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引氣,得氣(紅暈、酸麻脹、吸針),捻轉引氣、金針傳氣、揉搓引氣、呼吸引氣,扎到血管處理,插提補瀉(最強補瀉):燒山火(緊按慢提,天人地各9次)、透天涼(緊提慢按,地人天各6次),先補后瀉(寒、虛)、先瀉后補(熱、實)。” 01 — 引氣 針灸下針以后,氣到(得氣,表現之一為紅暈、小紅圈)后才能補瀉。 得氣:什么是氣到了?很多方法知道氣到了,例如: (1)針下去左右捻轉(平補平瀉),幾分鐘后,下針周圍一圈粉紅色,就是氣到了。(一圈青色是扎破血管)如果沒有粉紅色,就是氣沒有到。 (2)針左右捻轉,病人有針感(酸麻脹),就是氣到了。 (3)針有被吸住的感覺,比較沉,也是氣到了。 如何引氣: (1)捻轉引氣:捻轉法,是常用方法,針左右捻轉,病人有針感(酸麻脹),就是氣到了。(有的病人形容酸麻脹都是痛) (2)金針傳氣:一種方法是施針者用自己的氣把病人的氣引過來,用于病人極度虛弱。方法:施針者可用針把氣打到患者身上,手輕輕握針(重握氣就不會傳遞),所有關節放松(氣從身上通過很多關節傳過來),觀想丹田,慢慢吸氣吐氣,吐氣的時候就是灌氣進去的時候,吐氣的時候心里要想(意念)氣從胳膊到針傳過去。用金屬針才可以導氣,因為肺金主氣。 (3)揉搓引氣:復溜穴(內踝裸上)是腎經的母穴,可以補腎,盤腿灸非常好。如果下針捻轉不得氣,可以用手輕輕推揉、搓上下的穴道、皮膚,施針者之氣會與患者氣感應,氣在表,所以不用按的很重,皮膚上輕搓即可,然后捻轉氣就到了。 (4)呼吸引氣(吸出吐入):如果大虛,上述方法還引不到氣,用呼吸引氣法。患者吸氣的時候慢慢拔針(針尖不出皮膚層),氣就會過來,吐氣的時候慢慢進針。隨病人呼吸進針提針(吸出吐入),病人會大叫好酸,氣就到了。 (5)如果還是不能引到氣,說明元氣大傷、重病,只能灸。 02 — 扎到血管的處理 針碰到動脈血管鼓包的處理(傳氣導氣的另一種用途):若針扎到動脈血管,啟針后會鼓大包,可以用施針者手掌輕輕按住包處,陽氣在手上面,陽氣一行血就跟著行,六呼六吸,包就消掉了。 03 — 插提補瀉(燒山火與透天涼) 大補大瀉的手法:燒山火大補(用于里寒很重),透天涼大瀉(用于熱癥大熱)。原則是找肉多的地方做手法。(引氣之后做補瀉)
燒山火(最強的補法,無比此強之法): (1)先引氣:針下皮層引不到氣可再下深點,得氣后一圈分紅或病人酸麻脹。 (2)天人地:下針的深度(從皮到骨)分為三等分,從皮到深處依次為天、人、地。 (3)手法:緊按慢提為補(燒山火)。得氣后,針提到皮膚層,針下留差不多一寸距離。然后緊按慢提(快速下去慢慢提上來),如打氣筒,慢提起才不會帶出氣來,此為補,數為9。天部區域的深度做9次緊按慢提,人部做9次,地部9次(由淺及深做火燒天)。燒山火會火很大。 (4)胃寒癥:例如用于胃的寒癥,表現為胃痛、嘔酸、臉色青,不渴,喜喝熱水,可在中脘燒山火,若人很瘦肚子平,不適宜在中脘,可在足三里胃經的本穴做燒山火。注意要找肉多的地方燒山火。歷兌井穴胃之母穴,井穴不能做。 (5)腳冰冷:腳一票經,三陰交做燒山火。 (6)腎寒癥:臉色黑,手腳冰涼,腎經母穴復溜穴燒山火,如果人瘦,復溜穴要淺一點做,要膽大心細。 (7)最強補法:燒山火是所有方法中最強的補法,足三里補完再灸更長壽。燒山火如果在經的本穴上做,如胃經足三里,胃里會感覺很熱;腎經母穴復溜穴做會感覺腎滾燙,像有人在按摩,腎俞穴做也可以。涌泉很痛,不做。 透天涼(大瀉): (1)先引氣。 (2)方法:先在地部做(由深及淺做透天涼),數為6,緊提慢按(很快提起來慢慢按回去),類似從輪胎里抽氣出來。然后人部6次,然后天部6次。 如果不小心天部針拔出來了,不要按針孔,讓氣漏出來,若為補,則把針孔按住(捫針)。 (3)透天涼適用于壯熱:例如有人胃口非常強,吃一百碗飯還餓,中消,胃氣太強,可在中脘、足三里做透天涼。 (4)燥渴、大渴、發燒,可用透天涼,咳嗽里面發燒實癥,在尺澤做透天涼。 04 — 陽中引陰(先補后瀉)、陰中引陽(先瀉后補) 陽中引陰,先寒后熱,先補后瀉;陰中引陽,先熱后寒,先瀉后補。 寒多熱少(表癥)、酸多痛少(經絡痛,酸為虛久病、痛為實新病,例如膀胱經就可以先扎委中大補,然后下束骨穴瀉,或一針在原穴飛揚補瀉全部做完):先補后瀉、陽中引陰。 熱多寒少、痛多酸少:先瀉后補、陰中引陽。 問診:病人一下熱、一下寒,要問清,熱多一點還是寒多一點。病人酸痛,要問清楚大部分是酸還是大部分痛,可能久坐站起來痛,走一路就只酸不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