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發型師還是一個將成為發型師的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發型師、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那么就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你的人生,要時刻牢記,正確的心態不是與生懼來的,它是靠后天培養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與修煉來讓我們有一個積極的、向上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 一、設計要先看頭發本身 發型師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設計發型,談到設計,大多數人都會說看臉型、看顧客的身材、看氣質,這些當然重要,但是在他們前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需要你去觀察,就是頭發本身,頭發的發質、卷曲程度,生長的方向都會影響到你的操作,一個再漂亮的設計,如果在違背了頭發本身,那也將是一個無生命力的發型!例如:你的設計長度是在肩下,而頭發剛好在那里開始卷發,那么你的設計是沒有絲毫意義的,無論它多能體現模特的精髓! 二、頭發的落點 剛開始,你不可能去真的計算每一根頭發的落點,但你需要知道,落在哪里的頭發是由哪些頭發構成的,這里重要談最容易搞混的側面,大家了解頭的四個面,側面的頭發是唯一落在肩膀以前的頭發,準確的定義側面,你就可以準確的知道哪部分頭發是用來做肩前的效果的!側面準確的定義是從側發際線到耳后轉角的位置,從側與后的兩個面分別延伸兩條直線,會形成一個交點,再垂直于頭皮。這個區域的頭發是會落到肩膀以前的!知道轉角的點之后,它還有一個對高級發型師非常重要的作用:創意!所有后面 頭發的創意修剪都要從該點開始 三、U字區與劉海的定義 從頭頂水平延伸一條線,與側面面后后面垂直,圍繞頭轉一圈,其對角線就可以分出正確的U字區,U字區的作用是連接四周,同時里面也包括了劉海。從發旋觀察頭發自然的生長方向,找出放射到兩眼角的兩條線,組成劉海區。 四、頭發總是自然下垂的。 即使是短發,在它長長后,都會自然下垂,不要以為你是“高手”,就自稱能用什么空氣靈感剪、飛剪,就能夠把頭發飛離頭皮,那是在自欺欺人,再不用燙發和造型的情況下,頭發始終會垂直向下。誰能在所有頭發都垂直向下的情況下剪出好的發型,誰就能掌握真正的剪發技術。這樣才是有生命力的頭發。 五、大分區 大分區是決定整發發型的走向,例如,腦后,你需要增加寬度的話,就需要A字形大分區,需要縮小寬度則V字形大分區。 六、小分區 你也可以理解為分份。垂直小分區為拿走重量、水平小分區為建立重量,斜向小分區適合走圓的發型。但你也可以按照相反的效果做,例如:垂直分份,提拉到89度以下,仍然可以建立重量,但是水平小分區則更為精準和方便一些! 七、修剪好每一份頭發 你需要充分的了解到,剪頭發需要先把頭發梳通透,唯一做的這一點的是梳子,不是你的手,手只能起到固定發片的作用,切勿用手指夾住頭發隨梳子移動,這樣會形成拉力! 八、建立重量與祛除重量 整個發型都是由重量構成,任何一片頭發都會有質量,掌握發型輪廓就取決于你的重量建立與祛除,在高級發型師的理念里,不要被四個基本形所束縛,你只需要了解一樣,0-89度為建立重量,90度以上為祛除重量! 以上為基礎~你了解這些后,會有助于你知道發型的精髓所在,也為你在提問時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牢記一點,你所追求的目標就是:無論如何擺動,頭發都會回到原點! ![]() 【燙發計算篇】 發片的劃分及效果 水平發片:散狀(頂部)動感蓬松 直立發片:束狀(“U”字區以下)落差面不變 斜發片:落差向低角一頭傾斜(臉際線位置) 梯形發片:堆積飽滿(后頭部) 方形發片:整齊(枕骨區)蓬松度最好 圓弧形、菱形發片:自然柔和 三角形發片:穩定 圓形發片:蓬松(全頭任何位置) A、前額部位:控制前額部位發量形態,觀察臉型,前額決定劉海的大小分份,觀察毛流決定劉海的流向,觀察發質決定劉海的層次高低。 