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高血壓學會(ISH)主辦,中國高血壓聯(lián)盟、亞太高血壓協(xié)會、北京高血壓防治協(xié)會和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共同協(xié)辦的第27屆國際高血壓學會科學會議(ISH 2018)于2018年9月20~2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9月20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解讀專場,參與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編寫和討論的部分專家對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征求意見稿)進行了詳細解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王文教授對新指南中的藥物治療策略部分進行了解讀。 一、降壓藥物應用的基本原則 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CCB)、ACEI、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復方制劑。 ◆個體化治療: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應根據患者合并癥不同和藥物療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個人意愿或長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個體的降壓藥物。 ◆起始劑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規(guī)劑量;老年及高齡老年患者初始治療時,應采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可考慮逐漸增加至足劑量。 ◆長效降壓藥物:優(yōu)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如使用中、短效制劑,則需每天2~3次給藥,以平穩(wěn)控制血壓。 ◆聯(lián)合治療:對于血壓≥160/100 mmHg、高于目標血壓20/10 mmHg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聯(lián)合降壓治療(Ⅰ,C),包括自由聯(lián)合或單片復方制劑。對于血壓≥140/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劑量聯(lián)合治療(Ⅰ,C)。 ◆藥物經濟學:高血壓是終生治療,需要考慮成本效益。 二、常用降壓藥適應證 新指南建議,五大類降壓藥物均可作為初始和維持用藥的選擇。 對于具體的藥物選擇,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危險因素、亞臨床靶器官損害以及合并臨床疾病情況,優(yōu)先選擇某類降壓藥物。α受體阻滯劑或其他種類降壓藥有時亦可應用于某些高血壓人群;腎素抑制劑可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藥物耐受性良好。 表1. 常用降壓藥物的主要適應證 三、降壓藥的聯(lián)合應用 聯(lián)合應用降壓藥物已成為降壓治療的基本方法,為達到目標血壓水平,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聯(lián)合使用2種或以上藥物。 聯(lián)合用藥的適應證 血壓≥160/100 mmHg或高于目標血壓20/10 mmHg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療即需要應用2種降壓藥物。如血壓超過140/90 mmHg,也可考慮初始聯(lián)合用藥。如仍不能達標,可在原藥基礎上增加劑量,或可能需要3種甚至4種以上降壓藥物。 聯(lián)合用藥的方法 兩藥聯(lián)合時,降壓作用機制應具有互補性,同時具有相加的降壓作用,并可相互抵消或減輕不良反應。 表2. 常用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 聯(lián)合用藥的新趨勢——單片復方制劑 單片復方制劑(SPC)是常用的一組高血壓聯(lián)合治療藥物,通常由不同作用機制的2種或2種以上藥物組成。與隨機組方的聯(lián)合治療相比,其優(yōu)點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療依從性及療效,是聯(lián)合治療的新趨勢。但應用時應注意其相應組成成分的禁忌證或可能的不良反應。 目前,我國上市的新型SPC主要包括:ACEI+噻嗪類利尿劑、ARB+噻嗪類利尿劑、二氫吡啶類CCB+ARB、二氫吡啶類CCB+ACEI、二氫吡啶類CCB+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保鉀利尿劑等。 圖1. 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流程圖。 心在線 專業(yè)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田新芳┆美編 柴明霞┆制版 劉明玉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