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吳江名中醫金儲之

     吳越盡說 2018-10-10
    《吳江通》2018-01-17 


    編 者 按:

          2017年7月4日,受檔案局邀請,回吳江家鄉探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依工教授和他的夫人金季男中醫師來到吳江檔案館參觀訪問。在檔案局人員陪同下,陳教授夫婦參觀了檔案館展覽,并與檔案局局長沈衛新、副局長范紅明等人進行座談。區檔案局沈衛新局長介紹了吳江重視民生、名人檔案工作,建立完善的資源體系的工作做法。 在交談中,我們獲悉金季男女士的父親就是曾經參與吳江中醫院創建并長期擔任院長職務的著名中醫金儲之先生,并有大量金儲之先生個人資料在平望家中保存。7月7日,陳依工、金季男夫婦再次來到檔案館,帶來了金儲之先生的照片、畢業證書、獲獎證書、手稿、著作等幾十件資料,部分交給檔案局保存,另有部分由檔案局制作復制件。在這些資料基礎上,我們進行分門別類,建立了金儲之名人檔案,并對重要的證書、記錄進行掃描復制,做好備份。同時,聘請王彩鳳女士系統整理金儲之先生個人資料,形成了本文,向社會大眾宣傳吳江的中醫文化和金儲之先生的個人事跡。


    陳依工、金季男夫婦與檔案局局長沈衛新(左三)、副局長范紅明(右一)、編研征集科科長錢曉燕(右二)交流金儲之資料情況。


    陳依工、金季男夫婦與檔案局人員合影。

    陳依工教授(左二)參觀吳江名人展館。


          吳江中醫事業源遠流長,據《吳江衛生志》記載,最早出現確切年份的是洪武十五年(1382),奉命為馬皇后治病的周鏐,于明洪武初被征入太醫院,曾擔任院使。建文年間的袁顥,家族蒙難后,隱居專攻醫術,著有《袁氏痘疹全書》五卷。清朝的徐大椿(徐靈胎),更是醫學著作等身,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十六年(1771),兩次被召入京為皇族大臣治病。金誦盤,民國5年(1916),任浙江督軍府軍醫,嗣后赴廣東任黃埔軍校衛生處處長,孫中山先生為其題辭“是醫國手”。


    金儲之

          民國22年(1933),年僅14歲的金儲之考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四年的中醫學習,讓金儲之成為了解放前吳江縣中醫界少數幾位具有正規學歷的中醫師。



    父親的愛好,讓金儲之走上了從醫職業

    金儲之在上海新中國醫學院的畢業證書。


          在舊時人的觀念里,若按三教九流來劃分地位的話,醫者歸“醫卜”流,跟算命的屬于一類,可見其地位之低下。在民間雖有“荒年餓不著手藝人”一說,但這于金儲之的父親金燦云老爺子而言,似乎不存在這樣的擔憂。因為,金家祖上是經營木材生意的,金老爺子自己就在吳江盛澤鎮、太倉岳王鎮等地開著“木行”。行醫雖為“賤業”,但好歹也是一個識文斷字的行當。酷愛看書的金老爺子,所看書籍中,最喜好的就是醫書,他是一位中醫學的仰望者、一位祖國中醫文化的忠實粉絲。在智慧、善達的金老爺子心里,也許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想法,那就是:行醫可以濟人、善親,每以太素脈懸斷禍福,治病時常勸人遷善改過,此是善業,積德之業。加之,他那唯一的兒子金儲之自幼身體單薄,權衡再三,金老爺子放棄了讓兒子“子承父業”的傳統想法,跑碼頭見過大世面的金燦云老爺子,索性把兒子送進了正規學堂——上海中國醫學院,有好的醫術,才能當更好的醫生。


    金儲之醫師考試及格證書。


          金儲之,祖籍安徽,1919年1月9日生于吳江盛澤。1933年進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兩年后轉入上海新中國醫學院。1937年,畢業后即懸壺太倉縣岳王鎮,從事中醫內科。1944年,遷至平望鎮,繼續他的中醫內科。至此,他一生扎根桑梓,救死扶傷,不辭辛勞。