B、頂部造型區:此區的發絲較為活躍,可打造出方向性較多的變化造型,控制頂部表面形態,控制發型的高度根據發長、發型的流向性,運用劃分線制造向前或斜向后的劃分線,控制頂部表面的走向。 C、側部骨梁區:控制兩側表面形態及流向,決定發型的寬度通常采用斜向前引導流向向后,斜向后引導流向向前,禁用水平或直立劃分線,因為方向感沒有。 D、后部骨梁區:決定后頭部表面形態及量感,通常采用水平劃分線制造后頭部的飽滿度。 E、前側區:控制前側邊緣輪廓線形態,通常采用斜向后劃分線,引導向前做內包或外翻,斜向前引導向后做后卷,向后堆積的效果。(注意兩側對稱) F、后側區:此區發絲可形成向前的流向,短發塑造耳后輪廓線,中發修飾頸部,長發控制披肩形態,通常在決定整體發長時要遵守黃金分割比例原理,同時此區發量的多少會對身形的寬窄產生一定的影響。 G、后部凹面區:決定背部輪廓形體,此區通常與后側區相連接引導發絲向前披于胸前。 圈數與卷度的形態 1圈“C”形 2圈“小S”形 2.5圈“S”形 3圈“連環S”形 圈數的不同發梢會產生方向性變化。 正確計算圈數 發片切口線取中間值,放于杠具的軸心線處,第一圈以發片切口中間值位置與發片交接再卷四分之一圈,為一圈。在一圈的基礎上以手腕自然旋轉一下(180度)為半圈,兩下(360度)為一圈,向上累積計算圈數。 ![]() ![]() ![]() ![]() 頭型與頸部、肩部的位置關系所形成的發絲自然形態 頭形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它與頸部、肩部構成人體上身部位凹凸立體面,當頭部發絲自然垂落與凹凸立體面時它會隨凹凸立體面的曲線而波動。 一 、骨梁線以上的發絲自然垂落會產生大的“C”形曲線。 二 、耳后部發長至頸部會產生小弧度的“S”形流線,如發長在肩部或過肩部時“S”形曲線隨頭發的長度增長而增大。 上杠圈數與自然曲線的關系 例如:頂部打造“C”形紋理,杠具卷至一圈,當落差下來與頭部曲線“C”形相吻合,在視覺效果上還達不到”C”形紋理,因此在頂部打造的設計紋理形態時需在原有的圈數基礎上增加0、5—1圈。 例如:在后頭部打造“S”形紋理,杠具卷至2.5圈落差下來與后頭部、頸部曲線“S”形相重疊,視覺效果“S”形多出0、5圈形成“S”形效果,因此在后頭部打造的設計紋理形態時需在原有的圈數基礎上減少0、5圈。 控制造型燙的穩定性的要點因素 1、發根流向的控制:根據發絲流向的不同,利用劃分線角度的提拉,和杠具的擺放,以及發梢放置擺放來達到發根方向的控制。 2、發中形態掌控:根據發長計算圈數,運用不同的上杠手法和張力控制達到理想的發中形態。 3、發梢動態質感表現:因為圈數的不同,發梢會產生方向的變化,準確的計算圈數,利用發梢的擺放預留來控制發梢的動態、質感表現。 劃分線的應用 劃分線的定義:區分發量形成發片,為上杠營造進杠面。 常見的劃分線及各劃分線的作用 1 —(水平劃分線):與地面平行,常用于頂部動感區平卷。 特點:此劃分線是所有劃分線中發絲分散面最廣,發絲流向性最弱的劃分線。 2 /(斜向后):與地面成斜角,起點在前落點在后,前高后低,常用于測區螺旋或片狀纏繞。 特點 :發片的重心向前,發絲易打造向前流的趨勢。 3 (斜向前):與地面成斜角,起點在后落點在前,前高后低,后測區收緊向前,前側區飽滿向后堆積效果。 特點:發片的重心向后,發絲易打造向后的趨勢。 4 、| (直立劃分線):與地面垂直,常用于縱向面打造束狀感。 特點:發片重心垂直向下,上下發絲易堆積,不易產生方向性。 劃分線傾斜度與發絲表現力的關系 隨著發片傾斜度的改變,發絲橫向擴散面逐漸在減少,同時發絲的束狀感凝聚力由弱到強,發片的橫向擴散面與束狀感、凝聚力成反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