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缺鉀,嚴重也會出人命! 作者丨王維波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一
什么是低鉀血癥 正常血鉀范圍為3.5~5.5mmol/L。低鉀血癥是血清鉀<3.5mmol/L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輕度缺鉀指血清鉀3.0~3.5mmol/L,中度缺鉀指血清鉀2.5~3.0mmol/L,重度缺鉀指血清鉀2.0~2.5mmol/L。 二
低鉀血癥的危害 輕度低血鉀常一般無任何癥狀,中重度低血鉀常見肌無力、軟癱、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心動過速及室顫、缺鉀性腎病、腎濃縮功能障礙,短時間內重度缺鉀可引起猝死,危及生命。 三
引起低鉀血癥的藥物 促進血鉀向細胞內轉移的藥物:胰島素可活化Na+-K+-ATP酶,與葡萄糖液同時使用可使細胞內鉀量增加,血鉀降低;大量輸注高滲糖可致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島素分泌,引起血鉀降低。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碳酸氫鈉、維生素B12等藥物,均可使血鉀從細胞外向細胞內急劇轉移而可引起低鉀血癥。 促進血鉀排泄的藥物:利尿藥如呋塞米、氯噻酮,脫水藥如甘露醇,可促進血鉀排出,引起血鉀降低;甘草制劑如復方甘草酸單銨有鹽皮質類固醇樣作用,長期服用可出現高血壓、低血鉀等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保鈉排鉀;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會作用于腎小管使鉀排泄增多;青霉素可直接作用于遠端腎小管導致鉀排出增多;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使腎小管重吸收障礙致鉀排出增多;鈉型交換樹脂如帕替柔莫,可與胃腸中的鉀結合而增加糞便鉀排泄量。 四
什么情況下需要補充血鉀 腎臟或胃腸道失鉀,鉀從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導致鉀重分布或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橫紋肌溶解、心律失常等。 五
治療目的 預防或治療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心律失常、橫紋肌溶解、肌無力,補充體內缺乏的鉀,診斷并糾正基礎病因。 六
治療藥物 鉀制劑:通常優選氯化鉀。低鉀血癥伴代謝性酸中毒者,優先選擇碳酸氫鉀,低鉀血癥伴低磷血癥者優選磷酸鉀。輕中度低鉀血癥者,通常給予口服治療。 口服補鉀方便、安全,尤其是慢性低鉀血癥的患者。但口服補鉀易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和腹瀉等癥狀,不能采用口服治療的患者需要靜脈補鉀。靜脈補鉀能迅速提高血鉀水平,防止低鉀對心肌應激性及血管張力的影響。靜脈補鉀的速度不宜過快,還要注意監測尿量及心腎功能。 保鉀利尿劑:腎皮質集合管鈉通道阻斷劑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用于長期接受利尿劑治療或Bartter綜合征患者。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依普利酮,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者。 主要參考資料: [1] 實用內科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2] 低鉀血癥的病因和治療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 2018. [3] 低鉀血癥與內分泌性疾病的探討[J]. 藥品評價, 2016. [4] Fracture risk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hyperthyroidism[J]. Thyroid, 2000. [5] Pseudohy peraldosteronism: pathogeneticmechanisms[J]. Crit Rev Clin Lab Sci, 2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