    《吳江衛生志》


    《吳江衛生志》中記載金儲之。


          《吳江衛生志》是這么評價金儲之的:“先生居領導崗位30余年,從不脫離臨床,對診治血吸蟲病、腸道寄生病和惡性瘧疾積累了寶貴的臨床資料,凡遇疑難、重危病人,宵衣旰食,從不輕易放棄,對貧者除免費診療外,還饋贈衣物,讓他們安心治病,在同行和病人中卓有威望。從醫60余年,服務桑梓,成果甚豐。”

          《吳江衛生志》是2007年3月才逐步開始部分志稿的編寫工作,而金儲之先生去世于2004年9月,這應該不是虛詞,而是世人對逝者的“蓋棺定論”,這是公正,是嘉許,更是敬仰!



    吳江醫界唯一享受國務院

    “政府特殊津貼”之人


    金儲之任職平望醫院。

    金儲之擔任江蘇省中醫學術委員會委員資料。


          鐵肩擔道義,大愛之人才有大作為。1951年11月,金儲之與黃德亨等18名個體開業醫生自籌資金,成立了平望聯合醫院。由于金儲之在臨床、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杰出貢獻,黨和人民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和榮譽。1954年,當時只有35歲的他被任命為江蘇省中醫學術委員會委員,出席華東地區中醫代表大會,是所有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與當時華東地區的領導一起研討國家中醫藥政策的制定。還被邀為江蘇省中醫院和江蘇省中醫學校(即現在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籌備委員,赴南京工作。但他放棄了。那是因為建立伊始的平望聯合醫院需要他!因為他是老師,他的學生需要他!因為他是醫生,他的病人更需要他!


    獲獎證書

    省革委會獎狀

    省先進工作者證書

    蘇州市政府榮譽證書


          1956年6月,金儲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0年出席江蘇省文教群英會。1954年6月~1966年5月,先后當選為吳江縣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被選為歷屆縣人民委員會委員。20世紀70年代起,致力于中醫治療血液病、腫瘤的臨床研究。1977年,金儲之與縣內其他四名中醫被評定為“江蘇省名老中醫”。1979年當選為蘇州地區科學技術協會委員,1987年10月當選為吳江縣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1年12月,晉升為主任中醫師。1983年3月當選為蘇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1年3月、1984年5月先后當選為吳江縣第七、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4年12月,被錄入《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1988年5月退休。1989年12月,被江蘇省衛生廳編入《江蘇高級醫師專長介紹》。


    金儲之先生生活照

          退休前,金儲之先生歷任吳江縣衛生工作者協會平望分會副主任,平望聯合醫院副院長、院長,平望公社醫院、平望公社衛生院、平望鄉衛生院、平望鎮衛生院、吳江縣中醫醫院院長,吳江縣衛生工作者協會第三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吳江縣分會副會長,吳江縣醫藥衛生學會名譽副會長,吳江縣中醫醫院名譽院長等職務。

          退休后,名聲在外的金先生,也是退而不休,找上門的病人依舊絡繹不絕,為了不讓這些信任自己的病人絕望而回,他仍不辭辛勞地堅持為病人治病。

    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金儲之寫給女兒金季男、女婿陳依工、外孫女婷婷的信中提及將國務院津貼捐贈公益事宜。


          國務院為表彰金儲之先生在醫療衛生事業上做出的突出貢獻,1993年10月始,給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直至2004年9月金儲之先生去世。截至2017年,這仍是吳江衛生系統唯一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從醫者。



    子女心中的父親與病人眼中的金院長

    《中國民間名人錄》入選證書

    金儲之入選《當代中國醫學家薈萃》


          在子女們的印象中,父親金儲之整日都是忙碌的,但都是圍著他的患者在轉,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給人看病上。在兒女的記憶中,父親沒有星期天,也沒有節假日,一年365天,要看到他,只有去醫院。父親上班總比別人早,下班又總比別人晚,碰到危重病人,他可以長久地守在病房里,觀察病人的變化。有時為病人的一張處方、一味藥,常常思索到深夜。于是,“安定”成了他自己不可少的常備藥。因長期超負荷工作,他還患有嚴重的肺病、胃病,一次次地給自己開方配藥,一貼貼地給自己灌湯喝藥,似乎樂在其中,他把自己身上的病痛當成了病人的,不斷地摸索著、試驗著、調整著……

