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閱讀: 鎮坪 我有一顆“中國心”(下篇)——陜西日報記者走進“一腳踏三省”之陜鄂渝
湖北省竹溪縣的田園風光。 中國地圖很有意思,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雞。“雄雞版圖”中雞頭在東北,雞尾在新疆,臺灣和海南則是雄雞的兩只雞爪,而雄雞的“心臟”剛好就在位于陜鄂渝三省市交會處的雞心嶺上。 A 雞心嶺:“自然國心” 按照東經約109°34′,北緯約31°43′定位“雞心”,正好是秦巴山區深處的一個山嶺。因其山形酷似雞心,所以當地人很早就叫它雞心嶺。雞心嶺不僅是“自然國心”,而且是陜鄂渝三省的交會點。 “一腳踏三省”“自然國心”。原本一個籍籍無名的山嶺,因為有了特殊的地位和身份,突然之間就成了秦巴深山里一處引人留戀和向往的地方。 8月28日,當記者到達雞心嶺下的牌樓時,盡管已時至傍晚,但國道旁依然停滿了旅游的車輛。山上山下,游人如織,場面蔚為壯觀。 雞心嶺海拔雖為1890米,但走近了去看,卻一點也不高。從嶺底起步,緩行半個多小時就能抵達嶺頂。嶺頂豎有界碑和標樁,標示著相鄰三省(市)的方位:嶺南是重慶市的巫溪縣,西北為陜西省的鎮坪縣,嶺東為湖北省的竹溪縣。除了界碑,嶺上還修有游覽便道和歇腳涼亭。同行的向導說,這些便道和亭子都是鎮坪縣修的,但地界卻是重慶市巫溪縣的。 因為雞心嶺距離鎮坪縣城只有30多公里,相比70公里以外的重慶市巫溪縣和130公里以外的湖北省竹溪縣,有著獨有的地理優勢。鎮坪縣很早就著手雞心嶺的開發,不但在山上修了路和亭子,還在嶺底屬于湖北地盤的國道上,修建了一個牌樓。后來,竹溪縣也加入到雞心嶺的開發建設中,把鎮坪縣原來修建的牌樓改建成了現在的城門式樣。巫溪縣雖然沒有大的動作,但是牌樓周圍的民房,住的全是巫溪人。所以外地游客一到雞心嶺,常常犯糊涂,搞不清雞心嶺到底是哪個省的。如果問的是一個巫溪人,巫溪人就會說:“是我們重慶噻!”如果問一個竹溪人,竹溪人回答:“是我們湖北的!”而問鎮坪人時,鎮坪人會理直氣壯地說:“當然是我們陜西的了!” 其實,他們的回答都沒錯。因為雞心嶺剛好就在三省(市)的交會點上。特殊的地理位置,衍生出許多有趣的現象。雞心嶺周圍群山環抱,乍看無甚特別,但是站在嶺頂仔細環望,三個地方的自然地貌卻迥然有別:重慶境內人口稠密,植被稀疏;陜西境內高山巍峨,林木森森;而湖北境內卻是一片茂盛的灌木。 自然地貌如此分明,但雞心嶺周圍的村民卻是居無秩序,身份難辨。住在陜西地界上的不一定都是陜西人,住在重慶境內的也未必都是重慶人,同樣,住在湖北地盤上的也不一定就是湖北人。 雞心嶺北邊的鎮坪縣金嶺村,就住著一位叫張民安的重慶人,而且一住就是40年。湖北省竹溪縣的豐溪鎮,同樣住著幾戶陜西人,他們都是做茶葉生意的,住久了,連說話都有了湖北腔。 最有意思的是住在雞心嶺上的李萬青一家人,簡直很難界定他們到底是哪里人。因為李萬青一家7口人,竟然分別擁有陜鄂渝3個不同省份的戶籍。李萬青和老伴兒的戶籍是重慶市巫溪縣,兒子的戶籍是陜西省鎮坪縣,兒媳的戶籍卻是湖北省竹溪縣,而兩個孫子的戶籍,一個在巫溪縣,另一個在鎮坪縣。面對來訪的記者,李萬青一家人最怕記者問起他們是哪里人,因為他們真沒辦法回答自己到底是哪里人。久而久之,他們就學會了一個最省事的答案:我們是雞心嶺人!
