,男83例,女26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5歲。麥粒腫19例,結膜炎75例,視神經萎縮15例。 1.2 穴位與方法 耳尖穴:端坐或側伏,將耳輪向耳屏對折時,耳尖上尖端取穴。方法:不用任何藥物治療,將患側耳部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針或三棱針,在耳尖穴直刺1.5mm深,擠出30~40滴血,邊放血邊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凈,每日1次,病重者可1日2次。 2 結果 2 2.2 分析 耳尖點刺放血只對同側疾患有效,也有極少數敏感患者達到對側。放血后患眼均有一種清涼感,病情越重,清涼感越明顯。放血時盡量多放,放血越多,療效越好,但也有極少數患者放血很少,也有明顯效果。 3 討論 耳針療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醫籍中有不少關于耳穴的記載,如《靈樞·厥病篇》記載:“耳聾無聞取耳中。”明朝楊繼周在《針灸大成》卷七的經外奇穴中說:“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穴,治眼生翼膜,用小艾柱灸五壯。”解放后耳針發展很快,耳穴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年來,耳針療普遍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在我國民間也廣為流傳。 刺血療法,又稱刺絡療法,為針灸臨床用針法之一,他是通過針刺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適量血液,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瀉之,宛陳則除之。”又《小針解篇》解釋說:“宛陳則除之,血脈也。”說明通過針刺放血可以去滯,活氣血,通經絡。耳尖穴點刺放血,操作簡便,安全可靠,見效迅速,效果持久,無不良反應,便于推廣,特別適于廣大農村和基層醫療單位。放血時特別注意嚴格消毒和無菌操作。有條件時,最好使用一次性采血針,以防血源性傳染病。各種出血性疾病 要慎重,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作者單位:271601山東省肥城礦業集團公司楊莊礦醫院 (收稿日期:2004-03-19) (編輯李 陽) 急性結膜炎治療方法: 患側耳尖,用三棱針刺耳尖,擠出3—5滴血即可。若配合患側太陽穴點刺出血效更佳。 眉棱骨痛:昆侖,這是太陽膀胱經的經穴,主要治療風寒或風熱外襲所致的眉棱骨痛。一側痛取同側,兩側都痛取雙側,先用拇指按壓昆侖穴,同時讓患者反復用力睜眼閉眼皺眉以活動疼痛處,按壓約30—60秒鐘,若疼痛減輕,再行針刺,用提捻轉瀉法,同時讓患者繼續活動眉部疼痛處,留針30分鐘。一般針后即能緩解。若疼痛緩解不明顯,則屬胃熱上攻,起針后再針解溪。 麥粒腫:上眼瞼的麥粒腫當治足太陽膀胱經,下眼瞼的麥粒腫當治足陽明胃經,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一般治療1次即 可治愈,最多不超過3次。一是肩胛區反應點。反應點是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紅點,稍高起于皮膚,小則一二個,多則數十個。用三棱針點刺或者挑刺出血, 再用手擠捏點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則是“血變而止”即點刺時出血顏色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變為正常,才說明火熱已除,方可停止。二是足中趾趾腹,一般靠近趾甲處點刺出血,原則血變而止。最好是大趾和次趾一起點刺。 胬肉攀睛何以能夠不藥而愈治療胬肉攀睛病。群工部一女同事,患胬肉攀睛病,眼角長肉塊直攀瞳孔,本需手術,但經我用火柴棒壓兩周而愈,胬肉消失,十分高興。