          在子女們的印象中,父親是一位十分認真負責的醫生,一本筆記本從不離手。他每天早晨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昨天看過的還沒來得及記錄下來的患者病情,如什么病癥,病情發展,用了什么方子等等,都要做詳細病案。“父親記憶力非常好,哪個病人怎么治的,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長年累月下來,父親的筆記本積攢了好幾大箱子。父親對病癥的研究,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那種對專業的孜孜以求,更是常人難以企及的。”長子金躍德說。


    《江蘇科技群英志》記載金儲之事跡


    1954年獲邀出席華東區中醫代表會議


          金儲之先生的醫術在省內外都堪稱一流的,而他的醫德更是有口皆碑,是醫者學習的楷模。早在五六十年代,大面積治療血吸蟲病人時,他就在治療上、生活上千方百計地為那些血吸蟲病人著想,大量使用中草藥,既降低費用,又提高療效,還為那些在醫院過年的病人送去“年三十飯菜”。面對千里迢迢,慕名而來但家境又十分貧困的血液病患者,金儲之先生除了免費診療外,又饋贈衣物,讓他們滿意而歸,安心治病。正因為如此,金儲之先生吸引了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區的血液病患者。


    金儲之醫案


          在吳江區檔案局收集的眾多金儲之先生的檔案資料中,一本印有銀色天安門暗紅封面的筆記本很是搶眼,里面密密麻麻記滿患者的病案。病案從1988年3月始,到1996年11月止。患者有附近鄉鎮的,也有江浙滬的,還有更遠一些的,如安徽、山東、四川、山西等地的,病案涉及了乙肝、肺癌、肝癌、白血病等兇險之癥,還有如骨髓瘤、精神興奮癥、美尼氏綜合癥等一些罕見之病。但筆記中較多的病案是肝病和血液病。金儲之先生對患乙肝、肝癌和血液病等的患者,采用復診跟蹤的方法,從患者最初來時的面色、舌苔、脈象等等一一做詳實記錄,每次復診的加、減、換藥也都記錄在案,甚至有些地方還說明加、減、換藥的原因……人稱“醫者仁心”“醫者父母心”,金儲之先生就是這么一位像守護孩童的父母、長者,守護著患者的康復與平安。


    金儲之醫學通信

    醫學通信


          病案筆記本中,還夾著不少沒有信封的信件,從信的內容來看,幾乎都是慕名來信請金儲之先生開藥方的,他們中有的是路太遠,有的是病情太重。不管怎樣,金儲之先生都會竭盡全力,或開方子、或指點迷津,一一給予回復。其中,有一封白血病患者韓女士的信,令人讀來唏噓。在昏迷中,韓女士還心心念念地嘟噥著:金院長救救我!救救我!……家人要她配合醫生救治,意識稍微清醒一點時,韓女士唯一條件就是到吳江中醫院讓金院長給自己治病……金儲之先生對于病人而言,已經不僅僅是能治病的醫生,更是能撫慰患者心靈的真正的白衣天使!



    注重業有所長術有專攻


    業有所長,術有專攻。這是自古以來技藝者十分看重的,也是力求的,特別是從醫者。綜觀金儲之先生在大半個世紀的從醫生涯中,以為患者治病為己任的他,以自己的所長和專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精心醫治著每一位患者。


    金儲之手稿

          麻疹,是從舊時就一直延續不絕的病災,盛行于春夏二季。其屬過濾性病毒,祖國中醫學早定其為急性傳染疾患,故稱它為“疫”。上世紀50年代前后,吳江乃至江浙滬一帶,麻疹疫情較為嚴重,我國麻疹疫苗從1966年開始使用,此前預防和治療麻疹沒有特效藥。從傳統醫學中尋找方法治療麻疹,就成了中醫者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更成了金儲之先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麻疹特點: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很強,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常并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并發癥。

          看著本該活潑、天真的孩子,被病痛折磨得體無完膚、面目全非,作為醫生的金儲之先生,真可謂是寢食難安。他不辭辛勞地整理前人對麻疹認證和治療經驗,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所得,千方百計地采用中藥預防和治療,減少患兒的病痛。

