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白芍木瓜湯 來源:王之術,《新中醫》,1980;(1):18。 組成:白芍30克,木瓜12克,雞血藤15克,威靈仙15克,甘草12克。 加減:頸椎:加葛根12克。胸椎:加狗脊12克。腰椎:加杜仲12克,懷牛膝12克。膝以下關節:加懷牛膝12克。效不明顯白芍可逐漸加至60克,若有腹瀉加炒白術15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主治:骨質增生癥。 療效:王氏報道用此方治療本病160例,痊愈109例(68.2%),顯效42例(26.2%),進步9例(5.6%)。服藥劑數最少三劑,最多100劑。病例:高某,男,47歲,腰痛27年,病情反復,嚴重時臥床不起。曾經針灸等各種治療,始終未愈。腰椎X線片:腰4-5椎體前后緣均有增生性改變,腰與椎右緣較著,生理曲線消失。印象:腰椎增生性脊椎炎。證系肝腎虧虛,督脈拘急,治宜培補肝腎,益督榮筋。處方:白芍30克,木瓜15克,雞血藤15克,杜仲12克,威靈仙15克,懷牛膝12克,甘草12克。共服20劑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 驗證:王氏用上方驗治12例骨質增生患者,療效滿意。病例:杜某,男,54歲,會計,1982年5月10日就診。患者于1981年12月患右肩關節疼痛,初不介意,致日趨嚴重。1982年2月右臂活動不能自如,抬手不能及頭,穿衣困難,睡眠不寧。經拍片檢查,診斷為“頸椎骨質增生”,給予骨寧針、骨刺片治療2個多月,痛仍如故,遂投白芍木瓜湯加桂枝9克,粉葛、丹參各12克,升麻6克。三劑而痛減,再進五劑,痛已基本消除,寢能眠,臂能抬舉觸頭,更衣自如,再進五劑而告痊愈,追訪至今未復發。(王恩浩,《新中醫》,1989;(10):封三。) 鐘氏等用此方驗治9例肘關節骨質增生均收良效。病例:梁某,女,53歲,搬水泥后右肘腫痛,屈伸受限7日,1981年9月15日就診。檢查:右肘輕度腫脹,鷹咀附近壓痛,伸肘135度(鄰肢夾角法),屈肘80度,總活動度為55度。經X線照片診斷為右肘關節病,服上方21劑后癥狀消失,隨訪3年無復發。(鐘士元等,《新中醫》,1985;(3):封三。) 按:骨質增生是一種常見病,尤其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見。主要發生于頸椎、腰椎、膝關節以及跟骨等。屬中醫“痹癥”、腰痛等病的范疇。證屬風寒濕邪,阻塞經絡,氣滯血瘀,肝腎虧損。此方以芍藥緩急止痛,味酸軟堅,具有軟化骨刺之功,木瓜舒筋活絡,雞血藤性溫補血活血,威靈仙味辛咸性溫,通行十二經,發散風濕,舒筋活絡也有軟化骨刺之效。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上藥合用有補肝腎、舒筋脈、散瘀血、軟堅緩急而止痛之功效,在依骨質增生部位不同,酌加不同藥物,故對各種骨質增生癥有明顯療效。 本文摘自《中醫秘驗方再驗薈萃》,袁惠民 張連同主編 推薦: 600余本秘方驗方集,轉發此文,送完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