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默丨來源:學點厚黑學(houhei988)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漢靈帝時,十常侍橫行朝野,由于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對地方的控制更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現象更加惡化,人民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而起,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的影響最深的莫過于黃巾之亂。 可謂時勢造英雄,在這種動蕩的年代下,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東漢末年,能叫上名的豪強不下50人,今天我把這些豪強分為四類人。 第一類,不知錯,認錯,不改錯,這是下人,比如袁紹。 第二類,知錯,不認錯,不改錯,這是常人,比如孫堅。 第三類,知錯,認錯,改錯,這是上人,比如劉備。 第四類,知錯,改錯,不認錯,這是梟雄,比如曹操。 不知錯,認錯,不改錯,下人袁紹 袁紹在各路諸侯豪強中,無疑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他出身于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占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聲勢滔天,一統河北,卻在官渡之戰敗給了當時實力兵力遠遠弱于他的曹操。 其直接原因就是因為袁紹,有勇無謀,鼠目寸光,不聽諫言,知錯不改。 第一次,興平二年,漢獻帝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袁紹的謀士沮授勸袁紹迎接獻帝,然后借天子以自重。袁紹卻以迎立漢帝會削弱自己的的權力為理由,拒絕了沮授的建議。 結果呢,曹操在荀彧等人的支持下,馬不停蹄的迎漢獻帝遷都許縣,成功挾天子以令諸侯,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 第二次,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往徐州攻打劉備,謀士田豐建議偷襲曹操老巢許昌,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理由拒絕。 而后,田豐沮授兩人直言袁紹缺失,詳細的分析了曹操兵力部署的優勢和缺點,認為百姓疲弊,糧食不足,只要用持久戰,便可不攻自破。可惜袁紹依舊不聽,田豐力勸之下反而被袁紹關押入獄。 這一段三國演義描寫的很清楚。 田豐被關起來不久后,袁紹果然大敗。 獄卒興奮的和他說,“先生果然神機妙算,一切都如你所說的,主公一定會再次重用你的?!?/span> 田豐卻苦笑著說,“袁紹為人鼠目寸光,心胸狹隘,如果此戰贏了,他或許還會放了我,但是現在輸了,就算我說的都對,他還是會殺了我?!?/strong> 果然,沒過多久,袁紹便派人送給了田豐一把劍,田豐深知其意,便拿刀自刎。 我們都知道曹操手下的謀士很多,有郭嘉,荀彧,程昱,荀攸... 劉備也很多,諸葛亮,簡雍,龐統,馬良...... 但是袁紹擁兵70萬,手下的謀士更是舉不勝舉,有審配,逢紀,郭圖,許攸,田豐,沮授... 并不是袁紹的兵馬不如曹劉的精良,也不是袁紹的謀士不如曹劉的機智。只是袁紹的兵馬再精良,謀士再機智,袁紹不會用,不會聽,依舊無法成就大事。 這便是下人袁紹的不知錯(鼠目寸光,有勇無謀),認錯(事發之后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不改錯(心胸狹隘,不知道止損)。 知錯,不認錯,不改錯,常人孫堅 東漢末年,諸侯伐董,一共18路,孫堅便是其中之一。 進兵洛陽時孫堅意外尋得傳國玉璽,貪念頓生,想要據為己有,以此稱帝。不料事情敗露,因此與袁紹袁術劉表等人結仇,不久后便死于劉表的埋伏。 在此之前有兩個人勸了他。 一個是他的小兒子孫權,孫權提醒自己的父親,“這個玉璽秦始皇想用他傳千世萬世,可僅僅傳了兩世,秦國就亡了。這東西到底是福是禍還不一定?!?/span> 另一個是曹操,曹操提醒他,“傳國玉璽不過就是一個象征,沽名釣譽之輩才會在意,這東西在你手上,絕對會引出事端。它不僅不會助人,反而會害人。”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經過兩人的勸阻,孫堅已經意識到這玉璽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隨時可以招來殺身之禍。可他依舊無法拒絕權力的誘惑,試圖偷偷將玉璽帶回江東,最終死在了會江東的路上。 這便是常人孫堅的知錯(明辨是非,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但不認錯,不改錯(阻擋不了自己的欲望,意念不夠堅定) 知錯,認錯,改錯,上人劉備 有人說,三國鼎立,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劉備則占人和。 為什么劉備能占盡人和,便是因為他知錯,認錯,還改錯。 論謀略與膽識,劉備是比不上曹操的。但劉備知人善任,知道自己在謀略方面并無多少才能,便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讓諸葛亮的機智彌補自己的不足。 知道自己的不足,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案,這就是上等人的思想。 赤壁之戰后,鳳雛龐統投奔劉備,劉備卻因為龐統言行舉止放蕩,相貌丑陋而沒有重用他。后來劉備見識到龐統的才能,立馬向龐統賠不是,并且拜為左軍師,這也是知錯改錯。 知錯,認錯,還能改錯,這就是上等人的細想。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且能及時止損,必能成為人上人。 知錯,改錯,不認錯,梟雄曹操 評價曹操,梟雄比英雄更合適,因為梟雄這個詞,有褒義性質,也有貶義性質。 曹操大敗呂布后,帶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曹操手下謀士勸曹操殺死劉備以絕后患。曹操卻沒有識破劉備的偽裝,經過“煮酒論英雄”之后,曹操便以為劉備胸無大志,不再把他當做對手。 于是他犯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錯。 曹操給了劉備五萬兵馬,讓劉備去截殺袁術,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結果劉備帶兵潛逃,殺了袁術后占了曹操的五萬兵馬和徐州,兵不血刃白賺了十萬兵馬。 但是曹操不認錯啊,他對部下解釋道:“劉備出兵,第一可以替我牽制袁紹;第二,我有兩位大將一同出征,兵權不在劉備手上;第三,我向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劉備敢反,正好給了我一個取他首級的理由?!?/span> 因為知錯不認錯,曹操殺光呂伯奢一家后,大吼“寧我負天下人,天下人毋負我” 因為知錯不認錯,臨死之際曹操嘆息,“死不可怕。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地安眠。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但我依然是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當今社會,孫堅最多,劉備很少,曹操更是微乎其微,而袁紹基本無可救藥。 或許你很有骨氣,很有想法,而且你很有上進心,不甘平庸,但是你懶(改變),你只能活成孫堅,活成一個常人。 知錯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能做到知錯,便是常人,能做到知錯改錯,便是上人。可要做到知錯,改錯,不認錯,需要的不只是心態,更是手段和心計! 作者曹默,學點厚黑學(houhei988)原創專欄作者,有態度的段子手。文字為馬,詩酒為鞍,一生渴望執筆流浪,又希望能與你同行。 |
|
來自: 炎涼tnmzq7bk6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