          在治療中,注重積累經驗的金儲之先生發現,錢乙(宋代著名兒科醫家)的升麻葛根湯,是治療麻疹的有效方劑。因此,他根據這一處方選出升麻甘草作為一組,葛根甘草為另一組,在患者中進行比對試用,以尋求更好的預防和治療麻疹的驗方。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升麻甘草湯制成噴霧,比葛根甘草粉內服效果要好得多,未經隔離仍達預防效果,特別適合在公共場合下用作預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而葛根粉內服,則適于感冒流行階段,以減輕減弱感冒癥狀,從而阻斷潛伏期麻疹。

          金儲之先生的《預防麻疹的實驗報告》這一臨床經驗,在1959年第11期的《江蘇中醫》雜志上刊登推廣。

          早期,金儲之先生就擅治傷寒,隨后又專攻肝病。在充分吸收古代醫典精華的同時,又綜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每每此時,他都會以“醫得”形式記錄下來。長期以往,金儲之先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如學習《醫典運用芻議》《傷寒論》《溫病學》等體會,并經過反復提煉,不斷升華,產生了適用于傷寒、肺炎以及肝癌、胃癌等等的不少驗方,使眾多患者起死回生,也使晚期患者減輕了不少病痛。


    金儲之治療血液病手稿和論文

    中西醫治療貧血項目獲獎證書

    金儲之寫給女兒金季男、女婿陳依工、外孫女婷婷的信中談到血液病研究


          上世紀70年代起,金儲之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對血液病的診治。血液病為多發性難治疾病,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他潛心研治血液病30多年,獨創了“滋養化瘀解毒法”“軟堅化瘀解毒法”“熄風化瘀解毒法”“溫運化瘀解毒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融中西醫之長于一體的新療法,十分有效。金儲之先生還首創用中醫方法治愈兩例“勒——薛氏癥”,在緩解白血病方面有驗方、驗案,其“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課題獲蘇州地區科技成果獎。多年中,總結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屢屢獲獎。


    金儲之寫給女兒金季男、女婿陳依工、外孫女婷婷的信中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


          金儲之先生雖出道中醫,在臨床中,常常根據患者病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但對于癌癥化療,他卻有自己的見解。在一本手寫的病案筆記里,其中一頁特別顯眼,是用紅筆寫在這頁的最頂端:“精氣神三寶的威力:一個人的里存靠精、氣、神,一個人的長壽,要保養和充養精氣神;一般疾病是消耗精氣神。癌癥病人是破壞精氣神。按照這個生存原則,治療癌癥長期或極量使用化療是非常危險的,亦是不可取的,它可以加速人的衰弱與死亡。”

          這,就是金儲之,一位對病人高度負責的好醫生!



    再忙再累,也要把平生所學結集留下


    《江蘇中醫》雜志

    金儲之手錄的《上海中醫藥雜志》刊文要求


          在金儲之先生60余年的從醫生涯中,行醫水鄉,救死扶傷,服務桑梓,臨床、科研、著作成果甚豐,研治疑難雜癥,獨有創新。在收集到的金儲之先生資料中,有好多張約稿單。如《上海中醫藥雜志》《江蘇中醫》等,紙張泛黃、紙質酥脆,其中一張日期清晰:1955年4月10日。從約稿言辭上看,金儲之先生已是這些雜志的長期“撰稿人”。


    金儲之制定的臨床手冊


          “ 著書立說”,先哲創造這一詞匯,就是相生相連的。也許,正是這樣的長期“立說”,金儲之先生的“著書”便猶如水到渠成。1974年,他編寫了《中醫臨證手冊》。1980年,他又編寫了《中醫理法方藥簡編》。有一本叫《中醫金氏臨床手冊》,是成于1987年勞動節,這是金儲之先生紀念愛好中醫、也是奠定自己從醫生涯的父親金燦云百歲陰壽,這還是金儲之先生救死扶傷50年來的總結——第一本自己的書。該臨床手冊全部采用蠟紙刻寫而成,3A紙,共56頁,主治類別有“腫瘤與血液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傳染病”“皮膚病”“婦科病”等等,幾乎涉及了內科的所有疾病。其編后語有這樣的一段話:醫生講道德,早在南齊《諸氏遺書》已提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仁愛”“聰明”“理達”“廉潔淳良”是做醫生的條件。醫生的素質,還應該有“矢志以養操”,是指醫生在志意上要具備事業心、同情心和責任心;“克己以養性”,是指醫生在對待自己的職業,要養成細心、耐心和誠心;“勤奮以養才”,是指醫生在學業上要體現出專心、虛心和恒心。用這三句話作為醫德、醫風、醫才的概括,就不難治好他人的重病而亦治好自己的弊病。