重慶市巫溪縣城新貌。 記者 盧萌攝 B 三個縣的“邊遠特色” 地處安康市最南端的鎮坪縣是一個小縣,境內多山,耕地奇少,屬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業縣。由于山大林密,氣候溫和,所以這里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養生勝地。 由于緊鄰盛產“巴鹽”的重慶市巫溪縣,歷史上鎮坪一直是一個鹽道重鎮,鹽茶貿易相當發達。而現在的鎮坪縣,則是一個綠色資源大縣,生物、水能和旅游資源相當豐富。鎮坪縣農業以藥材種植和生豬養殖為主,工業以水力發電和中藥材加工為主,第三產業主打雞心嶺旅游和鄉村旅游。 現在的鎮坪人,祖籍大多都是從湖北、四川、重慶等地遷徙而來的。鎮坪縣以及陜南地區的人們的飲食口味和風俗習慣,與近鄰的湖北和重慶相似度高,反而與陜西關中相去甚遠。所以鎮坪人自嘲,他們是“北方人眼中的南方,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與鎮坪縣相鄰的重慶市巫溪縣和湖北省竹溪縣,也都是所屬省份的“邊遠山區”,民俗風情不可避免地呈現著邊緣化和交融化的特點,有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味道。 陜鄂渝交界的3個縣當中,巫溪縣人口最多,有52萬人,境內多山多水,擁有15條河流。古時候,這里以漕運和產鹽最為著名。現在,鹽已不是巫溪縣的主業,漕運基本也已歇業,取而代之的主導產業已經變成了種植業和旅游業。巫溪縣號稱“生態馬鈴薯之鄉”。過去,這里的農民種1畝馬鈴薯,只能產500公斤;現在,通過科技投入,馬鈴薯的平均畝產達到2000公斤。一位叫謝金軒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家種了150畝馬鈴薯,一年能掙40多萬元。而巫溪縣的旅游產業,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呈現出影響力日益擴大的態勢:位于巫溪縣的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已經升級為國家級景區;寧廠古鎮、靈巫洞等4個省級景區在周邊也小有名氣。 湖北的竹溪縣沒有重慶的巫溪縣面積大,雖然也是農業縣,但自然條件優越,植被好、河流多,山能種茶,水能發電,還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傳統的生漆產業。竹溪縣的綠色加工、醫藥化工、礦產建材和水力發電很有規模,特別是生漆產業和高山茶產業,已經和當地的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雞心嶺,陜鄂渝三省交會處。 C 邊界不是籬笆,而是紐帶 一道邊界,一本戶口,給人貼上了地域的標簽。但是到了特殊的地界,這樣的標簽很容易被當地居民淡化。不管是鎮坪人談到竹溪,還是竹溪人談到巫溪,似乎談的都是相距不遠的“鄰居”。 李天陽在陜西省鎮坪縣城做建材生意。夏季周末的時候,他最喜歡的事,就是開著車,帶著老婆和孩子,翻過雞心嶺,來到重慶市巫溪縣城的河邊喝啤酒、吃烤肉。李天陽讓烤肉店的服務員把桌凳放在河水里,一邊吃著烤肉,一邊把腳放在水里。他說,這樣的生活情調,只有重慶人才有。而住在雞心嶺下的巫溪人李寬丁,最喜歡的卻是鎮坪縣,因為他的客戶都是鎮坪人。李寬丁買了一輛小貨車,每天去巫溪縣城批發蔬菜,然后沿著國道開到鎮坪縣境內,專門到鎮坪縣鐘寶鎮的幾個村子叫賣,一天輕輕松松賺200元。 湖北省竹溪縣豐溪鎮緊靠雞心嶺,歷史上是個鹽茶重鎮。這里的集市很有名,當地人喜歡趕集,鎮坪人和巫溪人也來趕集。趕著趕著,很多人就租門面房做起了生意,漸漸也成了豐溪鎮人。一個旅游到此的內蒙古姑娘見這地方不錯,就挑了一戶人家把自己嫁了,然后成立了映山紅歌舞團,在雞心嶺周邊的3個縣演出。