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做是兩年前,今天這堂課說的絕對是廢話。兩年半之前,刀叔剛剛接觸頭條號,什么標題?什么運營?那些都是無所謂的,專心碼好字就OK了,海量的讀者和微乎其微的頭條號作者數量形成鮮明對比,閱讀量每天不過五萬,你都不好意思回復讀者的評論。
然而,如今的今日頭條和頭條號已經不是兩年前的自媒體新生軍,基于大數據個性推薦的自媒體市場也不是一枝獨秀了。
同樣,起好標題、碼好字的時代也過去了。只是寫好內容,已經不是爆文的唯一標準。
最近有很多學員問我:
刀叔,我閱讀量很低,是不是我的標題沒起好?
刀叔,我閱讀量很低,是不是我的內容不夠好?
刀叔,我的內容都是手打的、原創的,閱讀量怎么那么低呢?
刀叔......
不是自夸,刀叔在自媒體領域的確是萬能的,除了送錢......
在前幾期刀叔已經講到了頭條號基本資料對推薦量的影響,如果沒來得及收看的朋友們歡迎購買我的專欄(支持單篇付費哦)。如果你的基本資料設置沒問題,發文領域也符合定位,內容又有觀點又是原創,閱讀量還是很低,那么你真應該聽聽刀叔今天的課了。
還是那句話,如今的頭條號已經不是碼好字就一定出爆文的時代。
碼好字又能有很大幾率做出百萬級閱讀量的圖文,從來不會在內容的運營上失敗。現在,刀叔來給你講講。
第一,矩陣化的內容運營。
前幾期刀叔講到如今自媒體紅利依舊存在,不少作者從單一的自媒體平臺轉向多平臺分發了。相信能看到這里的自媒體童鞋們,一定有80%的人都屬于矩陣型的自媒體作者,即統一品牌、統一內容、統一分發。
內容做得確實很好,閱讀量很低,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矩陣化分發的過程中,推薦量被削弱了。
任何自媒體平臺都想要一手的內容,這符合現代傳媒的商業邏輯,如今日頭條等平臺也不例外。內容、流量、廣告構成了新媒體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如果你的內容即便是100%原創的,如果同一時間分發多個平臺,推薦量削弱是避免不了的,而且會“全軍覆沒”。
那么,首發在今日頭條不就好了嗎?
目前國內的各大自媒體平臺的確會將原創和首發看成推薦判定標準,然而首發也是有講究的。廣義的首發是首次發布在今日頭條的頭條號,而專業一點的說法則是首次發布在今日頭條,內容正式發布的三個小時后再發布到其他平臺。
這才是原創首發的正確打開方式,您記住了嗎?
第二,同質化的內容運營。
剛剛在第一點中講到了自媒體平臺都青睞第一手內容,說白了一點,就是想要新鮮的。那什么才是最新鮮的內容呢?很顯然,就是蹭熱點。刀叔見過不少蹭熱點很“6”的朋友,是屬于那種不管身處什么行業,熱點都能蹭得很準很恰當的。
然而,刀叔的這位朋友在今日頭條的頭條號中卻不能風生水起了。
為什么呢?對于熱點,你需要進行一個判定,那就是這個熱點是不是社會類型的事件!如果是社會類型的熱點事件,你蹭了也白蹭,內容能讓你發出去就不錯了,基本上都是屬于發不出去的狀態。即便是娛樂、體育等非社會類型的熱點事件,如果你借鑒的地方多了,即便是原創首發,依然會是閱讀量慘淡的結局。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將熱點事件的描述縮小的總體內容的10%以內。
第三,內部系統單一化的內容運營。
還是那句話,如今的今日頭條和頭條號已經不是兩年前的自媒體新生軍。如今的今日頭號內容創作產品包含了頭條號、微頭條、悟空問答、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等。
僅僅在頭條號上發力,其實你所收獲的效率是很低的。當然了,不少頭條號作者在小視頻和短視頻領域會比較吃力,視頻內容也確實是有門檻的。
不過,你可以嘗試讓頭條號與微頭條、悟空問答進行內部內容的互動。
在這里刀叔有必要說一下,內部的互動并不是讓你把頭條號的文章同步發在微頭條和悟空問答,而是頭條號首發,將內容概要編輯在微頭條之內,引起更多人對你內容的關注。同時,根據已經發布的頭條號內容,在悟空問答中搜索相關問題,做簡要的細節回答,而拓展類內容則是在你的頭條號內容中,這樣才能通過內容真正玩轉頭條號。
最后,刀叔最后來給你總結一下。
頭條號內容如果出現了閱讀量低的情況,首先請判定內容的原創度和垂直領域,如果都沒有問題的話,那問題基本上就出現在了內容的運營上。刀叔剛剛也給大家總結到了三點問題和解決措施,希望大家日后在運營自己的頭條號過程中多多注意。
刀叔教你玩轉頭條號,我們的未來,不僅僅是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