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識別大盤底部 大盤是所有個股總體趨勢的先行指標,它見底意味著主流板塊出現,市場將回升,多數股票將止跌上漲。判斷大勢是否處于底部區域,可以從下列八個方面的特征來看。 (1)政策面特征。這是大盤成就最后一跌的最關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指對一些長期困擾股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能夠得到政策面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在行情發展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的積極配合。 (2)量能特征。股指大幅下跌后,成交量在創出地量(一般縮至前輪下跌的最低量或起漲量)后開始緩慢地溫和放量,成交量與股指之間形成明顯的底背離走勢時,才能說明量能調解到位。并且,有時,越是出現低位放量砸盤走勢,越是象征著短線大盤變盤在即,也越發說明股指行將完成最后一跌。 (3)走勢形態特征。形成最后一跌期間,股指的技能形態會出現破位加快下跌,各種各樣的技能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支撐位和關頭,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事抵擋后便兵敗如山倒。 (4)市場人氣特征。在形成最后一跌前,由于股市長時間的下跌,會在市場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被套中被消耗殆盡,往往是在市場人氣極度低迷的時刻,恰恰也是股市離真正的低點已經為時不遠。 (5)下跌幅度特征。在弱市中,很難從調整的幅度方面確認股市的最后一跌,股市諺語“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這時候需要結合技術分析的手段來確認大盤是否屬于最后一跌。 (6)指標背離特征。指標背離特征需要綜合研判,如果僅是其中一兩種指標發生底背離,還不能說明大盤一定處于最后一跌中。但如果是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中在月線、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那么這時大盤極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后的一跌。如圖所示。 (7)個股表現特征。當龍頭股、強勢股或者是遭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開始大幅破位下跌時,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極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轉為看空后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后一跌。 (8)熱門形成特征。市場逐漸出現新的有持續性的熱門板塊(一般不少于2個)或者新的領漲先鋒。 二、識別個股階段性底部 對個股底部的研判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數個股的中長期底部和大盤是一致的,如果大市不好,個股也難有作為,但也不排除少數逆市而動的個股。投資者在介入處于底部的個股時也應該考慮整個大盤的狀況,更好地規避風險。 股價在經過長時間和大幅度的下跌后,空方力量逐漸衰竭,股價開始在一定幅度的價位區內橫向波動,成交量顯著萎縮,多空力量在悄悄發生轉化。此時的成交量并不活躍,股市仍然低迷不振,個股的底部就在眼前。個股底部形成時,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個股底部形成之前必須有明顯的下跌趨勢。下跌的幅度越大、時間越長,后市上升的空間就越大、持續的時間就越長。 (2)個股底部橫盤持續的時間較長,且成交量極度萎縮。主力為了在低位吸到足夠的廉價籌碼,往往故意讓個股在低位橫盤,使構筑底部的時間延長。 (3)很少有獲利盤,大多數的投資者都被深深套牢。此時,投資者對個股失去了信心,利空的傳言滿天飛,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了。 (4)多項技術指標處于嚴重超賣區域或底背離狀態,技術上已經具備了反轉條件。如KDJ指標處于超賣區,J線強勢上穿K線、D線。
各板塊紛紛下跌,最后下跌的板塊往往是績優股和指標股。此時,很多長線投資者開始不看好績優股,紛紛拋售,主力機構也打壓指標股,致使大盤深幅下跌。至此,從大盤股到中小盤股,從垃圾股到績優股,該下跌的板塊統統都跌到無可再跌了,市場已經聚集了反轉的能量。 要判斷是否是階段性底部,首先要對市場走勢進行定性判斷,也就是該股是上漲過程中的階段性底部還是下跌過程中短期的底部。前者一般在跌穩之后將再度發力向上走高,往往會有更大的漲幅;而后者則是一個積蓄新的做空能量的過程,之后將再度向下走低。對于這兩類個股參與時機的選擇是不同的,前者即使選擇時機不好,但以持股為主后期盈利仍然可期,而后者參與時點的選擇非常重要,一旦發現判斷錯誤,就要馬上離場,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1、短期底部 短期底部是指股價經過短時間的連續下跌之后,因短期技術指標超賣,從而出現股價反彈的轉折點。股指每次加速下跌都會探及一個短期底部,從而反彈的時間跨度多則幾周,少則幾天。反彈的高度在多數情況下,很難超過加速下跌開始時的起點。