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朋友小雅,遠離家鄉,獨自在北京漂泊。對待生活,她從來不將就、不敷衍、不應付。
她說,“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在剛搬進來的時候,她貼上新墻紙,換上新窗簾,在狹窄的陽臺,種滿花花草草,抬眼望去,盡是春色。
她喜歡閱讀,就在角落里,打造了一個小小的區域,席地而坐,隨意翻開一本書,聽著舒緩的音樂,聞著淡淡的花香,感受到生活最美的模樣。
都市里,車水馬龍,節奏飛快,日益繁忙。她卻試著讓自己慢下來。 而她的慢生活從早起一小時,準備精致早餐開始。每天喚醒她的不是鬧鐘,不是激情,不是自律,而是敏感的舌尖,期待的美味。
生活是自己的,要討好自己,不是取悅世界,要講究生活,而不要將就生活。
努力把每個平凡的日子,過成一首詩、一幅畫,充滿盎然生機,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02 陳丹燕曾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講述過四小姐郭婉瑩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郭婉瑩曾是老上海永安百貨一位千金小姐,打扮時髦,說英文、吃西餐、住洋房,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名媛生活。
后來,郭氏家族沒落,她到鄉下勞改,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從此卻換上了粗布衣服,干又臟又累的活兒。
但她并沒有沉淪,而是用行動證明,無論花開花落,金枝玉葉永不敗。
“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什么,我就收下它們。”
在起起伏伏的日子里,始終過的波瀾不驚,從容不迫,高貴典雅,是一種氣魄,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能力。
任由外面,雨雪風暴,吵鬧喧囂,只在內里,修籬種菊,養心修身足矣!
正如一句話,“人生不容將就,即便坐銷歲月于幽憂困菀之下,也要盡可能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活出人的樣子。” 03 日本松浦彌太郎被譽為生活美學大師,他堅信“人生漫長,只有學會更好地自我掌控,才能矢志不渝地生活。”
他將日常生活,視為最尊貴的工作。
對待每一天,他永遠有少年般的熱情,如初戀一樣溫柔。尋常小事也仔細做好,就成了很特別的事。
這也與村上春樹的信仰和理念不謀而合。“當你用認真有趣的態度對待生活里,那些看似無趣的小事時,就會收獲一份份小小而確定的幸福,從而覺得生活美好無比。”
而我們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生活的節奏,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生活。
當所有的焦點對準自己,不再向外尋求,用心地體味生活,化繁瑣為簡單,感受當下的力量,才能觸摸到生活的質感。 04 讀尼爾的《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感動于書中每個奇妙的瞬間。
“獨自在家縱情跳舞,踩在人行道嘎吱作響的干草上,長途旅行后回到自己的床上……”
每個微小的事情,都是生命中美好的部分。
我將這本書放在書房的桌子上,把燈開到最亮,給孩子拿他最喜歡的3D立體書《汽車動起來》,聽他嘴里念叨,“地鐵,大吊車”,看他細致地轉動車輪。
然后,順手拿起書,隨意讀一頁,都能感覺到空氣中,流淌著檸檬的清香。
這種描述,讓我心頭一喜。太準確了,就是那種感覺,一種興奮與激動,抵達身體各個器官,仿佛一個多年不見的好友,聊起兩人珍藏的小秘密。
我輕輕摸著孩子頭,把他攬入懷中,聞著他身體淡淡的奶香味,回味著書中,那一小段話,微微點頭,有些美好,真的彌足珍貴,卻是免費的。
正如尼爾所說,“真正的幸福,不是驚天動地的事,而是懂得發現生命中的小美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05 特別喜歡林語堂的一句話:
哪怕再平凡的日子,如果你自己給它定義了一個特別的意義,給予它幸福的滋味,那一切都不一樣了。
即使是再平常的小事,帶著歡喜心和儀式感去做,就能對抗生活中的消極因素。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靜下來,去體察內心的真實感受,反思當下的生活狀態,尋求難得的剎那頓悟。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時常聽聽海子詩中的心跳,“要去看看太陽,要和心上人走在街上。”
不必有一所房子,也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生活是自己的,認真對待她,她會厚報我們的。 … 作者 | 子衿,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