取雙側耳穴:眼、神門、腎上腺、內分泌、枕。配合按壓手穴眼點。 少澤與至陰之同一性是:(一)頭項肩背腰脊病。(二)眼病:目生翳,目痛。(三)頭痛。可以用來對付頸椎、腰椎病與眼病、熱病。取腳穴四、五趾后一寸處,如能配手穴無名指與小指后相應點,即可起該兩穴作用,治頸椎病、腰椎病均有效。值得開掘的是用它們退熱與治目疾,當更為有效。 重視眼睛保證眼睛好,延緩老化。取雙側耳穴:眼、腎、肝、神門、皮質下、枕,每天壓一次,每穴壓兩分鐘。另外可以壓兩手的眼點,兩腳的相應點,每點亦壓二到三分鐘。 一般常用的腦穴有腎(因腎主管大腦):有壯陽氣、益精液、強腰脊、樸腦髓、通利水道、明目聰耳等功能。 神門:有鎮靜安神作用,是止痛與安眠要穴。 皮質下:是大腦皮層代表區,是人的指揮中心,是強壯與治精神病要穴,可治內臟下垂與癱瘓,亦有鎮痛止痛、消炎退腫、止汗、抗休克功能。 枕穴:用于神經系統病與腦膜刺激癥,如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頸強直、落枕及抗休克,預防暈車暈船,也可以用于老花眼、皮膚病,對消炎、鎮靜、止痛、止咳喘亦有作用,與腎相連,亦有強壯作用。 雙通里手少陰心經。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配雙昆侖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治頸椎病與頭痛(指壓)雙通里配雙昆侖膀胱經,對治療頸椎病、頭痛、眼病、婦科病效果好,其鎮痛作用強。 視網膜炎 (2015-11-13 08:29:35)轉載▼ 莫維馨名老中醫驗方 方藥一;生地、決明子、旱蓮草、炒槐角各9克,全當歸、側柏炭、炒白芍,丹皮、白芨、連翹、黃芩、蔓荊子,菊花各6克,炒荊芥3克,煎服,日1劑。 用途及療效;用于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案例,23歲,左眼視力驟降至眼前2尺之指數,眼底無法透見,右眼正常,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服上方12劑后。左眼視力達0.03.守方再服10余劑,視力0.6,眼底朦朧可見網膜下靜脈紆曲,片狀陳舊出血和白色條狀機化揚。舌微紅,脈細。上方加減再進20劑后,左眼視力至1.0出血全部吸收。 張望之名老中醫驗方 方藥二;當歸15克,川芎9克,香附15克,桃仁9克,茺蔚子21克,黃芪12克,蒼術12克,厚樸9克,茯苓15克,半夏12克,橘紅9克,蕪活9克,細辛3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1劑。 用途及療法,用于中心性視網膜膜脈絡膜炎,中醫辨證屬氣郁犯脾之視惑證,案例女28歲,患本病半年,用藥2月余,痊愈。 治眼疾秘方_眼病偏方秘方_中華中醫網 治眼疾秘方 治目中赤脈:芽茶、白芷、附子各3克,細辛、防風、羌活、荊芥、川芎各1.5克,鹽少許,水煎服。 治目中赤脈:芽茶、白芷、附子各3克,細辛、防風、羌活、荊芥、川芎各1.5克,鹽少許,水煎服。 祛風明目:適用于兩眼赤痛、緊澀羞明、赤眩貫睛等。黃連(酒炒)、天花粉、菊花、川芎、薄荷葉、連翹各30克,黃柏(酒炒)180克,茶葉360克。上藥共研粗末,和勻,用濾泡紙袋包裝,每袋6克。每日3次,每次取末6克,以沸水泡10分鐘后服用。 清熱明目:用于肝火盛所引起的赤眼病、羞明畏光等(包括急性結膜炎)。菊花10克,龍井茶3克,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即可,不拘時飲服。 治紅眼病驗方 桑葉、野菊花、青葙子各15克,草決明、木賊草、赤芍各12克,密蒙花、黃芩、桑白皮各10克,石決明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內服方:桑葉、野菊花、青葙子各15克,草決明、木賊草、赤芍各12克,密蒙花、黃芩、桑白皮各10克,石決明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外洗方:當歸、明礬各6克,花椒9克,大黃15克,芒硝、菊花各10克。加清水煎2次,混合入碗中,用毛巾將碗圍之以保溫,囑患者睜眼俯碗上,趁熱先熏后洗目。