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7
此時的彭城城內雖然兵不少,但糧食卻并不多。
作為北伐指揮部所在地,城中還有兩位劉宋宗室親王——北伐名義上的總指揮、江夏王劉義恭和徐、兗二州刺史、武陵王劉駿。
劉義恭做事向來以小心謹慎著稱(這也是他之所以能得到劉義隆重用的主要原因),即使去菜場買個雞蛋都不忘戴安全套——對不起,應該是安全帽。
如今見本來處于后方的彭城變成了前線,劉義恭自然不敢再呆下去了,本能地想要放棄彭城。
安北長史張暢勸諫說:如今大敵當前,很多人都有逃命的想法,只是由于城門緊閉才不得不留下。如果城門一開,大家肯定各自逃散,亂作一團,恐怕哪兒都去不了!依我看,如今雖然軍糧少點,但短期內還不會吃完,怎么能舍安就危呢?
與張暢意見一致的,還有武陵王劉駿。
劉駿是劉義隆的第三子,自幼聰明過人,文武俱佳,不僅讀書能一目七行,而且擅長騎射,頗有英雄氣概。按照劉宋皇族“處理政事要從娃娃抓起”的慣例,他從10歲開始就外放擔任刺史,先后在湘州(治所今湖南長沙)、南豫州(治所今安徽和縣)等地任職,15歲時調任雍州(治所今湖北襄陽)刺史,當時雍州一帶很不太平,各地蠻人的造反如除夕晚上的爆竹聲般此起彼伏,劉駿少年老成,憑借沈慶之、柳元景、宗愨等將領的鼎力相助,最終平定了蠻人的叛亂。
此時劉駿剛剛21歲,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也對劉義恭說:叔父您是總指揮,您的去留當然不是侄兒我所能干預的,不過我作為刺史,是一城之主,如果棄城逃生,實在是無顏再回到朝廷,我已經下了決心,必與此城共存亡!
見侄子如此慷慨激昂,劉義恭也不好意思做逃兵,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留在了徐州。
北魏大軍很快就殺到了。
拓跋燾在城外南山上項羽所建的戲馬臺設立行宮,眺望城內情形。
見城中秩序井然,防守嚴密,他便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別出心裁地玩起了外交戰。
他派人在城下喊話:主上派我問候安北將軍(劉駿的封號),我軍遠來疲憊,城中若有甘蔗及美酒,可以分一點來。
劉駿挺爽快,馬上就答應了拓跋燾的要求,給他兩缸美酒,一百支甘蔗,但也本著不做虧本生意的原則提了個交換條件:聽說你們北方有駱駝,也請遣人送來。
第二天,拓跋燾果然派人來了。
來的是尚書李孝伯。
李孝伯出身于北方大族趙郡李氏,是北魏著名才子,他不僅學富五車,口才極佳,而且外表俊美,如果生活在現在完全可以做個明星——當然,不是王寶強那種類型的。
李孝伯帶著駱駝以及貂裘、騾子來到城下,見城上刀槍林立,戒備森嚴,他忍不住哈哈大笑:我軍根本就沒有攻城的打算,你們又何必這樣勞苦將士!主上有意與安北將軍面談,請安北將軍暫且出城!
劉駿打開城門,派長史張暢出城與李孝伯會面。
張暢對李孝伯拱了拱手,解釋說:安北將軍很愿意與魏主相見,但作為大臣,按規矩他不能隨便與境外交往,很遺憾他不能來。至于城中防守嚴密,那是理所應當的,只要能保一方平安,我們就算再苦再累也是毫無怨言的。這世界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span>
李孝伯忍不住笑了:張長史煮得一碗好雞湯!
之后他向張暢移交了駱駝等物品,接著又索要柑桔、賭具,張暢也都答應了。 作為回報,李孝伯又送給宋軍毛毯、鹽、胡豆豉等北方特產。
雙方互通有無,在劍拔弩張卻又一片祥和的氣氛中完成了好幾輪國際貿易,交易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0元!
這當然可以理解,畢竟都是以物易物嘛。
交易結束后,張暢轉身打算離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