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潘毅老師喜馬拉雅FM線上課「中醫文化必修課」第19集《神醫-扁鵲》的文字版節選。 本周的課程已進入「明醫故事」章節,扁鵲、華佗、葉天士、傅青主……更多好聽的故事等你哦。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這一講我們就來講講神醫扁鵲。 扁鵲是先秦時期杰出的醫學代表人物,也是正史中較早立有傳記的醫學家。下來講到的內容,大部分來源于《史記》,正是「有史為證」。 扁鵲,原名「秦越人」,扁鵲是他的號,之所以有這個號,是因為在古代,鳥被作為圖騰崇拜,人們有喜愛并尊重鳥鵲的習俗。所以,「扁鵲」是仰慕他的人對他的稱呼。 扁鵲是有師傅的,他的師傅叫「長桑君」,扁鵲認為師傅是一個奇人,師傅長桑君也認為扁鵲不同尋常。長桑君在交往觀察了扁鵲一段時間后,就將自己的本事傳給了他,這里,還包括了一些奇異的能力。 下來我們看看扁鵲的一些行醫事跡。 故事ⅰ 在晉昭公的時候,趙簡子這位大夫,因為勢力很大而獨掌國事。有一次他生了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很憂慮,就召來了扁鵲。 扁鵲進入趙簡子的房間,診病察看后走出來,大夫董安于問扁鵲趙的病情,扁鵲說:「趙簡子血脈正常,你們何必大驚小怪!從前秦穆公也出現過這種情況,昏迷了七天才蘇醒。醒來的當天,還講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說是天帝指教了他一些事情。」 扁鵲又說:「現在趙簡子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會痊愈,痊愈后必定也會說些類似的話。」 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蘇醒了,然后向一眾大夫叨叨地說:「我到了天帝那兒,非常快樂,在天的中央跟百神游玩,之后天帝還告訴了我晉國將來會發生的一些事。」 這些話,今天看來就類似于預言了。 董安于聽了這些話后,就記錄并且收藏了起來。 有人把扁鵲對趙簡子診斷的話告訴給了他本人,趙簡子聽了就賜給了扁鵲很多田地。 故事 ⅱ 還有一次,扁鵲路經一個叫虢[guó]國的諸侯國,聽到個傳言,說太子剛剛病死,扁鵲就來到王宮門前,問一位侍臣:「太子是什么病?」 這個侍臣剛好喜歡醫術,就說:「太子的病是因為血氣運行失常,陰陽交錯不能疏通,猛烈地暴發出來,人體的正氣又壓不住邪氣,邪氣閉住了,就突然昏倒而死。」 扁鵲又問:「他死了多久了?」侍臣回答:「從雞鳴到現在,有一陣子了。」 扁鵲又問:「收殮[liàn]了嗎?」侍臣回答說:「還沒有,他死了還不到半天呢。」 扁鵲就說:「請稟告國君,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聽說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復生。」 這侍臣說:「先生該不是忽悠我吧?怎么就說太子可以復活呢?!我聽說上古時候,有個叫俞跗的特牛的醫生,治病不用湯劑、藥酒、針、導引、按摩這些常用治法,一解開衣服診視,就知道病在哪里,然后割開皮膚,剖開肌肉……」 之后這侍臣又叨叨叨講了一大通用外科手術的各種方法,最后是洗滌五臟,修煉精氣,改變神情氣色,就治好了病。然后不屑地說:「如果先生的醫術能有這個水平,那么太子就能復生,如果不能做到,卻想要使他再生,那就是巧言令色的忽悠了。」 這個時候,扁鵲仰天嘆道:「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竹管中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我用的治療方法,不需要給病人切脈、看臉色、聽聲音、觀察病人的體態神情等等。就能說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這里順便說一聲,這應該就是長桑君傳給扁鵲的,現代人看來屬于奇異之術的那些能耐了。 扁鵲繼續說:「我如果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現,就能推知內在的原因;知道疾病內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現。」這里再插一句:這一點現代中醫生也能做到。 扁鵲又說:「我決斷的方法很多,不能只停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如果認為我說的不真實,那你試著進去診視太子,應會聽到他耳有鳴響、看到鼻翼搧動,順著兩腿摸到陰部,那里應該還是溫熱的。」 這侍臣聽完扁鵲的話,目瞪口呆,回過神來后,進去把扁鵲的話告訴國君。國君聽后萬分驚訝,走出來接見扁鵲,說:「我久仰您的高尚品德,這次先生您路經我們小國,我真是太幸運了。有先生在就能救活我的兒子,沒有先生在他就不能復生了。」 扁鵲說:「太子得的病,就是人們所說的‘尸厥’,那是因為陰氣破壞、陽氣隔絕,使人的面色衰敗,血脈衰微,所以人的身體會安靜得像死去的樣子。太子其實沒有死。精良的醫生能夠治愈這種病的,差勁的醫生就會因為困惑使病人險上加險。」 這實際是什么狀態呢?尸厥就是全身厥冷如尸體,昏迷不省人事,估計像是現代說的休克的較后期。 之后,扁鵲就叫他的學生子陽磨礪針石,取頭頂百會穴下針。過了一會兒,太子就蘇醒了。 扁鵲又讓學生子豹準備藥物,煎煮后交替在兩脅下熨敷,太子就能坐起來了。 之后進一步調和身體,吃了二十天湯劑,身體就康復如前了。 這樣,天下的人都認為扁鵲能起死回生。扁鵲卻實誠地說:「不是我能使使死人復活,而是他本來就沒有死,我做的只是用適當的醫療手段,促使他回復過來罷了。」 這也就是中醫常說的:「藥只能治不死之人。」 故事ⅲ 再來說一則故事,說扁鵲到了齊國,齊桓侯把他當客人招待。 