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有這樣一篇短章:徐養齋居鄉,每過往還之家,見陳設過盛,則愀然不樂,遂不舉箸。或勸之,則托詞曰:“吾今日心齋當茹素也。”里中從公之化,亦稍稍崇儉矣。 徐養齋,名問,字用中,號養齋,武進人,弘治壬戌年間進士,曾擔任刑部主事、兵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在擔任兵部侍郎期間,一度稱病回老家。這段文字很有可能就是記錄他這一期間的生活之事。故事主題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突出強調其生活之節儉:當餐桌上的花樣過多,他會很不快活,不肯動筷。別人勸他,他則說:“我今天正要摒除雜念,使心境虛靜,所以應該吃素。”予以婉拒。 以徐養齋的家庭條件來說,餐桌上搞得豐盛一些應不成問題:他可是相當于現今的部級領導,薪俸自然不會很低;但毫無疑問的是,顯然他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那么高,而且他是一個具有相當的自律意識的人。與此同時,或許他還是一個相當注意自身形象和影響的人:他所處的嘉靖年間,從上到下,奢靡成風。在蘇州,民間居然有請客一次殺三十只鵝,搞上百樣美味佳肴的。因此,為公眾樹立勤儉節約的榜樣,或許是他“遂不舉箸”的重要原因。 當奢靡之風成為難以抗拒的新民俗時,對于為官之人來說,是可以為世人作出清廉節儉的好榜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