每次不少于30分鐘,長則更好。藥不熱時可加溫。每日熏洗3次。 眼病驗方二則 取鮮苦瓜250克切薄片(干苦瓜125克),木賊草15克,切3~5厘米長短節。兩味同時放入瓦鍋,注入清水,文火煎至兩碗,將藥渣濾去服用。早晚各1次,3天1個療程,可緩解或治愈紅眼病。 1.菊紅湯治眼球結膜下出血 取杭菊花15克,紅花30克,烏梅4個,冰糖少許。將上藥密封杯缸中,開水沖泡半小時后可飲用。每日早晚各飲1次,每次飲約60毫升。此湯治療突發不明原因的眼球結膜下出血(多為凝固血斑片狀)。此癥多為晨起后發現,且無其他不適。療效顯著。 2.苦瓜木賊草湯治紅眼病(急性傳染性結膜炎) 取鮮苦瓜250克切薄片(干苦瓜125克),木賊草15克,切3~5厘米長短節。兩味同時放入瓦鍋,注入清水,文火煎至兩碗,將藥渣濾去服用。早晚各1次,3天1個療程,可緩解或治愈紅眼病。 治慢性結膜炎方 內服方:生地、煅龍骨各30克,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谷精草、菊花、茺蔚子、密蒙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內服方:生地、煅龍骨各30克,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谷精草、菊花、茺蔚子、密蒙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浴足方:蒼術、桑葉、木瓜、牛膝各15克,防己12克,菊花、黃柏、甘草各9克。加水約2000毫升,煮沸,再用文火煎20分鐘,濾出藥液注入搪瓷盆中。待水溫適度時浸泡雙足并保持水溫20分鐘。每日午、晚各1次。 紅眼病的中醫療法 驗方1 分別取霜桑葉、蒲公英以及白菊花各20克以及浮萍15克,每天都煎煮服用并且用來清洗眼睛,通常兩劑藥就可以治愈。 驗方2 綠豆200克,生黑豆10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150克,甘草6克,同煮粥,隨時食用。治療期間應禁酒、戒煙,不飲濃茶、咖啡,禁食辛辣“上火”之品。 驗方3 黃連、黃柏、菊花各9克,銀花、蒲公英12克,連翹、赤芍各10克,玄參、千里光各12克,蔓荊子、甘草各9克。水煎日服3次。 驗方4 赤芍、白頭翁各30克,柴胡、谷精草各20克,麻黃6克,番瀉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紅眼病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是一種暴發流行的、劇烈的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多發生于夏秋季節,其致病的病原體為腸道病毒70型。本病特點是發病急、傳染性強、刺激癥狀重,結膜高度充血、水腫,合并結膜下出血、角膜損害及耳前淋巴腺腫大。 中醫治療 一、內治 1. 初感癘氣 證見病初起,眼局部癥狀俱悉,但不嚴重,全身癥狀多不明顯。 治宜疏風散邪,兼以清熱。 2. 肺胃積熱 證見患眼灼熱疼痛,胞瞼紅腫,白睛赤絲鮮紅滿布,眵淚粘稠,兼有頭痛煩躁,或便秘溲赤,苔黃脈數。 治宜清熱瀉火,解毒散邪。 3. 疫熱傷絡 證見眼部癥狀除同上述外,尚見白睛或瞼內有點狀或片狀之溢血。 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散邪。 二、外治 1.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熊膽眼藥水或 10%-50% 千里光眼藥水滴眼。 2. 膽汁二連膏涂眼。 三、針刺療法 針刺療法:可針刺合谷、曲池、攢竹、絲竹空、睛明等穴。點刺眉弓、眉尖、耳尖、太陽放血。 劉家紅善用外治法治療此病,用鮮馬齒莧、鮮大青葉各 1.5 kg,洗凈切碎,水煎 30 min,取汁 4000-5000 ml。其中一半口服,一日內服完,小兒及脾胃虛弱者酌情飲用。另一半外敷雙眼,外敷時間一天不少于 6 h。往往取得良好的療效。因為此病傳染性強,天氣過于炎熱,所以患者在家外敷,基本上都樂意接受。 