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姥姥養 爸爸回家就上網 爺爺奶奶來欣賞! 雖說話語有些片面 可也側面反映了 現在幫忙帶孩子的大都是姥姥姥爺。 前幾天也刷到一個熱門話題叫“奶奶去哪了?” 話題的發起者@頭條新聞稱—— 【“隔代撫養”新焦慮:姥姥帶娃成主力,#奶奶去哪了#?】進入“二孩時代”,姥姥、外婆逐漸成為城市帶娃的“主力軍”,“奶奶去哪兒了”折射“隔代撫養”新焦慮。身在外地、喜歡以權威自居、害怕產生婆媳矛盾并有可能升級等原因讓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孩子多由姥姥帶,你家是誰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曾發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占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在參與投票的網友中: 有近一半網友選擇了孩子由姥姥帶 其次選擇家長自己帶的比例較高 排名第三的則是孩子由奶奶帶 大部分網友表示親媽更心疼女兒,會設身處地為女兒著想,自己與親媽也更好溝通,可以避免婆媳之間的矛盾。 也有網友說,奶奶也在帶娃啊,只不過是在照顧外甥外甥女。 如今,姥姥成為帶娃的主力軍,奶奶帶娃卻日漸式微,對于這個問題網友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一碰到“婆婆”“媽媽”就一肚子的話。 小夢是個典型的90后辣媽,對于帶孩子這件事情上主張相信科學,尤其不喜歡那些陳舊的思想。 但是小夢的婆婆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婆婆,覺得自己已經養大了3個孩子,經驗足,什么事情都想按照自己以前的方式養育孩子。 小夢對婆婆很多做法都不贊同,可是又不好說,生怕婆婆生氣引發矛盾。 就在前幾天,小夢急著要上班,就讓婆婆幫忙為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只能給孩子吃三分之一個雞蛋黃,婆婆滿口答應了。結果回來之后,婆婆高興地對小夢說:“孩子吃了一整個雞蛋黃,可乖了。”小夢一下子就急了:“孩子腸胃這么弱,怎么能吃這么多!”婆婆不以為然:“我們那個時候都是這樣喂的,也沒見有什么事,就你瞎緊張。”結果晚上孩子就就開始嘔吐,送進了醫院。小夢也沒有忍住,直接和婆婆吵了起來。 其實,大多數年輕人將孩子交給姥姥帶主要是為了避免婆媳矛盾。 ![]() 要知道自古以來,婆媳矛盾就是家庭矛盾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沒有孩子之前,婆媳之間交集比較少,能避免很多矛盾,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后,如果是婆婆帶孩子,那么勢必會有很多交集,也會引發很多矛盾。 中國式婚姻中,最讓人頭疼的大概就是婆媳之間孩子的成長問題。 而姥姥帶孩子對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 問題。 因為是自己的親媽,有什么話可以直接說出來,也不怕媽媽跟自己生氣。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一種想法:婆媳關系本就不易相處,再加上育兒理念不同,更容易和婆婆發生矛盾,還是和自己親媽好溝通,就算一時沒注意方式方法,親媽一般也不會和自己計較…… ![]() 還有對于很多奶奶帶娃來說,她們幫助媳婦帶娃,主要是為了讓媳婦早些去工作,幫助減輕家庭負擔,也減輕自己兒子的負擔,歸根結底其實孩子對自己兒子的關心,并不是真的心疼兒媳婦。 而姥姥帶娃就不一樣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輕松些,即使寶媽不出去工作,姥姥也不會指責。 其實,不管是爺爺奶奶帶還是姥姥姥爺帶,父母都不能直接放手不管了,畢竟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都不如跟著自己的父母好。父母親自帶孩子,最有利于孩子的體格、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發育,最有助于孩子習慣、性格的養成。老人最多作為撫養的輔助,絕不應成為帶娃的“主力部隊”。 最后,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肯定會有一些養育理念和自己不合,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對于愿意,并且主動幫忙帶孩子的老人,身為子女的都需要抱有感恩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