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叛逆已經成為家長貼給青春期孩子的標簽,其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家長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作者:元元 最近,朋友小蘭打電話向我訴苦,說她現在拿13歲的兒子實在沒辦法了。起因是這樣的:她看到兒子關著門在屋里寫作業,有些不放心,便借送水果的機會去查房。結果,她看到兒子驚慌而迅速地把手機藏在了書底下。她怎么肯放過抓現行的機會?經過一番拉扯,她終于強行把手機搶到了手。結果在打開的頁面上,是一款還沒來得及關閉的游戲。 兒子說是要用手機查題,沒想到竟然是在偷著玩游戲。怪不得上學期期末考試考砸了,原來是玩手機上癮了。小蘭越想越氣,拿起手機'咣'摔在了地上。手機滑到了墻角,正在氣頭上的小蘭還不解氣,用腳把手機踩了個稀巴爛。 摔完手機,小蘭還是難消心頭怒氣,拿起拖鞋準備教訓兒子一頓。沒想到,兒子冷冷地看著暴怒的她,說:'你鬧完沒有?整天這樣鬧,還有完沒完?' 剛才還像頭獅子一樣的小蘭竟然被這句話打敗了。她舉著拖鞋的手無力地垂下來,差點就癱坐在地板上。 其實,這樣的沖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小蘭家了,只是兒子像今天這樣,用這么冷酷的話來懟她,卻是第一次。兒子突然變化,讓小蘭有些不知所措了。以前她生氣,發脾氣,可兒子總是默默地忍受,有時還會向她認錯。于是,她在發完脾氣之后,經常會后悔。雖然以后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但她相信兒子終有一天會改的。但今天,她覺得自己沒招了。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像小蘭這樣,與青春期兒子發生沖突的事例還有很多。那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父母都說青春期的孩子難管?為什么越對這些孩子發脾氣,親子關系越糟糕?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這些問題就像一個個'攔路虎',難住了愁得頭疼的父母們。 別著急,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到底是怎么回事。通常,12-15歲被稱為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圖片來自網絡 出現這些特征的原因是荷爾蒙。科學家發現, 荷爾蒙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都比較大。父母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就容易與孩子產生沖突,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那么,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一是冷靜、冷靜、冷靜,這是處理好親子關系的基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說實話,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會有些不切實際的高。于是,每當看到孩子不如別人或是沒有按照自己的愿望發展時,心里的火就忍不住'騰'地一下竄起來,動用語言暴力或是武力解決。不是說家長就不能發脾氣,而是不要無故地發脾氣、發大脾氣。比如,開頭故事中的小蘭,兒子看手機當然不對,但大吼大叫的結果是什么呢?戰爭升級,問題卻沒解決。其實,當我們亂了陣腳,將脾氣發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反而沒有負疚感了。打個比方吧,如果你做錯了一件事,本來覺得挺對不起老板的。結果,老板把你一頓亂訓,你的感覺怎么樣?是不是反而覺得無所謂了?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并不是不懂得道理,作為家長,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冷靜地堅持讓孩子把道理變成實際行動。 二是要制定好規矩并嚴格遵守,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無規矩不成方圓,但立規矩也要注意方法。要和孩子分清“責任田”。屬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認真完成,包括做家務之類的。完成不了,就要甘愿接受懲罰。屬于全家人共同的事情,就相互幫助,一起來完成。這其實不只是在給孩子樹立規矩,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切記:家長一定不能越權。有的家長肯定覺得這個方法不可行。'我這整天說著,他還不好好學習,我不管了,那不亂套了?'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家長不管就學習不好的現象呢?因為學習習慣不好啊。所以家長如果感覺孩子的依賴性太強,不是訓斥,而是想辦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