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以這種方式來更新字庫會比較麻煩,但是也有它的優勢,那就是全面而系統,并且我會附帶一些講解。 一、說明。 1,本次更新一個部首:“讠”,一共20個字: 講、諱、謳、訝、訥、許、訛、論、訟、諷、設、訪、訣、證、詁、訶、評、詛、識、詐。 2,考慮到圖片過多,因此部分生僻字沒有收錄,選字是根據APP“新華字典”的順序。 3,今天的字里幾乎沒有幾個好寫的,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常用的來練習就可以,實在寫不好就先跳過。 4,以下圖片的書寫所用的筆與紙,均出自淘寶店鋪“清寧草堂”中普通的0.5中性筆以及米字格紙,無特異處,不需糾結工具問題。 二、字庫以及簡要講解。 寫好這個字需要重點練習右邊的“井”,橫和豎都要穩,兩者在配合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橫的長度和與“讠”的間距,做到恰到好處。 “諱疾忌醫”的“諱”,右邊的“韋”當然是平行等距,前兩橫不要太短,比我寫的再長一點也可以,最后一橫稍長,橫折彎鉤也是這個字的難點,初學者多摹寫這個筆畫來找找感覺吧。 “謳歌”的“謳”,本身難度不大,需要基本功過硬,右邊的“區”窄一點,關鍵在豎筆要正要直,中間的“×”要恰到好處地放在方框的中間,不要靠上也不要靠下。 “訝”字重點在“牙”的第二筆豎折,這里幾乎被我處理成了兩筆,如果不這樣,就是無論是把橫的左邊多出來的部分拿掉,還是把豎筆往左移到橫的左端,都很難看,這個豎筆的位置是位于左邊的“讠”和右邊的豎鉤中間位置的;最右邊的豎鉤也是一個關鍵的筆畫,寫直寫穩就好。 “木訥”的“訥(nè)”,難度不大,右邊的“內”寫正就可以,不過兩個豎筆不要偏斜,間距稍微窄一點,這樣整個字就的長寬比才合理,中間的長撇前半部分都是直的,并且居中。 “許”的難點在于右邊的“午”很難和“讠”配合,兩橫間距稍微大一點,長短差異不要太大,剩下的就是基本功了,寫不好就先放一放。 “訛詐”的“訛”,左中右一共三個豎筆,處理好間距,每一個部分都要有一定的長度,否則就會過于寬扁,中間的豎筆盡量直,并且不要太斜,和平時的單人旁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和我們前面講過的“倫”的寫法幾乎是一樣的。 “訴訟”的“訟”,把“公”字單獨練習好的前提下,“公”的第一撇找準位置,寫短一點,“公”的高度稍微拉長一點,就可以了。 單獨寫好“風”字,并且整體稍微壓縮地瘦窄一點,尤其是作品撇和右邊斜鉤的收尾部分,不要放的太開。 第一要注意右邊第一筆起筆位置,不要太高了,基本和“讠”持平,確切說還要略微低一點點,因為右邊的橫折彎的橫是斜著往右上方的,只有撇的起筆第一點,右上角才能和左邊的“讠”相平;第二是又的起筆不要離上方太近,要保持一定的間距。 非單獨學會了“方”不可,而“方”的撇和橫折彎鉤的角度、位置都是不好拿捏的,只能多摹寫、多觀察,實在寫不好先放過。 右邊的“夬”字一是兩橫的間距,二是長撇的寫法,角度不要太大,整體要正,最后還是考驗撇、捺的寫法。 “證”字的關鍵在于右邊的“正”要適當寫瘦一點,這里要破除一個思維定式,因為我們單獨寫“正”的時候比較多,第二個豎筆往往不會太長,所以在這里要克服一下這個習慣,一不留神就寫短了,那么想清楚再寫。 “訓詁”的“詁(gǔ)”,現今用這個字比較少了,以后單獨練習“古”就可以,何況之前練習過“估”,是差不多的。 這個字念“hē,而不是kē”,喜愛抄寫佛經的朋友就會經常遇到這個字,不要念錯,與“何”的寫法類似。 這個“評”字雖然常用,寫起來卻很折磨人,和“許”有點類似,比之更不好和“讠”配合,大家先跳過吧,單獨練習一下“平”就可以了,單寫的時候兩橫的間距不能太小。 “詛”字在“且”,且字把兩個豎筆寫正,四橫平行等距,這個字就差不多了,是今天比較容易的一個。 “識”也屬于很難寫好看的,右邊的“只”字寫好,并且注意一下整體的位置,寫不好就跳過。 “詐”字右邊的豎筆一定不要寫的太長,寫長就是想當然的江湖體了,以為只要是往下的豎筆寫長了就好看;其次是右邊的三橫平行等距,間距要稍微大一點,如果小了整個三橫就都比較靠上了,右下方顯得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