          金儲之先生是一位心懷感恩的好兒子、好父親、好同事。在短短的五百來字的編后語中,他感恩愛好祖國中醫學的父親“送我進中醫學校攻讀”,他感恩縣衛生局領導的重視,他感恩同事的鼎力相助,他還感恩兒子金躍德、兒媳邵繼芳……

          在長子金躍德心中,父親從醫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怕擔責。什么樣的危重病人,他都敢收治,明明知道其已病入膏肓,將不久于人世,但他還會全力救治,減少其病痛。好多時候,父親甚至是守護在臨終病人床前,他會將患者生命盡可能的延長,只為患同樣疾病的患者積累經驗,他寶貴著、敬重著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鶯湖醫集》


    《中醫治療血液病》


    金儲之寫給女兒金季男、女婿陳依工的信中談及《鶯湖醫集》出版事宜。


          1988年退休以后,金儲之先生仍孜孜不倦,潛心著作。1992年6月,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46萬字中醫專著《鶯湖醫集》,該書體裁新穎,內容豐富,是繼承創新傳統理法方藥的結晶,為傳薪秘要之作。1999年7月,金儲之先生已是80歲高齡,華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力作——《中醫治療血液病》。該書實用性強,為研治血液病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咨詢問答。


    金儲之被聘為指導老師


          在臨床、科研、著述的同時,金儲之先生甘為人梯,對培養新一代中醫人才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除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師承帶徒方式培養了30余名學生外,在他的努力和主持下,70年代辦起了吳江縣“西學中”學習班;80年代初又舉辦了吳江縣中醫提高班,其后又成功地舉辦了吳江縣鄉村醫生中醫班。辦班期間,金儲之先生親自任教,深入淺出,諄諄善導,把自己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無私奉獻,為普及中醫知識、發展吳江中醫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貢獻巨大,其中很多人已經成為吳江區、甚至蘇州地區的中醫學科帶頭人。



    中醫世家多傳人


          金儲之與妻子費美云共育有三女二子,他那“救死扶傷”的醫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在后代中根植、發芽、開花。特別是三女兒金季男和長子金躍德,從小受父親治病救人的感染至深,立志從醫,救死扶傷,傳承著祖父和父親摯愛的中醫衣缽。


    金季男

    金季男在京朋匯名老中醫堂的門診介紹

    金季男發表在《養生大世界》上的中醫養生文章


          1973年,17歲的三女兒金季男,跟隨父親學中醫,常伴他坐診、查房、搶救,還隨父親到外地出診,深得真傳。直到1991年35歲作為軍人家屬隨軍,她才離開父親,到山東、北京繼續從事中醫工作,先后在多家部隊醫院當主治醫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兒科、婦科等多種疾病,治病、保健、養生自成一格,曾榮立軍隊三等功一次,榮獲“巾幗英雄”“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退休后的她,受聘北京京朋匯名老中醫堂、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醫醫院等,指導中醫醫術,面向社會問診。