中期底部是由于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之后,借助于利好題材所產生的升幅可觀的彈升行情的轉折點,這一反彈的時間跨度多則幾個月,少則幾周。 短期底部以V形居多,在探出底部前常常出現2~3根比較大的陰線,然后出現見底的K線組合,如好友反攻、曙光初現、早晨之星等。 短期底部的特征共有五個,具體如下。 一是個股日K線圖上常會出現長下影線或錘子線等帶有觸底反彈意義的K線。 二是股價回落到5日、10日、20日均線時常獲得支撐,或快速上穿5日、10日等均線。 三是股價的回落幅度往往很小,回落時間一般以天來計算。 四是由于時間太短,成交量可能放大也可能不放大,但基本上不會改變股價上升的趨勢。 五是市場人氣比較旺盛,熱點持續不斷,人們仍然積極看多。 在短期底部出現前幾日的急速下跌中,大多數個股都會有一定的跌幅。短期見底之后,將有一個時間很短的反彈,反彈的時間多則三天,少則一天,反彈的高度一般情況不會超過急速下跌時的起點。在反彈行情中,一般低價位的三線股表現較好,而一線績優股的反彈幅度不大。 2、中期底部 中期底部是指股價經過長期下跌后借助于某些利好題材所產生的歷時較長、升幅可觀的上漲行情的轉折點。中期底部會以各種形態出現,其中雙底和頭肩底出現的概率較高。中期底部一般是在跌勢持續時間較長(10周以上)、跌幅較深(下跌30%以上)之后才會出現,在到達中期底部之前往往有一段頗具規模的加速下跌。 中期底部的特征共有五個,具體如下。 一是個股往往經過半個月至兩個月的周期,形成了頭肩底、W底、V形底、圓弧底等形態。 二是股價常常運行在45日均線之上,即使出現回調,也往往不會有效跌破90日均線。 三是股價回調的幅度往往會比較深,但通常不超過前面上漲幅度的50%。 四是股價回調的時間往往不會太長,通常不超過兩個月。 五是個股往往呈現出上漲有量而回調無量的現象,說明市場拋壓較輕,主力沒有出局。 中期底部的出現,一般不需要宏觀上基本因素的改變,卻往往需要消息面的配合。最典型的情況是先由重大利空消息促成見底之前的加速下跌,然后再出現利好消息,配合市場形成反轉。在見底之前的加速下跌中,往往優質股的跌幅較大,股價見底期間,優質股的成交量會率先放大。中期底部形成之后,會走出一個歷時較長(一至數周)、升幅較高的上升行情,這段上升行情中間會出現回調整理。 這種上升行情大體來講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由低位斬倉者的補貨盤為主要推動力,個股方面優質股表現最好;第二段由炒題材的建倉盤推動,二線股輪番表現的機會比較多;第三段是靠投機性炒作推動的,小盤低價股表現得會更活躍一些。在中期底部之后的升勢發展過程中,會有相當多的市場人士把這一行情當作新一輪多頭市場的開始,而這種想法的存在正是能夠走成中級行情而不僅僅是反彈的重要原因。 相對于短期底部來說,中期底部一般是在跌勢持續時間較長,跌幅達20%以上才會出現的。中期底部常常會以雙底、頭肩底的形態出現,在操作中如果見到個股是以這兩種形態見底,那么中長線投資者可以利用其頸線作為買點。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參考前面所講的雙底與頭肩底的抄底方法。中期底部形成后,對于中長線投資者來說是買入的好機會,因為一旦中期底部形成,后期股價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上漲,只要買入的時間不是太晚,都可以獲得豐厚利潤。 3、長期底部 長期底部又稱大底,是熊市和牛市的臨界點。 長期底部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前提:第一是導致長期弱勢的宏觀基本面利空因素正在改變過程當中,無論利空因素消除速度的快慢,最終結果必須是消除;第二是在一個極低股價水平的基礎上,投資者的信心開始恢復。 長期底部形成之后的升勢可能是由某種利好題材引發的,但利好題材僅僅是一輪主升行情啟動前的原因之一,絕對不是出現多頭行情的全部原因。只有市場存在空翻多的內在因素,才有走大牛市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市場必須存在出現多頭行情的內在因素,才有走多頭行情的可能性,而這種內在因素必須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宏觀金融環境的根本改善。 長期底部的特征如下: 一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出現虧損,并且虧損幅度在50%以上,甚至出現股民跳樓的現象,即使是主力機構也未能幸免。 二是當股指走勢形成頂部后,一旦趨勢反轉的跡象出現,即使股指連續下失20%也往往不會出現反彈行情;同時,在跌勢途中出現連續數日的巨幅陰線,促使股指快速下滑。 三是在市場需要釋放空頭賣壓時,由于無人愿意進場承接,于是往往會出現大面積的跌停現象,有時跌停的個股會達到滬深兩市股票總數的70%以上。 四是當絕大多數股票都已經深幅下跌后,前期一些較為抗跌的強勢股也開始出現補跌行情,無論是大盤藍籌股、績優股,還是基金重倉股,紛紛開始破位下行。 長期底部的形成一般有簡單形態和復雜形態兩種。所謂簡單形態是指潛伏底或圓弧底,這兩種底部的成交量都很小,市場表現冷清;而復雜形態是指規律性不強的上下震蕩。長期底部走成V形底或小W形底的可能性不大,長期底部形成之后將是新一輪的多頭市場循環。 在日線圖中,長期底部多是以潛伏底形態或是大圓弧底形態出現,但在切換到周線圖中后,這種日線圖中的潛伏底或是圓弧底在周線圖中多會以雙底、頭肩底或是圓弧底的形態出現。在觀察長期底部時,日線圖中的長期底部周期跨度較大,不利于觀察,因此可以借助于周線圖或是月線圖。
|
|
來自: 昵稱5804514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