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培老師說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排的閱讀策略是“預測”。 本文字數:4566 字 閱讀時間:10 分鐘 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從中年級開始,有目的地編排了預測、提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旨在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學習閱讀的策略,培養他們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和基本能力,使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以閱讀策略為主線組織單元內容,這是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創新編排之一。 一、閱讀策略單元:預測的編排 閱讀策略單元在編排類型上屬于閱讀單元,結構體例與普通閱讀單元基本相似:有精讀、略讀、識字寫字、課后思考練習題、習作、語文園地。 與普通閱讀單元不同的是,閱讀策略單元的3—4篇課文聯系緊密,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突出訓練目標的遞進性與發展性。 前1—2篇精讀課文具有對閱讀策略的示范與指導作用,導語和課后思考練習題緊密圍繞本單元的閱讀策略展開。 后1—2篇略讀課文具有實踐性質,幫助學生總結、綜合運用在本單元學到的閱讀策略。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排的閱讀策略是“預測”。所謂預測,就是讀者根據一定的線索去猜測內容。預測的思維過程就是把已有的知識、經驗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預測閱讀的材料,在不斷假設、驗證中證實或推翻之前猜測的內容。 事實上,學生入學后識了字,能借助拼音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預測的行為就已經發生了。 在教科書內容的安排上,比如,二年級上冊《雪孩子》文后泡泡中的問題:“看著雪孩子變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的思考練習題:“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展開想象,續編故事”;《祖先的搖籃》的思考練習題:“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這些內容能引導學生嘗試運用預測策略,可以為三年級上冊編排的學習預測閱讀策略做一點鋪墊工作。 本單元導語主要從兩個方面點明預測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二是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了解、掌握一些預測的基本方法。 本單元編排了三篇課文,精讀課文《總也不倒的老屋》旨在“學習預測”;略讀課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旨在“練習預測”,《不會叫的狗》旨在“獨立預測”;三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呈現,訓練目標層層遞進。 《總也不倒的老屋》主要對預測策略進行示范與指導,重在“學習預測”。采用旁批、泡泡的形式,給學生學習預測策略提供扶助,幫助他們了解、梳理、掌握閱讀策略,并在課后思考練習題中逐步落實。 比如,旁批“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編排意圖是讓學生思考,依據課文題目,可能進行預測的內容是什么。“圖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應該會答應吧!”這是示范預測,旨在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課后思考練習第2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旁批,交流“這些預測是怎樣得出來的”,編排意圖是讓學生懂得預測的兩個要點。 一是要根據一定的線索有依據地猜,不是亂猜。教師可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示范,讓學生體會、理解預測的主要依據——需要文本內容的支持,需要結合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作出判斷,并學習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的預測。 二是預測的重點不是猜對與否,而是在不斷假設、驗證中,進一步修正自己的預測,理解文本內容。練習題以對話提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預測的基本方法:第一個泡泡說明可以依據文本提供的線索,如題目、插圖、文本內容等預測文本的主要內容;第二個泡泡說明預測的重點不在對與錯。 后兩篇略讀課文是典型的可預測文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實踐,嘗試一邊閱讀一邊預測,主動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教科書中未呈現完整的文本,是為了帶給學生更真實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在閱讀中運用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在閱讀后通過交流“你為什么這樣想”“聽老師讀故事的結局,看看和自己的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等,分享、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體驗主動閱讀的樂趣。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刪去了原文的結尾,重在“練習預測”。“讀下面的故事,一邊讀一邊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預測故事的情節發展和結尾。 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故事還沒有結束,你認為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你為什么這樣想?聽老師把故事講完,看看自己的預測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預測與故事內容的異同,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白,不管預測的結果如何,都要有依據;同時還要懂得,當預測與實際發展不一致時,要調整思路,及時修正,并繼續預測。這是引導學生練習運用在《總也不倒的老屋》中學到的一些預測的基本方法。 思考練習第2題:“讀讀下面這些文章或書的題目,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些什么。”讀標題猜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題猜測文章可能寫了些什么,并說出自己的依據。同時,讓學生練習運用預測的基本方法,促進預測策略的掌握,并在交流中體會預測不是瞎想,而是有依據地進行猜測。 《不會叫的狗》刪去了原文的三種結局,重在“獨立預測”。“讀故事,一邊讀一邊預測后面的內容。想一想:故事的結局可能是什么?”“故事的幾種結局可能是怎樣的?說說你的理由。”這些問題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預測三種不同環境下故事的結局,根據文本中的線索對預測思路進行調整,并試著運用預測策略進行獨立閱讀。 本單元中的活動設計,如看題目預測內容、一邊朗讀一本故事書一邊預測故事情節、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和習作“續寫故事”,均與預測方法的學習緊密相關,能引導學生試著遷移運用在本單元閱讀課上學到的“預測”的基本方法。