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北宋嘉元年(1056);形制、特點:方形七層樓閣式磚塔;現(xiàn)狀:1974年拆毀 仁壽寺塔,位于運城市臨猗縣城北楓林小區(qū)旁的仁壽寺內(nèi)。塔已毀。現(xiàn)無圖片資料。
清康熙《猗氏縣志》卷七《重修仁壽寺記》記載:“仁壽寺,古剎也,不知創(chuàng)建何代。考諸記載,隋唐間榜曰百禪,有高僧曇延立講堂于東廂,為眾說法。天授改大云,后周因之。宋熙寧賜額壽圣,僧悟通主之,飛樓涌塔,爰肇興焉,寮宇以百數(shù),比丘以千數(shù)。元豐加葺,元至大僧虎溪又葺之,至正改名仁壽”。明洪武初,并洪福、千佛、廣福、壽圣、圣安、慈氏、寶泉七寺入焉。至清占地二十余畝,樓閣林立,建造宏偉,實為猗氏一大名剎。
寺內(nèi)舍利塔,方形七級,樓閣式磚塔,塔中下兩級中空,有磚階,可旋登,據(jù)出土的石函銘文記載,建成于北宋嘉元年(1056)十月八日。
補充資料:
![]() 文字:喬正安(臨猗縣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