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1883—1959)又名瑞錦,字褧裳,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雍陌鄉(xiāng)人,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和畫家。梁啟超的入室弟子。曾任北京師大、北京美專校長,女師大教授。作品精雅秀逸,惟恐以所畫費時,不能多作,故流傳極少。晚年寓居香港。 與多位畫壇的前輩在互相交流、互相勉勵、取長補短中創(chuàng)立了中國畫壇名重一時、歷久猶新的“ 嶺南畫派”。 1914年,鄭錦應國民政府教育部的邀請回到北平。同時兼任北京大學、國立北京高等師 范大學、國立女子師范學校的教師。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在兼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文華殿古物陳列所所長時,首開先例,把每周更換的展品告知大眾。這是把皇宮內(nèi)的私家收藏公之于眾,讓文物開放,走入民間的第一步。 籌辦中國第一所國立的美術學?!?strong>國立北平美術專門學校”,于1918年4月15日成立了。鄭錦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 鄭錦在“美專”任校長八年,直到解放后該校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為止,是歷任校長中任期最長的一位。在這段時間,學校在鄭錦的領導下,培養(yǎng)了像 劉開渠、 李苦禪、李劍晨、 常書鴻、 王曼碩、 雷圭元等一大批人材。 鄭錦在教育部任內(nèi)時,經(jīng)過一番努力,爭取到六個公費去法國留學的名額。消息傳開后,許多權(quán)貴紛紛舉薦,一時間鄭錦的辦公桌上,放了十一位被“推薦”的人選。鄭錦的原意是想把名額給一些有才能但又沒有經(jīng)濟能力去留學的年輕人,為將來中國 美術界 培養(yǎng)人才,沒想到事與愿違。最后,鄭錦只有對這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說:“我不管 你們派誰去,但一定要有 徐悲鴻 在內(nèi)!”直到今天,徐大師的遺孀 廖靜文 女士在給 楊先讓教授的信中還寫到:“悲鴻當年每提到鄭錦時,都稱贊他為人正派。 |
|
來自: 風臨酒把2 > 《近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