演著演著,她也成了當地的名角,擁有一大批“粉絲”。 民間交往如此熱鬧,官方交往也沒停著。巫溪縣徐家鎮黨委書記李勇,每年至少要去相鄰的鎮坪縣鐘寶鎮和竹溪縣豐溪鎮3次,每次都有交流主題。李勇在重慶市率先創辦的新時代農民夜校,就是在竹溪縣參觀他們的中國社區建設時突發的靈感。 鎮坪縣搞雞心嶺開發,湖北相鄰的兩個鄉鎮主動過來對接,把兩邊的鄉村路拓寬成了旅游路,然后又沿著旅游路,打造了一個百里風景長廊。記者去湖北省竹溪縣采訪,竹溪縣委宣傳部部長湯麗一下子給記者安排了9個采訪點。湯麗說,我們3個縣常來常往,根本不分省內省外。 湯麗告訴記者,對我們這種偏遠的邊關縣來說,邊界不是籬笆,而是紐帶。只有走過來,邁過去,才能取長補短,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 D 都有一顆“中國心” 因為雞心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三省(市)三縣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未來廣闊的旅游前景。 2013年10月,鎮坪、巫溪和竹溪三縣舉行了一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協商雞心嶺的旅游開發。三縣領導一致認為,雞心嶺景區是三縣共同的窗口和相互交往、感情聯結的紐帶。它既是中國版圖的中心,也是我國華中、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分界點,知名度高,歷史文化悠久,旅游價值大,應該盡快共同開發。為此,三縣達成五點共識:積極合作,密切配合;按照AAAA級以上標準,高起點編制景區旅游規劃;加快前期準備,做好退耕還林、農戶搬遷安置和迎賓門、國心碑的前期建設;抓好景區的環境衛生;建立合作機制,定期協商會商,實現合作互贏目標。 聯席會議之后,三縣在雞心嶺修了一條觀光路、建了兩座亭子,豎了一通三棱形的國心碑,又在國道上修建了一個大型的迎賓門。面向重慶的門額上刻有“通衢雄關”四個大字,門兩側的對聯是:山舞銀蛇蜀道天塹變通途,嶺馳鐵驥秦塞舊貌換新顏。陜鄂一邊的大門,匾額是“乾坤浩蕩”,楹聯為:云橫九派嶺上盡覽秦風楚韻,霧漫三邊關前遙指蜀水巴山。距迎賓門不遠處,三縣還共同立了一塊巨幅中國“雄雞版圖”的宣傳牌,上面寫著:中國自然心——雞心嶺。 過去,很多人并不知曉陜鄂渝三省(市)交會的地方還是中國“雄雞版圖”的“雞心”。自從有了這些建筑和標識,雞心嶺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很多旅游網站都把雞心嶺列為北去西安、南下三峽和神農架旅游線路上的一個重要景點。 盡管眼下雞心嶺的旅游光彩還未完全綻放,但它潛在的價值已被三縣深刻認識。圍繞著雞心嶺的開發,三縣都高調打出了旅游牌。重慶市巫溪縣依托三峽和雞心嶺,要在境內打造一條全國唯一傳承巫咸文化的生態歷史文化旅游區和三條精品旅游線路、三條旅游環線。湖北省竹溪縣則依托雞心嶺和近鄰神農架的優勢,積極推進“旅游+”模式,將自然風光、文化資源、風土人情、美食特產等作為旅游元素,打造“百里果廊”“百里綠廊”“百里景廊”三條風景通道,把全縣的各個景點串聯到一起,初步實現了“讓每一處山水都成為風景,讓每一座村莊都成為景區”的目標。 而陜西的鎮坪縣更是高舉旅游大旗,響亮地提出了把鎮坪打造成旅游勝地和養生天堂的口號。在鎮坪人看來,只要平(利)鎮(坪)高速公路一開通,鎮坪與安康、西安乃至外界的距離就會大大縮短,就會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鎮坪來,賞鎮坪綠的山,飲鎮坪甜的水,享鎮坪純凈的空氣。記者 盧萌 見習記者 井晨卉 |
|
來自: 秦巴視界 > 《走進“一腳踏三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