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tǒng)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xùn):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后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shè)計,懸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巖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 ![]()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懸空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guān)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huán)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 ![]()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xué)原理是半插橫梁為基礎(chǔ),借助巖石的托扶,回廊欄桿、上下梁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zhì)框架式結(jié)構(gòu),也增加了抗震度。 ![]() 恒山懸空寺利用力學(xué)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nèi)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懸空寺內(nèi)現(xiàn)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fēng)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shù)價值的珍品。 ![]() 游客在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中游覽。 ![]() 懸空寺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lián)絡(luò),曲折回環(huán),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筑構(gòu)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jié)構(gòu)有抬梁結(jié)構(gòu)、平頂結(jié)構(gòu)、斗拱結(jié)構(gòu),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gòu)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fēng)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筑藝術(shù),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格局。 ![]() 懸空寺貼合在懸崖峭壁上。 ![]() 1957年懸空寺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9月,恒山管理委員會累計投資近千萬元人民幣(約合145.6萬美元)對懸空寺進行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共完成河床清淤20萬立方米、寺距谷底80米的歷史高度恢復(fù)。2013年10月,懸空寺所在的翠屏山背后竟然有人偷偷挖煤,對懸空寺景區(qū)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 山西大同懸空寺北樓。北樓高三層,長約為7米,寬約為4米,分別為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層,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觀音殿在樓中層;三教殿是體現(xiàn)“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于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右邊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中國各地寺廟建筑中極為罕見。 ![]() 懸空寺南樓內(nèi)高三層,長約8米,寬約4米,有純陽宮、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純陽宮也稱呂祖廟,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三宮殿是懸空寺整個建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殿,殿內(nèi)塑像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賜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約2米,是懸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帥,龜蛇二將。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樓最高處,佛教認為佛祖釋迦牟尼弘揚佛法時,聲音如雷鳴般響亮,所以稱雷音殿。 ![]() 從內(nèi)部看懸空寺的樓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