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取得成績后對他們說“你可真聰明!”事實上,確實有80%的家長認為這么夸孩子沒毛病,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 可真相恰恰相反,表揚孩子“真聰明”不但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夸獎孩子的能力會引導孩子認為他們的成績來自于天賦,而不是自身的努力。緊接著,他們就會為了保護“自己很聰明”這個事實,再也不愿意做人和可能暴露缺點的事,也不會接受人和有挑戰性的難題。更可怕的是,他們會不再努力,因為他們很“聰明”,而“聰明”的孩子是不需要努力的。這也是我們經常能夠從“聰明人”口中聽到“我只是沒努力罷了,我要是努力了肯定比他們強”的原因。 “我只是沒努力”這句話聽起來很耳熟對不對?因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斯坦福心理學教授、各大媒體撰稿人、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杰出學者卡羅爾·德韋克在她的暢銷書《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中分析了大量的案例,其中就有很多自以為聰明實際上卻是“固定型思維”的人,這些人原本可以成功卻因為思維模式而錯失了良機。德韋克通過大批量的研究調查,從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說明思維方式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此外,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改善自身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我們都知道,思維方式是一個人思考問題的辦法,能夠滲透進生活的每一部分,對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中,作者把思維方式分為兩種。
“飛人”邁克爾·喬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作為籃球界的神話,他不一定是最有天賦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一個。他在高中的時候,就被校隊淘汰了。大學時苦練技術,在季后賽中卻又輸掉了比賽。換做一般人,早就放棄了,但喬丹恰好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他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高的,依然堅持著刻苦訓練。最終,他加入了NBA,逐漸成長為最偉大的球員。可以說,他的功成名就,完全來自于近乎瘋狂的訓練,而不是所謂的“天賦”。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稱贊他們的“天賦”只會害了他們,讓他們忘記努力,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就連奧運會十項全能金牌得主布魯斯-詹納也在賽后回憶說:“如果不是因為患有閱讀障礙,如果我的閱讀能力好一些,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意識到生活中的成功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可能永遠也無法贏得金牌。” 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都是依靠持續的努力,而不是天賦,這才是成功的真相。而那些依靠天賦的人,往往會倒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前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艾柯卡確實是個有天賦的人,他在福特公司時也曾創下許多豐功偉績。但是很快,他就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堅信自己與眾不同,不敢面對自身的不足,癡迷于打造自身形象,試圖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偉大。結果,他被福特趕出了公司。 沃澤爾的做法與艾柯卡就截然不同,他在接手電器城的時候,公司已然瀕臨倒閉。但是他沒有放棄,除了在董事會上討論學習,還會帶領團隊一起找問題、想辦法,最終理清了公司當前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讓公司在接下來的15年內成為紐約股票交易所中為持有者帶來最高收益的公司。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在面臨困境時會自我逃避、欺騙自己、甚至不惜通過貶低他人來顯示自己的強大;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在面臨困境時會迎難而上,通過審視自身的錯誤和不足,找到繼續前進的方向。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就算抓了一手壞牌,卻依然能打得很精彩。我們手上的牌只是起點,因為所有的能力都是能夠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培養的。 選擇怎樣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成為怎樣的人。現在,選擇權在你手上,是做一個持續努力、積極有勇氣的人?還是放棄努力,接受他們所認為的你人生所在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