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自古以來,出現了五種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每種書體都各不相同,風格迥異,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大家的書法風格,看看你最喜歡哪個。 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書體秀勁,圓潤,一筆不茍,楷中多帶隸法,為歐書中上品,素為歷代所重視,世稱“唐人楷書第一”。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偉大的佛教經典,全文僅260字,是古今未來一切菩薩成就無上智慧的必修之法,值得反復書寫、閱讀、體悟…… 于是歐陽詢小楷寫了此作。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后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多寶塔碑》· 柳公權: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且大小頗有錯落,巧富變化,顧盼神飛,行間氣脈流貫。全碑無一懈筆,可謂精絕。 ·《玄秘塔碑》· 趙孟頫:試觀趙孟的小楷,婉麗飄逸,風姿綽約,姿韻雅逸,如幽花美士,嘯詠于月影波光之間,顯得骨秀神清,妙絕時人,其實宋代的米芾,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都具有這種境界。 ·《老子道德經卷》· 鐘紹京:它的小楷字跡風格和磚塔銘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鋒墨彩卻遠非石刻所能媲美。 ·《靈飛經》· 黃道周:他的楷書,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鐘繇楷法。不同處是,鐘書于古拙中顯得渾厚,黃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 ·《孝經定本》· 鐘繇:他的小楷體勢微扁,行間茂密,點畫厚重,筆法清勁,醇古簡靜,富有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味。·《宣示表》· 你更喜歡誰寫的楷書呢?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 行書一般用做草稿或書信,但有些著名書法家的行書也被人們珍藏。最著名的當數王羲之的《蘭亭序》。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 唐代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行書《祭侄稿》· 《祭侄稿》是顏真卿五十歲藝術成熟時期的行書力作, 縱觀全篇結字組型,形態憨拙,寬綽內涵,雖點畫狼藉,卻生動自然,于頓挫郁勃之中透出“匹夫不可奪志”的精神氣質。 其章法,布局茂密,字形大小、字距行氣皆隨其自然之變。涂改、增添之處依然而然,使得凝重的氣氛平添了幾分爛漫之趣。 然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行書《黃州寒食帖》·
你更喜歡誰寫的行書呢? 然而偏偏就有一個有權有勢又有才華的人,創造了另一種字體——瘦金體,成為了書法史上的獨創。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自從看了他的瘦金體,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了。 ·宋徽宗的瘦金體· 他的瘦金體極美, 凡是看過的人都表示, 喜歡! 瘦金體雖美, 但楷書才是現代通行的手寫正體字, 一手好字,一定會讓你更加出色, 字如其人,定不是空穴來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