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與宇宙 如此全然、清新的宇宙模式第一次由一個中國人提出來,其劃時代的意義如同我們頭頂的星空靜靜地躺在時間的長河里,并未得到廣泛的認知。 傳統的“大爆炸宇宙論”是20世紀從數學理論中誕生的。該理論從“膨脹宇宙”反推出一個不可理喻的“尺寸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大爆炸就是從這個奇點莫名其妙地發生的。這樣的爆炸理論之所以讓人疑竇叢生,使人難以接受,就是從奇點出現大爆炸,等同于從絕對空無的狀態中創生宇宙。 無條件的宇宙大爆炸 這個大爆炸既沒有任何原因,也沒有任何先期約定;既沒有預定的時間,也沒有預定的空間。至于物質和能量,更是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長期以來,因為沒有合理的理論能夠自圓其說地解釋宇宙的演化,致使這個無比荒謬的“奇點大爆炸”理論統治了科學界近一個世紀。 好在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敲響“奇點大爆炸”理論喪鐘的,是中國科學家高歌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高歌 高歌教授在他的《智慧宇宙》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高歌教授認為,宇宙大爆炸是“粒子態物質宇宙”的大爆炸,而不是子虛烏有的“奇點大爆炸”。按照“粒子態物質宇宙”理論,早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我們的宇宙就已經是一個“球形粒子態物質宇宙”。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前宇宙”。前宇宙時期是一個絕對的“混沌宇宙”。 粒子態物質的混沌宇宙 促使“粒子態物質”成團聚集的因素大致有三種:傳導撞擊、旋轉沉降、鏈態光磁交合引力引動。在上述諸因素作用下,粒子態物質聚而成球(團);球形粒子態物質團的球心處進一步形成致密的“球形粒子團態質量聚集區”;該聚集區繼續承受著“鏈態光磁交合引力引動”的收縮壓力,與質量聚集區表層粒子態物質“傳導撞擊”的沖量壓力,使因“旋轉沉降進入質量聚集區的粒子態物質的密度繼續增大,直至在質量聚集區中心形成直徑為18.341×10km的球形中心,且達到236.2×10kg/cm的密度極限量值。”【高歌《智慧宇宙》第七章第33~34頁】 質量聚集區密度極限態 高歌教授說,這個密度“相當于質量聚集區中心的質量密度達到質子半徑密度”,即單一質子質量與單一質子體積之比值的密度。至此,導致宇宙大爆炸的“物質態負引力”,也因粒子態物質質量集中而達到大爆炸臨界極限值(667200×10N×㎡/kg)。于是,在中心球體直徑縮無可縮、引力強無可強、密度高無可高的極限狀態下,終于爆發了使宇宙新生的大爆炸! 粒子態物質宇宙大爆炸 由此不難看出,“粒子態物質宇宙大爆炸”是有充分的前置條件的大爆炸;而傳統的大爆炸理論,只是將爆炸歸于“尺寸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只是“目前數學理論推導的結果”,其爆炸并沒有任何前提條件。所以,高歌教授評論“奇點大爆炸”是“人類數學模型的使用超出了有效范圍的產物!” 完全有理由相信,高歌教授提出的“粒子態物質宇宙大爆炸”理論,將為21世紀宇宙學理論研究揭開嶄新的一頁! |
|
來自: 昵稱47398077 > 《科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