    金躍德在診所問診

    金躍德的診所藥房

    金躍德準備寄給外地患者的藥材


          1979年,長子金躍德從部隊回來,磨蹭到了父親身邊,他也一心想學中醫。那時,整個蘇州地區已經取締了“帶徒學醫”這一傳統做法。看在兒子斬釘截鐵的份上,金儲之向上級主管部門吐露了這一心聲。基于金儲之“名師出高徒”的聲望,由蘇州地區衛生局特批,金躍德如愿以償地師承自己的父親,學習中醫醫術。經過刻苦鉆研,金躍德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后因種種原因,他一度受聘于政府部門和銀行,但不管在哪里,人們見著他還是金醫生長金醫生短地問病求醫一番,而他也似乎好這一口。細細思量,其實打內心里就根本抹不去從小刻進骨子里父親那治病救人的一幕幕。2001年3月,他開設了“金躍德中醫診所”,秉承父親對白血病有專攻的衣缽,中醫主治血液病。這對日益增多的白血病及血液病患者而言,不啻是一種福音。十多年來,金躍德救治過無數的患者,特別是白血病患者。曾有一位白血病男患者,患病時還是弱冠少年,現在都已結婚生子,醫患兩家一直保持著聯系,前不久那患者發來剛出生不久女兒的照片,微信開頭是這樣稱呼的:“恩人”。也有患者給剛出生的孩子取名字時,執意要放“金躍德”的一個字在里邊,銘記救命之恩……說到這,金醫生不由得哽咽了……他說,來自己這里看病的,幾乎都是被大醫院退回來準備后事的危重病人,他們都已舉債累累,或輾轉或正巧聽到有這么一處能醫治白血病的地方,在患者和家人心中,“金躍德”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有些病人配了藥,實在拿不出錢,就跪在自己面前……“恩人”“放一個字”,或許這是對醫者的最高褒獎和慰藉。

          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讓金儲之欣慰的是,在女兒金季男、兒子金躍德的身后,他的孫輩們也站到了救死扶傷的最前沿。

    陳旸在中國武警總醫院的個人介紹

    陳旸在《中華災害救援醫學》上發表的文章


          金季男的女兒陳旸,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本碩連讀畢業后,特招入伍,現為武警總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在“中國武警總醫院”導醫的“中醫科專業團隊”欄里,是這樣介紹陳旸的:師從中醫心血管專家郭維琴教授,擅長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支架術后再狹窄、心力衰竭、高血壓、心律失常、失眠等心血管病癥。幼承家訓,對治療肺系疾病、脾胃病、血液病和兒科病,有一定經驗。

          而在金躍德的家中,其妻子邵繼芳是醫生,兒子邵嘉鑫數年前參加高考,金躍德力挺兒子報考醫學院。現在,兒子邵嘉鑫已是吳江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兒媳是腫瘤內科醫生。


    金儲之與女兒金季男、外孫女陳旸在家中

    金儲之與外孫女陳旸在長城上留影

    區檔案局副局長范紅明、作者靈犀采訪金躍德。


          除此,金儲之的大女兒金駕男先在平望公社醫院當化驗員,后為中醫院藥師;二女兒金如男的女兒張玲,是吳江第二人民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小兒子金進亨的兒媳李珠圓為吳江第二人民醫院護士。另外,還有金儲之的二外甥女金玲為吳江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三外甥女金倫是吳江中醫院中藥師。而金儲之先生的愛人費美云,也曾是醫院的化驗科醫護人員,在子女尚小偶爾要請假照料一下時,被身為院領導的金儲之先生帶頭精簡回了家,當起了全職太太,現年94歲。金儲之先生的妹妹金巧秀,早年就是平望聯合醫院的婦產科醫生,直至到55歲退休,今年已是96歲高齡。


    金儲之先生寫的代前言


          古有征戰年代的滿門忠烈,現有和平時期的一門醫者。不管是坐診于“中國武警總醫院”,還是救治于“金躍德中醫診所”,金家后人繼承的不僅僅是金儲之的中醫醫術,更是中華崇高醫德的傳承,這也正是金燦云老爺子、金儲之先生為之努力,想要的結果!


    結束語:

          在反復翻閱保存在吳江區檔案局的金儲之先生資料時,總有一個疑問縈繞于心,那就是:金儲之先生的出生年月與身份證有誤。在幾乎所有的報表、報道、以及他晚年出版那兩本重要醫書的作者簡介中,甚至連追悼詞里,出生都是“1919年1月9日”,而他的身份證卻是“1918年12月8日”。原來,金儲之先生身份證上的是陰歷生辰。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意,在“191919”那天出生的金儲之先生,以“要救”為一生追求目標,去踐行著一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這是上蒼賦予他的天職嗎?

          文字編輯:王來剛、徐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YY111111少妇影院| 国产精品大片中文字幕|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天堂mv在线mv免费mv香蕉|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在线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 精品视频不卡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欧美亚洲综合成人A∨在线| 国产性色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 99九九视频高清在线|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狠狠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国产av不卡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