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讀懂了“月是故鄉明”這句詩?丁啟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1 這首詩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天。當年七月,因為關輔地區鬧饑荒,更因為政治理想破滅,杜甫從華州司功參軍任上棄官,攜家流寓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到達秦州之初,杜甫有意在那里長期定居,想得挺美。但不久便發現,沒有想象的那么好,經營草堂也沒能如愿。正好又接到同谷宰(縣官副職)來信稱那里可以居住,于是,當年十月,便舉家遷往同谷(治所在今甘肅省康縣)。可見,杜甫一家在秦州逗留的時間,前后大約三個月。 2 舍弟,對他人稱自己兄弟,相當于“家弟”。 杜甫共有四位弟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這時候只有小弟杜占跟杜甫在一起,其他三個弟弟分散在河南、山東等地。 3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這里指深夜。邊秋,邊塞的秋天,這里指秦州地區。 一雁,孤雁。古人用雁行喻兄弟,這里指兄弟分散各地。 無家,有說指杜家洛陽附近的老宅已毀于安史之亂的;有說指因史思明叛軍攻陷汴州、洛陽,齊、汝、鄭、滑等州都在戰亂之中,杜甫的三個弟弟都遠在東方,彼此不通消息的。我認為,這里的無家,既指眾兄弟都不在老家,也指分散各地的兄弟均居無定所,或者互相不知居所。 未休兵,戰亂沒有結束。《資治通鑒》記載,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洛陽。十月,進攻河陽,唐將李光弼部與之激戰。 4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兩句是千古名句,理解上有分歧。大致說來,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無比較的客觀描寫,意思是,今夜開始進入白露節氣,月亮跟故鄉一樣明亮;一種是有比較的主觀感受,意思是,今夜開始露水更白,家鄉的月亮最亮。 仇兆鰲《杜詩詳注》:“今夜白,又逢白露節侯也。”“故鄉明,猶是故鄉月色也。”楊倫《杜詩鏡銓》:“是夜逢白露節。”“謂猶是故鄉月色。”都屬于前者,無比較的客觀描寫。 王嗣奭《杜臆》:“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鄉之明,憶在故鄉兄弟無故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也。”蕭滌非《杜甫詩選注》:“露無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適逢白露節,故曰露從今夜白。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故曰月是故鄉明。”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作者所寫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則都屬于后者,即有比較的主觀感受。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介于上述兩說之間:“上句寫自然時序,詩或作于白露節夜晚;下句寫心理幻覺,月亮其實無處不明,這里是為了突出對‘故鄉’的感懷。”意思是,“露從今夜白”是無比較的客觀描寫,“月是故鄉明”是有比較的主觀感受。 如今,對于“月是故鄉明”這句詩,我相信絕大部分讀者都會認同“有比較的主觀感受”的說法,都會認同蕭滌非先生“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故曰月是故鄉明”的闡釋。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說法也是有商榷余地的:月亮明亮的程度,并不取決于月亮本身,而受到大氣層空氣質量、狀況的直接影響。空氣污染少、凈度高、燈光干擾少的鄉村,月亮看起來比較明亮,而空氣污染嚴重、凈度低、燈光干擾多的城市,月亮看起來則比較黯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唐詩鑒賞辭典》進而說明“有比較主觀感受”說的合理性:“……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我個人更傾向于“無比較客觀描寫”說。理由有三:一是可以避免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的矛盾。有人可能會說,“有比較主觀感受”說也是沒有矛盾的。我們不妨反問:“月是故鄉明”你可以說是因為“心在故鄉”,“露從今夜白”也能說是因為心在今夜嗎?二是“無比較客觀描寫”跟全詩的寫實、沉郁風格更和諧。比較即是愛憎喜怒形于色,容易給讀者爭強好勝、節外生枝的感覺。三是有助于增加詩歌的頓挫感。露水從今夜起更白了,月亮還是故鄉的明亮……這像是表達歡快、自豪之情,下一句接“幾個弟弟都分散各處”,很不自然。而:今夜進入白鷺節氣,月亮也跟故鄉的一樣明亮……心情是沉郁的,明亮的月亮一是可以呼應詩題中的“月夜”,二是以同樣明亮的月亮引出故鄉,意思是,杜甫身處的地方像是故鄉。然后,一個轉折,可惜兄弟們分散各處,都不在詩人的身邊。情感的轉折,非常自然。 平心靜氣,細品全詩,很容易發現,“月亮,還是故鄉的更明亮”,相當突兀;而“月亮,像故鄉的一樣明亮”,則無比熨帖。 5 詩的藝術特點與好處,前人說得不少。例如: 楊倫《杜詩鏡銓》:凄楚不堪多讀。 仇兆鰲引周篆《新注》:傷心折腸之語,令人讀不能終篇。 王得臣《麈史》: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 浦起龍《讀杜心解》:上四突然而來,若不為弟者,精神乃字字憶弟,句句有魂也。 我認為,有必要指出一點:這是一首深夜、靜處思念家人的詩,適合用低沉、緩慢的語言去吟誦,不能用高亢、快速的語言去朗讀。 6 表現月夜思念之情的作品,李白比杜甫寫得更多,也更有名。例如《峨眉山月歌》、《靜夜思》、《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等。但是,杜甫自有特點:他的思念對象,《月夜憶舍弟》是兄弟,《月夜》(今夜鄜州月)是妻子兒女,都非常具體,明確。細節豐富,充滿生活氣息是杜甫這類詩歌的特點。而李白的月夜思念,對象或者是古人,或者是友人,或者是家鄉,都比較抽象,含糊,較少生活氣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