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英 “修身自讀書始”,古人的話,強調了書籍對凈化靈魂、造就人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讀書,不僅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能怡情養性、提升境界、達理通事,而且還讓人脫離低級趣味,賦予人們一個寧靜的心態、理智的頭腦、開闊的胸襟。 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品質、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生就的是肉體,后天養成多來自于讀書。讀書的過程,是一種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直至獲取新思想、指導行為進步的過程。這個過程使自己得到知識浸潤、受到書香熏陶,能向人們直接提供認識世界的智、發展世界的力、善身的道、修身的德。 生活中,有人面對世間萬象迷惑不解,失去方向;有人面對人生困難,精神不振;有人面對誘惑,意志不堅。這一切主要緣于知識背囊里空空蕩蕩,缺乏一個富足的知識家園。如果擁有一個充實的家園,就不會隨波逐流,患上空虛的病癥,就會內心充實、心態平和、樂觀豁達。當今世界,人類知識總量正在以幾何級數遞增,讀幾年書用一輩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只有經常堅持讀書,像蓄電池那樣不斷地充電,才能及時補充知識、開闊視野。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習,除了實踐的學習,大多則是書本上的學習。現在不少人身上看不到文化修養,看不到人格魅力,只看到專斷無修養不文明的舉止,人身上有了庸俗之氣和浮躁之氣。一個業余時間喜歡閉門靜靜讀書的人,和一個稍有空閑就縱情于娛樂場所的人,在他朋友圈中的影響,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毛澤東一生與書籍為伴,獲得了淵博的知識,造就了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所具有的非凡才能。可以說,讀書是汲取文化養分、打好文化基礎、提高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在增長我們才能的同時,它還像一把掃帚,可以掃掉我們靈魂深處的塵詬。 讀書,使我們睜開雙眼。每一本好書,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能給我們靈魂一遍又一遍洗塵,讓我們在精神上永遠保持干凈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