他到朝廷拜見桓侯,見面后說:「您有小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不及時治療就會深入體內。」桓侯說:「我沒有病。」 扁鵲走出宮門后,桓侯對身邊的人說:「醫生就是好大喜功,想把沒病的人說成是自己治療的功績。」 過了幾天,扁鵲再去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里,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桓侯說:「我沒有病。」 扁鵲出去后,桓侯不高興了。 又過了幾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在腸胃間,不治將更深地侵入體內。」桓侯不答話。扁鵲出去后,桓侯又不高興了。 又過了幾天,扁鵲再去,一看見桓侯就后退著跑走了。桓侯派人問他跑走的緣故。 扁鵲說:「疾病在皮肉之間,湯劑、藥熨的效力就能治療,疾病在血脈中,針刺和砭石的效力治療,疾病在腸胃中,藥酒的效力就治,疾病進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仙也難救了。現在疾病已進入骨髓,我也無能為力了。」 又過了幾天,桓侯身上重病發作了,這時他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逃離齊國。桓侯就病死了。 這就是中醫診病的最高境界,叫做:「望而知之謂之神。」一看就知道病在哪個層次,難不難治,以及能不能治。 扁鵲名聲傳揚天下后,他到邯鄲時,聽說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婦科醫生;到洛陽時,聽說這里是敬愛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關節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聽說秦國人喜歡小孩子,就做兒科醫生;跟著各地的習俗、喜好來變化自己的醫治范圍。 好,我們回顧一下上面的幾個案例: 趙簡子這個故事,我們看到扁鵲擅長判斷跟預測。 虢國太子這個故事,我們看到扁鵲擅長于判斷與救治危重癥。 齊恒候的故事,說明扁鵲可以望而知之。 隨著各地習俗的不同,來轉換自己的治療領域,說明扁鵲是個醫學全材。 其實中醫本來就該這樣,博而后專,一通百通。 《史記》中有一句:「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也就是說:「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法的人,都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扁鵲還是脈學宗師。 故事ⅳ 《鹖[hé]冠子》里還記載了一個故事,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又問:「那么,為什么是你最出名呢?」 扁鵲回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在疾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就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醫術一般般,所以他的名氣只在本鄉里傳播。 而我扁鵲治病,是治在病情嚴重的時候。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用針來放血,用猛藥,甚至做一些較大的手術,所以都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也因此響遍全國。」 的確,病人的心理常常是:能使你的病無從生起的人,由于自身還沒受什么痛苦,所以并不看重,或者沒什么感恩心; 在你小病時出手,不使你釀成大病,由于痛苦度不大,所以對他們來說也不會有太多感覺;患者只有對救過命的醫生會銘記在心。 中醫,講究的就是治未病,也擅長治未病,大部分人對待未病的態度,心態蠻像對扁鵲的大哥與二哥的。 但大家想想,扁鵲三兄弟,哪個更可貴? 扁鵲的六不治 另外,扁鵲還提出了患者有六種情形是不能醫治或很難醫治的: 一不治 為人傲慢放縱不講道理。 確實,醫生最怕的就是這種病人,醫鬧往往就是這種人。 二不治 輕視身體看重錢財。 這個我們容易理解,病越拖越重當然越來越難治,就像齊桓候,最后玩得自己沒得治。 三不治 衣著飲食不能調節適當。 這種實際是邊治邊犯戒,照常做著各種對疾病不利的行為,當然難治。 四不治 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 這是因病重而難治。 五不治 形體非常羸弱,不能服藥的。 這說明已病到吃不進藥跟食物,當然難治。這也是中醫常說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六不治 就是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術的,就難治了。 這個有意思了,醫字的繁體「毉」下面就有個巫字,任何醫學的起源階段都與巫術有關,不獨中醫。 這個,我們在《第13集 醫學,如何走出荒原》那一講也講過。 但我們至少看到,從扁鵲開始,真正的中醫與巫在觀念上已開始分道揚鑣了。越到后世,醫生身上巫的感覺就越淡了,到了現代,已經是較純然的醫學了。 所以,我們看到了,扁鵲不但是個大醫家,而且是一個很有醫學理念的人。 到現在,人們一提到醫術通神的人物,往往是以兩個人為代表,或者說「扁鵲復生」,或者贊「華佗再世」。 這一講,我們講了扁鵲,下一講,我們就聊華佗。 ? 每周誦讀一篇國學古文 人人都可參與,還有精美禮品相贈 版權聲明: |
|
來自: 為什么73 > 《正an個人收藏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