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日寇記者拍攝的1938年8月淞滬會戰初期的照片,其中第一張拍攝于8月31日,日寇在羅店鎮行走,身邊還有抗日軍隊修筑的戰壕。 這個時候羅店的戰斗已經結束了,準確的說是羅店已經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不過在這之前,從1937年8月19日至28日的十天之中,羅店成了血肉磨坊。 1937年8月31日,淞滬會戰,羅店鎮,行走在中國軍隊構筑的戰壕旁的日軍步兵部隊。 羅店是寶山縣的一個大鎮,雖然是鎮,但實際可能比一個縣還繁華。在那里向南可達劉行、大場;向西可到嘉定、安亭。是個軍事重鎮,淞滬會戰開始的時候,敵我雙方都知道,誰控制了羅店,誰就掌握了淞滬戰役的主動權。 于是雙方投入大量部隊在這一個鎮上,反復爭奪,前后13次易手,就在28日抗日軍隊撤退之前還占領了一次羅店。羅店最終還是淪陷了,短短十天時間,在那個僅有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敵我雙方傷亡高達數萬人之多。 1937年8月20日,淞滬會戰,進攻的日軍炮兵。 對于羅店戰斗,關心過抗日戰爭的網友們估計都不會陌生,其殘酷慘烈之狀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正規歷史中對于這場戰斗的宣傳并不是很多,很多中國人只知道在那里死了很多抗日勇士,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勇士都是怎么犧牲的。 跟抗日戰爭初期的很多戰場一樣,雖然在人數上抗日軍隊占有絕對優勢,但是在飛機大炮之下,人再多也只能是靶子,所以在羅店的攻防戰中,日本人有重炮和坦克,黃浦江上還有30多艘戰艦支援,當然,他們還有航空母艦,數百架飛機。所以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是一場很難獲勝的戰斗。 1937年8月18日,淞滬會戰,圍墻內射擊的日軍陸戰隊。 但是無法戰勝,并不等于就要放棄,一寸河山一寸血,在抗日戰場上,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以血換血,盡管最后失敗了,但是也要讓敵人受傷。無數次這樣的經歷之后,中國人民才把日本人趕出了華夏大地。 據史料記載,主攻羅店的是日寇的第11師團,是日寇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而跟日寇作戰的則主要是18軍,這也是抗日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1937年8月20日,淞滬會戰,硝煙滾滾的上海市區。 23日,18軍進入羅店戰場,當時羅店已經被日寇占領了,于是最先進入戰場的11師馬上組織向日寇發起反攻。 當時是怎么打的呢?據說抗日軍隊每個營都組織了一批敢死隊,所有隊員都不帶槍,而是帶著幾顆掀開蓋子的手榴彈沖在最前面,他們的目標就是炸掉日寇的火力點。 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沖鋒一開始,敢死隊員就被日寇擊倒一大半,但是他們沒有一人畏懼,活著的人一邊沖鋒,一邊拼命朝著日寇扔手榴彈。 1937年8月17日,淞滬會戰,民房廢墟前的日軍士兵。 據一位參加過羅店戰斗的老兵回憶,他親眼看到,一位抗敢死隊員向日寇重機槍火力點連續扔了兩個手榴彈,但都被日寇扔出來 ,并沒有炸掉那個火力點。而那個時候,跟在敢死隊員身后的步兵已經開始沖鋒了,眼見戰友一排排倒在日寇的機槍下,他發怒了,大罵一聲,拉開僅剩的兩個手榴彈,兩手緊緊攥著,縱身撲向日寇重機槍,隨著一聲巨響,這挺重機槍和三個日寇士兵一起報銷了,當然,這位不知名的敢死隊員也犧牲了。 那一場戰斗,日寇死了數百人,抗日軍隊也占領了羅店鎮,不過敢死隊員沒有一個活下來。他們很多人陣亡時還保持著怒發沖冠的沖鋒姿勢,看了讓人忍不住想哭! |
|
來自: 陳國新uvfx1dyk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