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陜北勝利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完成,而紅軍經過千難萬阻來到這里,大都損失嚴重,但在三大紅軍主力部隊中,有一支部隊卻沒有損失,她也是紅軍長征路上唯一沒有損失的紅軍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 紅二方面軍于1936年7月由紅2、6軍團和紅32軍組建而成,賀龍擔任部隊的總指揮。紅二軍團組建于1930年7月,當時來自湘西革命根據地的紅四軍和來自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六軍,兩軍在湖北公安會師后合編為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由賀龍任軍團總指揮,任弼時任軍團政委,原紅四軍改稱為紅二軍,軍長由賀龍兼任,紅六軍是鄺繼勛,紅二軍團共一萬余人,1934年紅二軍團在賀龍的帶領下,創建了黔東蘇區。 紅六軍團建立于1933年6月,由湘贛蘇區的紅十七師和湘鄂贛蘇區的紅十八師合編而成的,軍團當時未設領導機構暫由紅十七師師長蕭克統一指揮,1934年8月,紅六軍團在蕭克的帶領下離開湘贛蘇區向湖南中部突圍,行軍過程中正式設立領導機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軍團政委,10月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在印江縣木黃地區會師,此時紅二軍團4400余人,紅六軍團3300余人,兩軍由賀龍、任弼時統一指揮。 為配合中央紅軍的戰略戰移行動,紅2、6軍團發動湘西攻勢,取得重大勝利,建立湘鄂川黔蘇區,紅軍隊伍也在行動中發展壯大,部隊進行擴編,紅二軍團由四個團擴編為六個團,共6500余人,紅六軍團由三個團擴編為五個團,共5200余人,另外還有3000余人的地方武裝部隊。 1935年11月紅2、6軍團開始長征,長征前全軍進行整編,整編后的部隊共一萬七千余人,在長征途中,紅2、6軍團曾在貴州西部初步建立蘇區并擴軍5000余人,后因重敵追擊繼續西進,1936年7月初,紅2、6軍團在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主力會師。 后經中央指示,紅2、6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的紅32軍組建紅二方面軍,賀龍任 總指揮,蕭克任副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全軍共一萬三千余人,改編完后的紅二方面軍隨同紅四方面軍一同北上,并在當年10月在甘肅靜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長征結束,會師后不久,紅二方面軍同其他兩大紅軍主力共同參加山城堡戰役。 抗戰爆發后紅二方面軍同紅27、28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新組建的部隊在師長賀龍的領導下繼續在抵抗日寇的道路上繼續發出耀眼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