交流平臺能讓學生體會預測策略的重要性和意義,使其能夠遷移運用預測策略,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會更加關注文章的重要內容和細節,會更有意識地在閱讀中主動思考,進而提高閱讀的興趣與主動性。 二、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應注意什么 (一)樹立整體教學觀 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學習并運用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來編排的,單元各項內容之間相互關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整體入手,了解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是什么,整體把握好本單元的各項內容。 比如,讓學生學習、了解預測是根據一定線索有依據地猜,而不是亂猜。《總也不倒的老屋》的第一個旁批“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和練習題泡泡中的“文章的題目……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課后練習第2題的“讀讀下面這些文章或書的題目,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些什么”,《不會叫的狗》課后練習第2題的“我讀故事的題目時就作了預測”,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說說名字的含義或來歷,交流平臺中的對話“我在圖書館里找書看時,會先看標題,猜猜書的大致內容,再決定要不要看這本書”,都是依據“題目”線索預測文本的主要內容,看題目預測是貫穿單元內容始終的一條主線。 再如,《總也不倒的老屋》的旁批“一讀到這句話,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誰來請老屋幫忙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省略了原文的結尾,課后練習第2題的對話“當讀到胡子沾上了營養豐富的果醬時,我就猜到胡子會越長越長”,《不會叫的狗》省略了原文的三種結局,課后練習第3題的“朗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習作“續寫故事”,都是以“通過閱讀文本前面的內容,理解預測后面故事的發展情節”作為本單元的另一條主線。 此外,也可以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相關知識,在預測過程中不斷假設、驗證,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將這種活動作為一條主線來安排相關內容。教科書中每條主線的各項內容之間都有關聯性,教師在教學時要正確理解、把握教科書的編排意圖,注意將每條線索作為一個整體對待,樹立整體教學觀。 (二)注意教學目標層層遞進 教科書第一次以學習閱讀策略為主要目標組織單元內容,這對師生來說都較為陌生。教師缺少可以借鑒使用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沒有專門以閱讀策略為主要學習目標的經歷,因此,教師在教學閱讀策略單元時會面對一定的挑戰。 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與普通閱讀單元不同。從廣義來說,普通閱讀單元中的課文沒有十分嚴格的先后順序,而閱讀策略單元中的前一篇課文是學習后一篇課文的前提與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學好了前一篇課文,才能繼續后一篇課文的學習。 從預測單元的編排來看,體現出“學習預測—練習預測—獨立預測”的漸進發展過程,教學目標體現出層層遞進的特點。教科書的這種編排表明,在第一篇精讀課文中“學習預測”十分重要,學生在學習精讀課文時對預測基本方法的了解與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后兩篇略讀課文的學習。只有充分發揮精讀課文的示范與指導作用,才能實現后兩篇略讀課文的預測實踐——“練習預測”和“獨立預測”的教學目標。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精讀課文《總也不倒的老屋》時,要對預測的基本方法多做一些解釋、示范與指導,可以直接將預測閱讀策略教給學生,在指導時多用講解法,發揮直接教學的作用。 由于學生在開學初就已拿到教科書,多數情況下,在教師還沒有教學這篇課文時,他們可能已經讀過課文了,對故事的結局已有初步了解,這會影響預測閱讀策略的掌握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教學預測閱讀策略時,可以借助《總也不倒的老屋》的旁批和思考練習題的設計形式與學習目標,利用學生不熟悉的文章或故事書進行預測策略的示范與指導,并引導他們不斷在閱讀實踐中運用預測策略。 (三)加強閱讀策略的遷移運用 預測的主要作用是充分發揮想象和激發閱讀興趣。運用預測閱讀策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使其發揮想象,對文本產生極大的閱讀期待,激發濃厚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文本,投入自主閱讀中,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理解課文內容的思考過程,并將獲得的一些預測的基本方法遷移運用到不同的情景或文本中去。 比如,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交流一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的課后練習題:“讀讀下面這些文章或書的題目,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些什么?”思考這道練習題是怎么完成的,自己的預測跟故事的實際內容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預測的線索是什么,建立學生已知與交際內容之間的聯系。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運用所學的預測策略,猜猜本班同學的名字或任課教師名字的含義或來歷,然后讓被猜到名字的同學說一說是否猜對了。當然,猜得對與不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猜與答的過程中,自然地體現了交際過程。此外,“名字里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故事”,它的內涵非常寬泛,只要跟名字有關的內容都可以。 閱讀策略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使他們成為積極的閱讀者。但不能期望學生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就能完全掌握相應的閱讀策略,而是通過策略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并在之后的語文學習中不斷遷移運用,這樣他們才能形成熟練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教學這個單元,沒有先例可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加強研究,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 選自:小學語文2018年第9期 原標題《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的編排及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 就給小培老師點個贊吧 歡迎轉發分享 來源 | 暢享吧語文(ID:changxiangyuw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