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盡天下國醫奇術,這是最實在的養生平臺 秋分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一場秋雨一場寒”。 陰平陽秘 · 收斂閉藏 在秋分節氣里,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同時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燥癥,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藥穴同源 穴位養生方面也是如此,可以選取一下滋陰的穴位進行按揉。每次1~3分鐘。 養陰補腎選太淵 宣肺止咳配列缺 太淵養陰補肺,功似沙參,取穴方法是仰掌,在掌后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者中即是太淵穴。 列缺穴位于橈骨莖突上方。簡易取穴的方法是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便是列缺穴。列缺穴有宣肺止咳,功似桔梗、杏仁,在秋分時節進行按揉正是適合。 清肺熱,用魚際 口干舌燥找承漿 魚際穴在手掌,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清肺熱的功效,適用于咳嗦,咽喉腫痛、失音、發熱等。 承漿穴屬任脈,是任脈和胃經的交會穴,位于人體的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下有唇動、靜脈的分支。承漿穴有改善口干舌燥的功效,適用于面腫、齦腫、齒腫,又有美容穴的稱號。 ?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公益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
|
來自: 金壇區 > 《穴位經絡治病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