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全身都可能發生的皮膚病。幼兒發于頭面部,就叫奶癬;發于耳部就叫月蝕瘡;發于唇下部就叫羊胡子瘡;發于四肢彎曲部,就叫四彎風;發于陰囊的就叫腎囊風。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有的與特殊體質有關,有的是因為不注意皮膚清潔衛生所致。 濕疹一發瘙癢難忍,如同百蟻鉆心,恨不得立馬找地方狂抓
濕疹多發于大腿內側,手指縫彎處,一到晚上,瘙癢就特別厲害。濕疹到處可以發生,而且瘙癢是沒有時間性的。一般濕疹可分為濕熱、血虛二癥,宜分別進行治療,但臨床所見以屬于濕熱者為多。 濕熱:初起有紅點,頂端有水泡,癢得厲害,嚴重的,抓破則流清水,日子久了,就潰爛成流黃水,又痛又癢,一處結痂,另一處又發生,相連成片。口干,小便黃,舌苔黃。
治療原則:清熱除濕。 組方:蒼術10克、黃柏10克、苦參15克、土茯苓15克,水煎后用藥水清洗患處,每天2次。 血虛:皮膚起疹如針尖,頂端有小水泡,抓破后易出血。或皮膚發生界限不明顯的紅斑,逐漸連合成一片,瘙癢、灼熱,有時皮膚干燥,有時又濕爛,結痂、落屑如糠皮狀,日久不愈。沒有苔,舌質紅。 治療原則:養血潤燥。
組方:生地15克、首烏15克、蒺藜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 以上是對濕疹的分型和癥狀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關注我可以獲取更多疑難雜癥的治療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