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洛陽春 冷艷幽香奇絕,粉金裁雪。 無端又欲恨春風,很不解、千千結。 曲檻小池清切,倚煙籠月。 佳人纖手傍柔條,似不忍、輕攀折。 關于張先的《千秋歲》和韋驤的《洛陽春》,同樣有相同之處,這兩首詞都描寫了愛情。但在情感表達上來說,《洛陽春》要比《千秋歲》舒緩得多。悲秋傷春,是詩詞中永恒的話題,悲秋主要應和的是離愁別緒,而傷春大多蘊含的是情感挫折,同是哀傷,有自憐之意,但悲秋重乎的是親情和自我境遇,而傷春更多是著重于表達愛情和韶光易逝,含義并不完全相同。 《千秋歲》這首詞,首句從耳聞轉入目睹,先聽到子規(鶗鴂)鳴叫,再發現滿地殘紅,代表春日已盡,其中蘊含的是——百花就如同你我昔日的情感,曾經絢爛多彩,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但終究還是像春景逝去般凋殘消逝了。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句,意為子規悲啼,代表春日已盡,百花凋零。 緊接著“雨聲風色暴”,闡述百花凋零,春景消逝的原因,表面上描寫的是季節的變換,已經到了梅子青青的初夏時節,此時常常下雨,還偶爾伴著大風,嬌艷的花朵如何能夠長存呢?實際上是說明詞人所緬懷的昔日情感不是自然淡漠然后消逝的,而是受到外力的壓迫摧殘導致的結果。可以說上闕是景中蘊情,轉而下闕就是情中蘊景。“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這是寄語琵琶,把內心那種因被拆散而產生的怨恨暴露無遺。“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一句是點睛之筆,也是千古名句。這里使用的是一種諧音手法,以“絲”線來諧音“思”念:我對你的思念,好比雙重絲網一般,糾纏成千萬繩結,難以解開。“千千結”就此成為以后表現內心懷想和糾葛的最佳用語流傳下來。 最后筆鋒一轉,詞的最終又回歸到景物上來,“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越是夜晚,越是寂寞,對你的思念越是強烈,直到黎明月已殘。沉痛之情,通過景物而體現得更加悲涼。 再來看韋驤的《洛陽春》,詞中就是借用了張先的“千千結”,但這首詞抒發的不是離別之苦,失戀之痛,他所表達的是深陷于愛情中的女子對愛情前景的彷徨疑惑。從文學手法上來說,缺少情景交融,更沒有深相糾纏的層層遞進。比張先生的《千秋歲》要遜色得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