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陳士鐸《辨證奇聞》中有個方名叫散偏湯治偏頭痛。散偏湯主治郁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于少陽經,遂致半邊頭風,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其痛時輕時重,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 散偏湯方解 本方中川芎祛風止痛,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頭頂痛或兩側頭痛),為君藥。配以白芷、郁李仁助川芎散風,止痛;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白芥子以化痰;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諸藥配伍,共奏疏肝解郁、祛風止痛之功。 散偏湯加減 本方以偏頭痛、時重時輕、隨情緒變化而增減為辨證要點。現代常用于治療血管性頭痛。如肝火偏盛,加丹皮、黃芩、梔子;久痛入絡,加桃仁、丹參、紅花;便溏者,去郁李仁。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用散偏湯進行隨癥加減。 散偏湯治驗舉例 四川名醫余國俊先生重用土茯苓合散偏湯治頭痛。楊某,女,38歲,右側頭痛反復發作8年,1-2個月發作一次,發時痛如錐刺,前額眼眶脹痛,右側面部發紅,伴嘔吐稀涎。服麥角氨、卡馬西平可以緩解,察其舌質暗紅,邊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略數。考慮為氣郁痰滯絡阻,用清陳士鐸《辨證奇聞》所在散偏湯加減,服3劑頭痛漸止。1996年5月8日頭痛復發如前,用上方加土茯苓。處方:土茯苓120g,川芎30g,白芍30g,柴胡10g,白芥子10g,炙遠志6g,白芷6g,葛根30g,生甘草6g。服1劑止痛。迄今3年余,頭痛發作間隔延長,4-6個月發作一次,癥狀逐漸減輕。每次發作均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均1劑止痛。 注:案列選自《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陳志云、劉俊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 |
|