王先濤治療此病采用內外并治的方法。 1. 內治 風盛證型:表現胞瞼浮腫,淚多眵少,白睛赤腫,頭痛、惡寒、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數。治療宜疏風為主,清熱為輔。方選羌活勝濕湯加減。并且做好局部護理,淚多時以干凈手帕拭之,勿以臟手擦拭。注意被服適宜,盡可能給以保暖。 熱盛證型:胞瞼紅腫,眵多呈膿樣,白睛赤腫時伴溢血,畏光,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熱解毒。方選黃連解毒湯加減。眼局部用黃芩煎水,待涼后洗眼,每日 3 到 4 次。 2. 外治 應用外障眼藥水或其它消炎眼藥水點眼。每兩小時點一次。眼藥膏每晚涂一次。或用大黃,龍膽草各三錢水煎過濾,用紗布蘸藥液貼敷患眼日二到三次。也可用板蘭根大青葉水煎過濾熏洗患眼日三次。 四、王衍海 天行赤眼亦稱時行火眼,俗稱紅眼,系風熱毒邪、時行疫氣所致,常致暴發流行。輕者眼瞼及白睛紅赤浮腫,痛癢交作,怕熱羞明,眵淚粘稠,甚則流淡紅血淚,黑睛生翳,視力下降,嚴重者可致失明。余采用家傳加味菊花承氣湯治療該病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藥物組成:青黛 4.5 g(沖服),菊花 15 g,芒硝 10 g(沖服),大黃 9 g(后下),枳實 10 g,荊芥 10 g,厚樸 9 g,甘草 3 g,金銀花 15 g,車前子 12 g(包煎)。先將菊花、金銀花、甘草、厚樸、枳實、荊芥、車前子加水 500 ml浸泡 1 小時后,置爐煎沸 20 分鐘下大黃,去藥渣,得藥汁 200~300 ml。用藥汁沖服青黛、芒硝,分早、晚兩次服下,每日 1 劑。同時用菊花、公英、車前草、霜桑葉適量煎洗雙目,每日 2 次。用藥期間,忌辛辣、魚蝦腥臭、油膩食物。大便溏稀者減芒硝、大黃用量,其它藥物不變。 典型病例:于某,男,7 歲,于 1995 年 4 月 15 日就診。患兒于昨日下午自覺雙目癢痛,視物模糊、流淚,并向其父訴說,其父未曾介意。至翌日晨起時,患兒雙目痛癢難忍,雙眼瞼紅腫眵多粘稠,雙眼瞼難以開啟。故急邀余診治。視其雙眼瞼紅腫,眵淚多而粘稠,白睛赤紅,面赤,舌質紅,苔厚膩而黃,脈洪數。詢其大便干,溺黃。脈癥合參,證屬時行風熱邪毒侵襲而生眼疾,診為天行赤眼。給予加味菊花承氣湯,每日 1 劑,水煎分 2 次服,并用外洗劑洗雙目,每日 3 次,并囑忌辛辣、油膩、魚蝦食物。服 1 劑后,上述病癥明顯減輕,服 3 劑后眼瞼紅腫消失,眵淚少許,白睛已淡紅,眼瞼已不痛癢,可自由啟合。原方減大黃、芒硝、厚樸,加桑葉 10 g,繼服 3 劑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亦無任何后遺癥。 除了接受醫生治療外,還要學會自我保健。保持眼部清潔由于患急性結膜炎時眼部分泌物較多,所以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細心地護理眼部,經常保持清潔很重要。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類眼藥急性結膜炎初期時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腫退紅。相反,熱敷會使眼球充血,炎癥可能擴散引起并發癥。在炎癥沒有得到控制時,忌用激素類眼藥,病毒性結膜炎禁用激素類眼藥。因此,激素類眼藥使用與否應聽從眼科醫生的建議,切勿自行使用。 避光避熱,少用眼嚴重的急性結膜炎病人畏光流淚,為減輕不適,要避免光和熱的刺激。也不要勉強看書或看電視,出門時可戴太陽鏡,避免陽光、風、塵等刺激。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暢通,降低局部溫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長,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
|
來自: bscy306175 > 《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