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舌紫菀資料 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來自于菊科,紫菀屬。Aster,指頭狀花序放射狀;albescens:變白色的,微白色的。 灌木多分枝;老枝褐色,無毛,有圓形皮孔。頭狀花序多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 舌片白色,淺紅色或紫紅色,管狀花黃色。冠毛污白色,后紅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產于西藏、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甘肅及陜西南部。生于低山至高山林下及灌叢中,海拔500-4100米。 民族藥 【畬藥】馬蘭車:全草用于胃痛,吐血,扁桃體炎,瘡癰腫毒。 【資源志】全草(石灰條):苦,涼。解毒消腫,殺蟲,止咳。 開頭 文中的小舌紫菀是在貴州畢節遇見的,小舌紫菀的研究目前文獻上還沒有,我們就看屬長紫菀的介紹啦。 紫菀前面還沒寫過,后面遇到紫菀再從別的角度介紹紫菀啦,紫菀的文獻研究比較多,小舌紫菀就少的可憐啦。 紫菀 紫菀是臨床上止咳化痰的要藥,常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等。 《醫學心悟》中經典止咳藥方止嗽散,就是以紫菀百部配伍治療咳嗽。 紫菀止咳滴丸也是以紫菀為主藥,并且目前多種中成藥中含有紫菀提取物。 紫菀嫩幼苗可食用,每年5月~6月采集幼嫩苗及嫩莖葉,以開水焯后,換涼水浸泡,可以炒食、煮粥、和面蒸食或鹽漬。 藥用一般生用或蜜炙用,紫菀為常用中藥,《本草綱目》言紫菀花、根均可入藥,為臨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藥。 紫菀性味歸經 中醫認為,紫菀味辛、苦,性溫,歸肺經,辛能發散、行氣行血、潤養,苦則泄降、燥濕堅陰,質溫潤而不燥,故而有較好的化痰止咳功效,且兼有潤肺作用。 《神農本草經》言紫菀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臟。 具有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的作用,主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陰虛咳嗽、痰吐不利、肺虛久咳等癥,是臨床常用的潤肺祛痰止咳藥。 《圣惠方》中言及紫菀散是治療久喘之基本方劑。《本經疏證》也言紫菀“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 《本草從新》言紫菀“專治血痰,為血勞圣藥,又能通利小腸”。民間一般用作治療毒蛇咬傷和呼吸系統感染等。 萜類 目前已被證明萜類是紫菀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并且是紫菀化痰止咳的主要活性成分。 包括單萜類、三萜類及皂苷類,已分離出來的化合物有紫菀酮苷、紫菀酮、表紫菀酮、木栓酮和表木栓醇。 肽類 據報道,肽類是紫菀抗腫瘤活性的主要成分,并且為紫菀中的特有成分。 目前已經從紫菀中分離出24個肽類化合物,而且紫菀中含有人體多種必須氨基酸(蛋氨酸、纈氨酸)和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紫菀歸肺經,主治咳嗽痰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紫菀不單具有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的作用,還具有抗腫瘤、抗菌、抗氧化活性以及利尿通便等作用。 紫菀與其他藥配伍作用 紫菀常與款冬花、蘇子、麻黃、半夏、杏仁等配伍治療風寒咳嗽; 肺熱咳喘常與梔子、黃芩、葶藶子、天花粉等同用; 陰虛咳嗽常與知母、貝母、桔梗、阿膠、黨參、茯苓、甘草等配伍。 在治療咳嗽的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為與款冬配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中,二者配伍作為“藥對”使用。 紫菀水煎液口服有較強的急性毒性和致肝損傷作用,與款冬配伍后毒性作用明顯降低,紫菀與款冬配比1∶1配伍時毒性減低。 紫菀的鎮咳化痰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單味紫菀有一定的肝臟毒性,但是只要適量應用即可。 并且紫菀與其他藥,如款冬花、貝母,或經蜜炙都能很好的降低毒性作用而起到鎮咳化痰作用。 紫菀中還存在許多抗炎止痛的藥理成分,如大黃素、槲皮素有抗炎抑菌的作用,所以,紫菀具有一定的抗炎鎮痛作用。 抗腫瘤作用 從上述紫菀肽類成分的敘述中我們已知肽類是中藥抗腫瘤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大黃素除有抗炎抑菌等作用外還有抗腫瘤作用。 紫菀根中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而這些元素都在人體中起著重要作用。 如缺Mo可使食管癌的發病率增高;Mn是公認的抗癌元素,參與DNA、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并且在傳遞信息、內分泌活動及對自由基生成和滅活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錳超氧化物歧化酶減少可誘發機體肝癌的發生。 鋅有抗癌作用,其能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硒具有抗腫瘤、延緩衰老、增加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故而這些元素與中藥水煎劑的抗腫瘤作用高度相關。 毒副作用 小鼠中毒之后出現豎毛、食欲不振、昏睡、精神萎靡等毒性反應,部分動物出現水樣便等癥狀,小鼠臨死前呼吸困難。 紫菀小劑量給藥對小鼠肝臟有輕微損傷,大劑量可引起小鼠較為嚴重的急性肝損傷并致死。 紫菀水提液具有肝臟毒性作用,小鼠中毒死亡后剖檢,肉眼觀察肝顯黃色或白色斑點,肝索排列紊亂,肝組織呈不同程度壞死。 肝小葉及匯管區均見有炎細胞浸潤,心、脾、肺、腎等臟器組織無明顯異常;紫菀與款冬配比1∶1配伍時毒性顯著減低。 紫菀具有較強肝臟毒性作用,但是可以通過與其他藥物配伍作用減少肝臟毒性作用。 結尾 小舌紫菀就說到這里啦,不過主要介紹的都是紫菀的,至于小舌紫菀嘛,估計有相似的功效,但肯定也有他的特點,所以是不能完全照搬的哦。 紫菀在中國有悠久的應用歷史,作為止咳化痰的要藥,近年應用不斷增加。 但是紫菀服用過量會產生肝臟毒性,它對腫瘤細胞具有細胞毒性,能誘導腫瘤細胞DNA突變和細胞凋亡。 紫菀主要成分是萜類(紫菀酮)、肽類、甾醇類、黃酮類、蒽醌類、香豆素類。 其中紫菀酮是紫菀祛痰止咳的主要活性成分,肽類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抗腫瘤成分,黃酮類是抗炎鎮痛的活性成分。 臨床上紫菀與其他藥配伍治療止咳化痰作用更好,紫菀配伍使用不僅能減少紫菀的肝臟毒性,還能增強紫菀的藥效。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紫菀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彭文靜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甘肅省新獸藥工程重點實驗室,甘肅省中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蘭州7300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